李志石
生活本來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人為地把它搞復(fù)雜。不要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是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
活在當(dāng)下的時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不閃神,雜念少了,人活得輕松了,自然快樂也多了。
有一個國王想從兩個兒子中選擇一個做王位繼承人,就給了他們每人一枚金幣,讓他們騎馬到遠處的一個小鎮(zhèn)上,隨便購買一件東西。而在這之前,國王命人偷偷地把他們的衣兜剪了一個洞。中午,兄弟倆回來了,大兒子悶悶不樂,小兒子卻興高采烈。國王先問大兒子發(fā)生了什么事,大兒子沮喪地說:金幣丟了!國王又問小兒子為什么興高采烈,小兒子說他用那枚金幣買到了一筆無形的財富,足以讓他受益一輩子,這個財富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xùn):在把貴重的東西放進衣袋之前,要先檢查一下衣兜有沒有洞。
然而,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傳遞著無數(shù)誘惑的信息,讓人們無法抵擋,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喜歡熱鬧的多了,深度思考的就少了;網(wǎng)絡(luò)刷屏多了,看紙質(zhì)書少了;去花天酒地的多了,享受孤獨的人少了。
人也常常處于走神的狀態(tài)。有時眼神呆滯,仿佛思緒飄到了千里之外。有時步伐緩慢,如同夢游一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圍的一切仿佛都與他無關(guān),他只是默默地走著,仿佛在尋找著什么,卻又似乎什么也沒找。
走神的人別看他們心事重重,而往往并不靈敏,反應(yīng)還比較遲鈍,察覺能力不夠,也感覺不到這個世界精微的變化。如果自己靜坐下來,呼吸就會平衡,能聽到自己心跳快慢,就會聚精會神,輕松的專注,也能擺脫“走神”。每天有這么幾十分鐘,什么也不想,只是傻傻地坐著,自己也許會獲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我孩童時代認識的一位老鄉(xiāng),打小就沒有看到過他有笑臉。幾十年過去了,那還是那么的憂愁。他犯愁的事情很多。自己的財產(chǎn)怎樣沒有半點散失,兒子怎樣才出人頭地,孫子怎樣才出類拔萃。結(jié)果呢,他自己包括后輩們也像我們一樣,發(fā)展依然平平。
在這世界的宏大畫卷中,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面對著無法避免的挑戰(zhàn)和現(xiàn)實;世界上許多事情也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樣,那些已經(jīng)過去或者還沒有到來的事情,我們一門心思地去想沒啥用,那樣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在繁華的都市里,我們無法成為一顆孤獨的星辰,在夜空中閃爍;走神的人對外界的事物常常無暇顧及??瓷先ニ难凵裼袝r深邃而迷人,仿佛藏著無盡的故事和秘密,其實還只是一張白紙。
當(dāng)我們收起了走神,就可以像春天的使者一樣,用自己的行動去喚醒沉睡的大地,讓世界充滿生機和活力。也可以像秋天的收獲者一樣,用自己的智慧去耕耘,讓世界為我們帶來豐富的果實。也可以像冬天的守望者一樣,用自己的勇氣去抵御嚴(yán)寒,讓世界在我們的守護下得以安然度過。
當(dāng)我們收起了走神,自己的心就會安頓下來。也不會再抱怨世界的不公和現(xiàn)實的無情,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去改變它。懂得珍惜當(dāng)下的人,更懂得和過去說再見。人生總有那些不如意,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讓煩惱羈絆著自己的身心,也不要說那么多的苦不堪言。平靜下來,也許會找到解決困難波折的辦法。況且有許多煩惱也是自己內(nèi)心散發(fā)出來的。
作為當(dāng)朝狀元之子,王陽明八歲時過目成誦,十歲時下筆成詩,世人都當(dāng)他是未來的狀元之才。然而,自二十二歲起,王陽明接連兩次參加會試,均以失敗告終。同窗均以落第為恥,王陽明卻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睂櫲璨惑@,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這份氣魄似乎超脫物外,又似乎遙不可及。
王陽明的秘訣不過三個字:平常心。他曾在詩中寫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p>
有了平常心,就能面對得失,盡人事,而后聽天命;該努力的時候還是竭盡全力,只是不把得失成敗看得太重。心寧靜而清明,擁有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