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簫
距離春節(jié)還有十來天,家家戶戶就炊煙裊裊飄飛,不分早午晚。年年臘月末都這樣,人人圖過年時輕省,都急不可耐地提前備年飯。
蒸花糕、蒸棗花、蒸油卷、蒸糖餅、蒸糖包、蒸肉包、蒸豆餡包、蒸粉條皮渣等;燉雞、燉鴨、燉魚、燉排骨、燉牛肉、燉羊肉、燉豬頭肉、燉肥膘肉海帶絲等;炸酥肉、炸蘿卜絲丸子、炸魚、炸焦蝦,炸瘦肉丸子、炸素丸子、炸菜角、炸花生米等。幾樣蔬菜和干野菜以及姜、蔥、蒜、鮮肉,也都備好了。待到除夕,只擎吃現(xiàn)成的了。
“等”字讓我突然想起1964 年春節(jié)前,我和二弟看著娘燒火,風箱呼噠呼噠響,籠頭帽蒸汽彌漫,直沖屋頂。抽抽鼻子,能聞到熟食味,但不知道里面是啥好吃的,因為我倆在外面玩耍太久,回來,籠頭帽已經(jīng)蓋上,灶膛里火焰熊熊。
終于等到住火,娘說,再等等,讓籠屜落落汗。
我倆耐住性子等一小會兒,或曰一大會兒。娘掀開籠頭帽,我和二弟都有些傻眼,上層箅子全是高粱面摻谷糠菜團,下層箅子只有十來個白面饅頭和十來個玉米面窩頭。
娘把高粱面摻谷糠菜團擱大笸籮這邊,又把白面饅頭和玉米面窩頭擱大笸籮那邊,用棉單蒙住,說到除夕那天才開吃。
唉!我和弟弟拼比著嘆氣,還舔嘴唇,舔了又舔。娘給我倆各攤一張小鏊子煎餅,雖然只是薯干面摻菠菜加咸鹽,沒油可放,干吃也讓人心滿意足。
娘又忙著盤餃子餡,沒肉沒雞蛋,只有燙過的干紅米菜葉,剁碎,攪拌鹽和些許醬油加五香粉,就成了。甕子里白面不多,將就夠除夕傍晚和大年初一早晨吃兩頓餃子。那些年,家家如此這般。
生產(chǎn)隊解散,實行責任制承包后,吃穿不愁了,人們依舊得省就省,寧可多吃粗糧,將麥子悉數(shù)糶給糧站換大錢。
再后來富得流油了,人們反倒嗜好上了野菜,肉類都不多買,似乎吃膩了,或為遠離脂肪肝。
鄰居家人口多,當然要大忙。我家只有我和老娘,兒子回來,加一塊也就仨人,不過,小忙也得忙。有不少親朋好友按照慣例要來給老人拜年,盤菜、白酒、紅酒以及飲料都得提前預備。
老娘呆坐在廚房,插不上手,因老年癡呆,忘記咋做了。我烹煎炸煮燉,忙個不了。連續(xù)勞累數(shù)日,總算備妥。
擦黑睡下,黎明才醒,撥指數(shù)數(shù),十多個小時,這是我一年來最為踏實的一覺。
兒子在電話里說,公司提前放年假,明兒個我就回家。我喜不自禁。次日吃罷早飯,我就去村南漳河大堤上的站牌旁巴望。
有輛客車開過去,我沒留意,那是往北開的。我留意的是北來的客車。一撥一撥人下來,不見我兒子。又一輛客車從北邊開過來,仍不見我兒子。又等好久,不見北來的客車。天氣奇冷,手機上顯示,零下七攝氏度,難怪指頭肚生疼。天空飄起了大團大團雪花,不一會兒,鋪地上一層。正所謂:燕山雪花大如席。大堤兩旁的柳樹枝紛紛掛上白花,煞是好看。
兒子發(fā)來短信,您干啥呢?我顫抖著手回復,我在大堤上站牌旁等你下車吶。兒子又發(fā)來一條短信,空等,我沒買上車票。
兒子在北京打工,周一至周五不僅忙,有時還加班加點。星期天也閑不下來,要看書寫作。兒子的拼勁兒我知道,所以沒事我從不亂打電話。
兒子每個星期天都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廢話不廢。暖心??!
“五一”節(jié)前,兒子在電話里說,明兒個我回家看您。夜里,接到兒子電話,對不起老爸,剛才老板說要我出差去合肥……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烙起了煎餅。中秋節(jié)前,兒子說,公司搞活動,沒法回家。又打保證說,“十一”我鐵定回家!我盼呀盼,“十一”到了,兒子因況又回不來。他的高中同學靳大崗倒來了。靳大崗在鎮(zhèn)上開著個電腦門市,他是來給我接寬帶安裝路由器的,還遞給我一部能視頻微信的手機,錢當然全由我兒子出。打開視頻,兒子說,老爸,您好像胖了。我說,你好像也胖了耶。靳大崗說,視頻里的圖像和真人是有區(qū)別的。能見到真人就好了,我想。今兒中午,兒子在視頻里高興得又蹦又跳,老爸,我聯(lián)系到一輛順風車,說好明兒個傍晚能到家,您就把心放肚里吧。我也想蹦跶蹦跶,可惜雙腿硬得像高蹺,甭再把腳脖崴了。晚飯后,我吃了感冒藥,精神萎靡,躺倒就睡。
咚咚咚!敲門聲把我驚醒。誰呀?我問。我!你誰呀?你兒子唄,還會有誰?這才子夜,你不是說明兒個傍晚到家嗎?不能提前一天嗎?嘩啦!我打開院門。
兒子嬉皮笑臉道,天氣賊冷,又雪蝶紛飛,怕您待外面凍出好歹,就撒了個謊。
俗話說臘月二十一,做新衣。過去是手工縫制,現(xiàn)在大都買現(xiàn)成的,省時又省力,花樣繁多。女士直接帶兒女逛服裝門店,隨心挑選,樂不可支。
二十二,灑掃廳堂。本該男人做,可男人在外省打工未歸,女人只得箍頭罩臉,踩梯登高,除污去垢,包括櫥柜木桌杌子等,一律擦抹得干干凈凈??蛷d迎面墻上那塊長方形四平米的大水銀鏡也干干凈凈,照見的東西,都豁亮豁亮。
二十三,祭灶王。上供焚香許愿畢,繞著鍋臺轉不夠的女人,動用洗潔精、火堿、老醋等,把灶臺、廚架、冰箱、冰柜、鍋碗瓢盆等好一通洗濯,舊廚房登時換新顏。
二十五,貼年畫。春聯(lián)是自己寫的,大大的福字必須放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
二十六,割年肉。不僅買豬肉、買白條雞、買鯉魚、買帶魚,熟肉也買幾樣,水果罐頭也買幾樣,煙酒瓜子芝麻糖柿餅等,應有盡有。
二十七二十八,蒸炸煎炒燉。除夕未到,就提前制作種種佳肴,冷藏或冷凍起來,足夠吃過元宵節(jié)。
二十九傍晚,男人回來了,想搭把手,卻無活可干,啥都做妥了,就把兜里的錢悉數(shù)掏給女人,爾后心安理得地坐在沙發(fā)上,翹著二郎腿,大杯喝酒,大塊朵頤,吹東侃西。女人笑個不住,仿佛被千里之外那些稀罕事給逗樂的。
除夕夜,全家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守歲,看央視春晚節(jié)目。女人兩手不閑,忙著包餃子,附帶整幾盤熱的涼的葷素菜,溫幾罐杏仁露或果汁或可口可樂等,擱桌上。孩子們不管不顧,吃著碗里,盯著盤里。上年紀的老人總愛舊事重提,不為讓后輩子孫了解過去多么艱難窘迫,只為感慨現(xiàn)下富得流油的生活,不由自主就憶苦思甜,拿今夕做了對比。過往留不住,舊時光總是被新時光取代。
大年初一,天還黑洞洞的,老人就起床了,在祖先牌位前點燭焚香,沖門屋地上鋪一領草席,草席上有棉墊,準備迎接晚輩們前來磕頭。拜年嘍!拜年嘍!一句句祝??诳谙鄠?,過年象征著喜慶、吉祥、平安、團圓。鄰里間難免有過磕絆,或許在這淳樸敦厚的祝福聲中,冰消雪融,前嫌盡釋了呢。
大年初二是串親走節(jié)的日子,閨女回娘家,女婿給丈母爹丈母娘拜年,頭磕在地上,嘣嘣嘣響。小孩子也磕頭,不白磕,紅包里有不止一張壓歲大鈔。過年,也是親情的凝聚和檢視。血濃于水,血緣,永遠拆解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