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如霜輝,溫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懷仁。
——唐代,蔣防《白兔賦》
兔子軟萌可愛,靈動溫順,自古便有繁衍不息、福壽康寧的美好寓意。據(jù)《魏書· 靈征志》記載,唐太祖因神山縣屢現(xiàn)白兔,特詔令于此地建立白兔觀行祭祀之禮,并將兵符更換為銀兔狀,足以見得唐朝皇室對白兔的崇敬之情。
以兔為題材的文物琳瑯滿目,涵蓋了青銅、瓷器、玉器、書畫等多個領(lǐng)域。在2020 年佳士得紐約拍場中出現(xiàn)的唐代白釉兔,以40 萬美元(約合350 萬元人民幣)成交,成為了“天價兔兔”。近期,在香港蘇富比“品藝人生:秦峰男藏珍”專場拍賣會中,一件源自繭山龍泉堂舊藏的唐白釉兔以336 萬港元(約合307 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這一盛況再度引發(fā)了市場對白釉兔的熱議。此白釉小兔呈立姿,雙耳自然下垂,體態(tài)渾圓中略顯壯碩,以棕色釉巧妙點(diǎn)睛,惹人喜愛。
稀缺性是造就白釉兔受市場歡迎的重要因素。至今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這類器物也僅見10 例。在2023 年兔年之際,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皆曾推出以“兔”為主題的展覽,并都展出了白釉兔,尤以上海博物館的白釉兔人氣最高,獲得“網(wǎng)紅兔”之稱。
與其他瓷器品類相比,白釉兔的制作工藝雖然相對簡單,但是溫柔可愛的造型恰似唐代“Jellycat”,讓人忍不住想上手把玩,與當(dāng)下的審美與情感需求產(chǎn)生了共鳴,收獲了大批粉絲。以白釉兔的“出圈”為案例,可以思考“情緒價值”對當(dāng)前拍賣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