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諸多弊端,難以滿足當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本文深入剖析了組織行為學的教學現狀,對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進行設計,涵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yōu)化、案例教學創(chuàng)新及實踐教學改進,并構建效果評估的體系與方法,為進一步提升組織行為學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文科人才。
關鍵詞:新文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組織行為學
一、引言
新文科建設是對文科教育的改革與升級,其發(fā)展是為了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有批判性思維和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根據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通知,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推進新商科建設,構建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組織行為學》是工商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它是以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為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模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應用性學科。在新文科背景下,其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二、組織行為學教學現狀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而傳統(tǒng)的教學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師生之間的交流局限于簡單的提問和回答,課堂氛圍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次,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不夠,學生很少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去,導致難以深入理解和體會組織文化在實際組織中的作用,缺乏了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此外,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閉卷的形式為主,較為單一,僅考查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卻無法準確、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容易使學生死記硬背,從而忽視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隨著當前技術科技的發(fā)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組織行為學的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其優(yōu)勢在于,線上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學習。線上平臺的應用板塊多種多樣,如在課前,教師可發(fā)布相關話題組織學生參與,從學生的回復中了解其對即將講授課程內容的認識情況。缺點就在于,一些缺乏自我管理的學生容易出現拖延、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線上線下在教學的銜接上還是不夠緊密,會出現教學和學生學習進度不一致的情況,影響教學整體效果。
案例教學是組織行為學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引入實際組織中的案例,讓學生使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目的則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案例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運用所學知識,了解人的行為,具有解決管理方面復雜問題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針對案例的選擇,這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合適的、時效性強的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對教師的引導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教師引導不當,會導致案例討論的方向和結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案例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組織行為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設計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需要大量整合線上的教學資源,除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視頻課程、在線測試、課外閱讀等資料以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錄制一些針對重點和難點的教學視頻,并設計多樣化的測試題目,如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以及案例分析題等綜合應用題,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線下課堂可以注重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或是復雜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yǎng)其團隊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各種角色扮演和情景的模擬,讓學生更直觀地體驗在組織中可能會出現的場景和問題,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應該是貼近實際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案例需要及時更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當下,一些企業(yè)在組織架構上有了重大的變革和調整。其次,教師可多采用引導式討論的方法,通過提問、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應用所學知識主動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案例辯論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針對案例中的某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正反兩方的辯論。在辯論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最后,建立科學且合理的案例教學評價機制,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達標。
在實踐教學上,需要結合相關企業(yè),組織學生去到企業(yè)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直觀地了解企業(yè)的組織構架、企業(yè)文化等。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專業(yè)實驗教學軟件,模擬組織中的各種場景,讓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組織行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實際情況的需要,設計一系列與組織行為學相關的項目,將項目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讓學生組成項目小組,按要求完成項目的策劃、實施與評估等任務,學生通過實踐教學,能夠具備實際操作和決策能力,也能夠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組織行為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效果評估體系及方法
組織行為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評估指標體系首先從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行評估,主要涵蓋三個方面。①知識掌握,這是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面,包括學生對組織行為學基本概念、理論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平時作業(yè)、課堂提問、考試等方式進行考查。②能力提升主要針對學生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協(xié)作、溝通等方面的能力獲取??梢酝ㄟ^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項目匯報等形式進行評估。③素質目標主要是衡量教學效果、判斷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情況。如對學習的積極性、團隊合作意識、社會責任感、價值觀塑造等。可以通過課堂表現、實踐活動、情景模擬、項目作業(yè)中觀察。
針對其評估方法的選擇,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并開展考試與測試等多種形式的手段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還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對學生學習行為、參與度、課堂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五、結語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組織行為學的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反思和改進。結合市場需求與學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方案,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建立科學合理的效果評估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擁有良好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為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覃冬. 組織行為學情景實驗研究綜述與展望[J]. 管理現代化,2020(02):71-75.
[2] 房宏君. 應用型課程組織行為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 經濟師,2019(04):206.
[3] 龐君. 《組織行為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A]. 勞動保障研究會議論文集(四)[C].2020.
作者簡介:譚雅,女,講師,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綿陽城市學院2024年“一師一優(yōu)課”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MCYKXM2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