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莉,李園,楊曉發(fā)
(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職業(yè)病科,河南 焦作 454003)
職業(yè)性塵肺以煤塵肺、矽肺、石棉肺等最為常見。該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病情進展與作業(yè)環(huán)境中粉塵濃度、作業(yè)時間、粉塵累及吸入量等有關,早期無明顯臨床性表現(xiàn),易被患者所忽視,隨著粉塵的累及吸入才形成不可逆性病變,該病無法治愈,患者即使后期離開工作環(huán)境也無法改變肺纖維化進程,因而,臨床上應盡早發(fā)現(xiàn)病變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延緩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1-2]。目前,影像學檢查是塵肺的主要診斷手段,通過影像檢查可確定病灶位置、累及范圍、病情分期,可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高千伏胸片(high kV photography,HkV)穿透力強,曝光時間短,對受檢者和患者的輻射劑量小,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因閉氣不足產生的偽影[3]。但HkV影像顯示的組織器官前后相互重疊,重疊部位病灶顯示不清,易引起漏診、誤診。高分辨率計算機體層X線攝影術(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成像清晰,空間分辨率較高,且可消除骨骼、軟組織等對成像的干擾,更便于清晰呈現(xiàn)病變情況[4]。本研究擬探討二者對職業(yè)性塵肺病的診斷價值。
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接受職業(yè)病診斷的133例塵肺病患者的資料。納入標準:(1)塵肺符合塵肺診斷標準[5],且經(jīng)臨床病理檢查確診;(2)有明確的粉塵接觸史;(3)表現(xiàn)為咳嗽、氣喘、胸悶等癥狀。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存在交流障礙者;(2)患有嚴重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3)臨床資料不全。133 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6~58歲,平均(47.51±5.43)歲,粉塵接觸史5~31 a,平均(18.22±6.34) a。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HkV診斷:采用高頻數(shù)字X線機成像系統(tǒng)(北京萬東,型號HF52-2A)診斷肺部病變,設定電壓120 kV,電流100 mA,曝光時間為0.08 s,曝光尺寸為356 mm×356 mm,焦距為1.8 cm,手動曝光,固定濾線器為12∶1。
HRCT檢查:采用螺旋CT(GE,美國,型號Prospeed AI)進行診斷,掃描球管電壓為120 kV,電流為380 mA,層厚為1 mm,螺距為1.375∶1,患者在深吸氣后進行CT掃描,時長為5~8 s。診斷結果由醫(yī)院2名醫(yī)生共同判定,如存在疑義則由第3名醫(yī)生參與判定。
塵肺陰影判定[5]。(1)胸片評估標準:①小陰影(直徑或寬度≤10 mm),肺葉內出現(xiàn)局部小陰影且呈簇狀聚集狀態(tài);②大陰影,直徑或寬度>10 mm。(2)HRCT檢查評估標準:①小陰影,橫斷位、冠狀位、矢狀位任一圖像有局部小陰影增多、聚攏或部分增大,陰影間薄影相連,輪廓可辨認;②大陰影,病灶直徑或寬度>10 mm,小陰影間相互融合、輪廓模糊難以辨認。因<2 cm×1 cm的大陰影與小陰影聚集在塵肺病診斷分期中結果相同,故計數(shù)時歸納為一類,≥2 cm×1 cm的大陰影能直接診斷為Ⅲ期的另分一類。
影像圖片質量分級標準[6]。Ⅰ級:圖像范圍、定位、清晰度、對比度均良好,無呼吸偽影、刮痕等。Ⅱ級:不符合任意1項,但圖像不影響疾病診斷。Ⅲ級:不符合2項及以上,影響疾病診斷。Ⅰ、Ⅱ級圖片為有效影像圖片。
塵肺分級標準:參照GBZ70—2015 職業(yè)性塵肺病的診斷標準[5]。Ⅰ期:總體密集度1級,分布在2~4個肺區(qū)內。Ⅱ期:總體密集度2~3級,分布區(qū)域大于4個肺區(qū)。Ⅲ期:有大陰影出現(xiàn)。
(1)HkV和HRCT檢查對不同肺部陰影的檢出情況。(2)HkV和HRCT檢查的圖像質量分布情況及有效圖片占比。(3)以臨床病理檢查為金標準,比較HkV和HRCT檢查對職業(yè)性塵肺病臨床分期的檢出結果。(4)HkV和HRCT檢查對職業(yè)性塵肺病患者合并癥的檢出情況。
HRCT對肺部P影、小陰影檢出率高于HkV(P<0.05),兩組大陰影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kV和HRCT檢查診斷肺部陰影情況比較[n(%)]
HRCT檢查圖像質量有效率高于HkV檢查(P<0.05),見表2。
表2 HkV和HRCT圖像質量比較[n(%)]
HkV診斷職業(yè)性塵肺病臨床分期Ⅰ~Ⅲ期準確率為78.48%(62/79)、80.95%(34/42)、83.33%(10/12),總準確率為79.70%(106/133);HRCT診斷職業(yè)性塵肺病臨床分期Ⅰ~Ⅲ期準確率為89.87%(71/79)、90.47%(38/42)、91.67%(11/12),總準確率為90.23%(120/133);HRCT診斷總準確率高于HkV診斷(P<0.05)。見表3。
表3 HkV和HRCT檢查診斷職業(yè)性塵肺病臨床分期的結果比較
HRCT對肺部感染、肺氣腫、胸膜增厚、氣胸的檢出率高于HkV(P<0.05),HkV和HRCT檢查對肺結核、肺大泡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HkV和HRCT檢查對職業(yè)性塵肺病合并癥檢出情況比較[n(%)]
塵肺病主要是患者因長期吸入粉塵而造成的肺組織慢性纖維化病變,該病發(fā)病具有明顯的職業(yè)傾向性,我國塵肺發(fā)病人數(shù)較多,其病變程度與粉塵在肺里的蓄積量有關,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隨著病程進展,可合并肺氣腫、肺大泡、肺部感染、胸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引發(fā)呼吸衰竭甚至是死亡,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加強該病的早期診斷對病情控制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7-8]。
HkV為目前塵肺病臨床診斷的主要方式,其借助增加管電壓提高X射線的穿透能力,曝光時間縮短,且可較大程度地減少因受試者閉氣不良產生的檢測偽影,曝光時間縮短也可大大降低對檢查者和受檢者造成的輻射傷害,因而臨床接受度較高[9]。然既往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HkV成像在陰影大小、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等方面的的成像欠佳,因而對小病變或復雜部位的病灶顯示具有局限性[10-11]。HkV檢查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胸片質量受到檢查體位、拍攝技術、球管焦點、投照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耗時長、廢片率高、胸片質量差且不利于保存[12]。HRCT檢查亦需要患者配合屏息,其可完成全肺容積數(shù)據(jù)收集,檢查較為具體,可清晰顯示微小病變或復雜部位的病灶臨床診斷較為精確[13-14]。HRCT通過運用重建算法增加對病灶輪廓形態(tài)的對比度以提升整體影響質量,同時其也可借助薄層掃描降低容積效應造成的成像干擾[15]。HRCT具有較HkV更高的分辨率,對肺部微小病灶、病變細微結構有更為清晰的顯示,且不受病灶周圍軟組織和骨骼等遮蓋的影響,可幫助患者更早發(fā)現(xiàn)病情并做好后期工作、生活調整[16-17]。
職業(yè)性塵肺病分期是影響患者病情及治療的重要依據(jù),準確診斷臨床分期是塵肺病的診斷分期中,小陰影總體密集度和分布范圍、有無小陰影聚集和大陰影以及大陰影的大小是塵肺分期的重要依據(jù),且圖片質量對肺部微小的識別至關重要,因而影像質量也是臨床診斷的重要評估標準,我國塵肺病胸部CT規(guī)范化檢查規(guī)范規(guī)定1、2級圖片為合格胸片[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HRCT對肺部P影、小陰影檢出率高于HkV,兩組大陰影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HRCT檢查圖像質量有效率高于HkV檢查,提示HRCT檢查清晰度更高,對病灶的顯示情況更準確,分期診斷中HRCT診斷塵肺臨床分期Ⅰ~Ⅲ期準確率均高于HkV,且總準確率高達90.23%,高于HKV的79.70%,提示HRCT診斷臨床參考價值更高,分析其原因,HkV圖像分辨率較低,受小陰影、重疊結構、偽影等的影響,因而對病灶的判別存在誤差,且檢查方式受攝影條件、患者體位、操作技術等諸多因素影響,影片質量難以保證,廢片率較高,而HRCT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區(qū)分圓形小陰影與血管截面陰影,成像清晰對小陰影分布顯示全面,故而更易區(qū)分重疊結構及軟組織與骨骼對小陰影的遮擋,進而明確疾病分期。塵肺合并癥關系到病情進展,準確診斷塵肺并發(fā)癥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改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HRCT對肺部感染、肺氣腫、胸膜增厚、氣胸的檢出率高于HkV,提示HRCT檢查對塵肺患者肺部病況檢出更為全面。
HRCT檢查對職業(yè)性塵肺病患者肺部陰影,臨床分期及合并癥的診斷效果高于HkV,圖片質量更高,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