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凌石生
(1.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160;2.北礦化學科技(滄州)有限公司,河北 滄州 061108)
銅礦傳統(tǒng)銅硫分離均采用抑制硫化鐵礦物浮選出銅的方案,通常加入大量石灰在高堿度條件下對硫鐵礦物進行抑制。此類工藝流程,一般都存在石灰用量大、管道結(jié)鈣嚴重、需用硫酸活化被抑制的黃鐵礦[1]、廢水難處理等問題[2]。此外,高堿度的礦漿環(huán)境中,伴生的貴金屬金、銀等會損失在硫精礦中[3],不利于貴金屬的綜合回收,并且也不利于銅礦物的浮選,銅精礦品位不易提高。研究[4]發(fā)現(xiàn),使用高效選擇性銅捕收劑以及合適的抑制劑在低堿度條件下可實現(xiàn)銅硫分離,回收銅礦中的貴金屬金和銀。但黃銅礦和黃鐵礦在低堿度條件下可浮性接近,抑制劑與捕收劑的選擇極為重要[5]。一直以來,低堿度銅硫分離理論和工藝研究方面成果頗多,技術(shù)思路之一是在低堿度條件下使用選擇性好的高效捕收劑。如汪曉春等[6]在部分浮選工藝中使用新型捕收劑XW-B45-2,在礦漿pH值為7~9時浮選,浮選指標明顯提升,不過仍然局限在局部工藝,精選作業(yè)仍需維持高堿條件浮選。周利華、曹焱鵬等[7,8]在pH值8.5的低堿條件下得到了較好的銅浮選指標。劉萬峰等[9]使用選擇性捕收劑BK404替代原有捕收劑,大幅度降低了石灰用量,生產(chǎn)指標保持穩(wěn)定,避免了后續(xù)浮選流程因高堿帶來的負面影響。李曉波等[10]使用BK301和LP-1作為組合捕收劑,在低堿度條件下,經(jīng)過優(yōu)先浮銅、原漿無活化選硫的銅硫分離工藝得到了理想的浮選指標。另一種技術(shù)思路是通過使用有效的抑制劑實現(xiàn)低堿度條件下的銅硫分離,目前已報道的有效抑制劑有無機鹽抑制劑和有機抑制劑。無機鹽類抑制劑如次氯酸鈣、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等,有機大分子抑制劑如腐殖酸類、淀粉、CMC等有機小分子抑制劑如 NTP、EDTP 等[11-15]。在低堿度條件下通過使用BGRIMM研發(fā)的高效銅捕收劑BK305以及高效硫鐵礦抑制劑BK506實現(xiàn)銅、硫礦物的高效分離,試驗指標良好。BK305是硫氨酯類復(fù)合高效捕收劑,主要可用作硫化銅礦的捕收劑,與Z200等傳統(tǒng)捕收劑相比,具有用量少、浮選速度快、捕收能力強、選擇性好等顯著優(yōu)點;BK506是包含硫酸銨、氯化鈣、氫氧化鈉等無機鹽類的抑制劑,可作為低堿度條件下生產(chǎn)高硫銅礦、鉛礦、鋅礦以及銅鋅礦、鉛鋅礦和銅鉛鋅礦的硫鐵礦抑制劑,對黃鐵礦、磁黃鐵礦等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對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等的抑制作用微弱,可以忽略不計,對抑制硫鐵礦、提高精礦品位作用明顯,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石灰使用,且不會使礦漿pH值顯著增高。
內(nèi)蒙古某選礦廠銅浮選年處理量300萬t,浮選原則流程為原礦磨至細度-0.074 mm占比60%,添加石灰調(diào)節(jié)礦漿pH值在12以上,采用銅捕收劑TXCu-2、松醇油高堿選銅,銅粗精礦再磨至細度-0.045 mm 占比85%后經(jīng)精選產(chǎn)出銅精礦,銅尾礦添加硫酸活化降低pH值至9左右選硫,具體流程為銅一次粗選、兩次掃選、四次精選,硫一次粗選、兩次掃選、兩次精選流程。其中銅精礦中銅品位為20%~23%,銅回收率為65%左右;硫精礦中硫品位為37%~40%,硫回收率為72%左右,銅、硫回收率較低。因選礦廠工藝流程及設(shè)備均已穩(wěn)定應(yīng)用,因此尋求在不改變選礦工藝流程及設(shè)備的前提下通過開展藥劑制度試驗提高生產(chǎn)指標。
原礦銅品位0.34%、硫品位9.35%,硫銅比高達27.5,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礦石主要含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輝銅礦、褐鐵礦、銅藍等。原礦中銅化學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銅主要以原生硫化銅為主,其次是次生硫化銅,氧化銅含量較低,屬于比較難處理的高硫型銅礦。
表1 礦石的主要化學成分
表2 銅的化學物相分析結(jié)果
采用礦冶科技集團研發(fā)的高效銅捕收劑BK305以及高效硫鐵礦抑制劑BK506為組合藥劑的低堿選銅藥劑制度替代現(xiàn)場高堿條件藥劑制度,進行對比試驗。其中,BK305為酯類,BK506為無機硫酸鹽類。
為了確定合適的石灰用量,考察了不同石灰用量條件下的銅浮選情況,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1 石灰用量試驗流程Fig.1 Flowsheet of lime dosage test
圖2 石灰用量對銅回收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lime dosage on copper recovery
從圖2可以看出,開始時,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銅品位逐步升高,當石灰用量達到1 000 g/t左右時達到最高,之后隨著石灰用量進一步增加而逐步降低;銅回收率隨石灰用量增大逐步升高,在石灰添加量達到1 000 g/t后上升幅度顯著降低。因此,石灰添加量為1 000 g/t時,能夠兼顧銅品位和回收率,為最佳用量。
為了考察BK506用量對銅浮選的影響,開展了抑制劑BK506用量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其中,石灰用量為1 000 g/t,BK506用量改變,試驗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BK506用量的增加,銅品位先升高后降低,BK506用量在100 g/t時所得銅精礦銅品位達到峰值附近;銅回收率隨BK506用量增大逐步升高,在BK506用量達到100 g/t后上升幅度顯著降低。因此,BK506用量為100 g/t時,既能夠保證藥劑的抑制效果,同時也能兼顧銅回收率,為最佳藥劑添加量。
為了考察捕收劑對銅浮選的影響,進行了現(xiàn)場選銅捕收劑TXCu-2、Z-200、酯-105和高效銅捕收劑BK305四種選銅捕收劑對比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其中石灰用量為1 000 g/t,改變捕收劑種類,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銅捕收劑種類對銅回收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copper collector on copper recovery
從圖4可以看出,現(xiàn)場銅捕收劑TXCu-2和Z-200的指標相當,酯-105作捕收劑時銅品位和回收率都偏低,與上述三種捕收劑相比,BK305的銅粗精礦品位和回收率最高,可以證明BK305更為高效,更適合作為該礦石的捕收劑。
為了考察BK506用量對銅浮選的影響,開展了抑制劑BK506用量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其中石灰用量為1 000 g/t,改變BK506用量,試驗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圖5 BK305用量對銅回收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BK305 dosage on copper recovery
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BK305用量的增大,銅品位先升高后降低,BK305用量在40 g/t時所得銅精礦銅品位達到峰值;銅回收率隨著BK305用量增加逐步升高,但用量超過40 g/t后升高幅度顯著降低,再增大BK305用量經(jīng)濟性不高。因此,BK305用量為40 g/t時既能獲得較高的銅品位,也能兼顧銅回收率,為最佳的藥劑添加量。
針對選銅尾礦,進行了現(xiàn)場選硫捕收劑TXS-2、丁基黃藥、ZM-604、A8和W8五種硫捕收劑對比試驗,試驗流程見圖6,試驗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6 硫捕收劑對比試驗流程Fig.6 Flowsheet of comparison test of sulfur collectors
圖7 硫捕收劑種類對硫回收的影響Fig.7 Effects of sulfur collector on sulfur recovery
從圖7可以看出,使用A8、W8作硫捕收劑時,硫品位和硫回收率指標均偏低,捕收劑TXS-2的選擇性最好,而丁基黃藥可兼顧硫精礦品位和回收率,硫精礦回收率較現(xiàn)場硫捕收劑高6個百分點左右。因此,丁基黃藥更加適合作為該浮選流程的硫捕收劑使用。
根據(jù)上述試驗確定的最佳參數(shù)條件,進行了低堿工藝流程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8。同時,也采用現(xiàn)場高堿工藝的藥劑制度進行了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9,試驗結(jié)果見表3。
圖8 低堿工藝閉路試驗流程Fig.8 Flowsheet of locked-circuit test of low-alkali process
圖9 現(xiàn)場高堿工藝閉路試驗流程Fig.9 Flowsheet of locked-circuit test of high-alkali process
表3 閉路試驗結(jié)果
由表3可知,低堿工藝指標優(yōu)于高堿工藝指標,銅精礦回收率提高0.91個百分點,硫精礦回收率提高2.96個百分點,同時可降低石灰用量,取消硫浮選前的加硫酸活化作業(yè)。
內(nèi)蒙古某銅礦屬于難處理銅硫礦,浮選時采用低堿工藝所得技術(shù)指標優(yōu)于高堿工藝,銅精礦回收率提高0.91個百分點,硫精礦回收率提高2.96個百分點,同時可降低石灰用量,取消硫浮選前的加硫酸活化作業(yè)。低堿工藝可以進一步在該礦開展工業(yè)應(yīng)用試驗,有較好的應(yīng)用前景。低堿工藝閉路試驗指標為:銅精礦品位22.59%、回收率84.17%,硫精礦品位41.03%、回收率80.78%;高堿工藝閉路試驗指標為:銅精礦品位22.26%、回收率83.26%,硫精礦品位40.71%、回收率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