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獲得防治煙草黑脛病的生防資源,采用稀釋涂布法及室內平板對峙法從煙草根際分離篩選煙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防菌株。通過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進行鑒定,并明確其抑菌廣譜性及促生特性。篩選獲得一株對煙草疫霉拮抗效果較好的生防細菌M10-4,抑菌率為73.97%,鑒定為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它對辣椒疫霉病菌、煙草赤星病菌、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柑橘炭疽病菌、煙草靶斑病菌都有一定抑制效果,對煙草黑脛病的田間防效為60.7%。該生防菌株具有產(chǎn)IAA能力,產(chǎn)IAA達6.754 mg/L,具有溶鉀、溶磷、產(chǎn)蛋白酶的能力,對煙草的株高、最大葉長、總鮮重、總干重、地上部干重等促生效果明顯。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M10-4在病害防控和促生作用上效果明顯,可作為PGPR進行研究,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煙草;疫霉;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生物防治;促生作用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4)24-0133-08
收稿日期:2023-12-13
基金項目:湖南省重點研發(fā)項目(編號:2023NK2019);中國煙草總公司項目[編號:110202101050(LS-10)、110202201019(LS-03)]。
作者簡介:梅斯釔(1998—),女,江西九江人,碩士,主要從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453516175@qq.com。
通信作者:唐前君,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Tangqianjun@126.com;劉天波,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tianboliu@126.com。
由煙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煙草黑脛病是煙草上一種重要土傳病害,在世界煙區(qū)普遍發(fā)生[1],給我國煙草種植業(yè)造成重大損失[2]。目前,控制煙草黑脛病的主要方法有品種遺傳改良、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瘜W防治具有簡便性、高效性,是煙草黑脛病首選的防治方法[3],但過于依賴化學殺菌劑,不僅使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還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農(nóng)藥殘留、土壤板結、影響非靶標生物生存等問題[4]。
近年來,為了減少化學殺菌劑的使用,環(huán)境安全友好、無毒無殘留的生物防治手段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5]。張蒙蒙等在病株根際分離的貝萊斯芽孢桿菌YCYM-09菌株對煙草黑脛病的室內防效為61.5%[6]。李苗苗等研究發(fā)現(xiàn),3種芽孢桿菌GY1、GY10、GY12混合施用對煙草疫霉的平板抑菌率為86.9%,盆栽防效為74.53%[7]。章舸從根際土壤中篩選得到的放線菌H-3對煙草疫霉的抑菌率達81.90%[8]。生防菌除了可以防治病害,還能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可以作為微生物肥料使用[9]。吳風光等發(fā)現(xiàn),用芽孢桿菌A03制成的菌肥對煙草角斑病、赤星病有較好拮抗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含量,從而使烤煙增產(chǎn)[10]。王典等發(fā)現(xiàn),哈茨木霉CGMCC23294在田間對煙草黑脛病防治效果最高達83.6%,同時促進煙株根系發(fā)育和莖葉生長,上等煙比例提高[11]。目前對防治煙草黑脛病的生防菌篩選主要集中在芽孢桿菌、放線菌等,但由于煙葉種植制度和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差異,需要不斷挖掘和發(fā)現(xiàn)新的本地土著生防菌。目前,對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sp.)作為煙草黑脛病生防菌的研究鮮有報道,研究其防效及促生作用,對豐富煙草病害生防菌株種類和開發(fā)生物菌劑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從煙草根際土壤中分離篩選出1株對煙草黑脛病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細菌,開展了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學鑒定,測定抑菌譜以及促生特性,以期為豐富生防資源及煙草黑脛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論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菌株 煙草疫霉及抑菌譜測定用的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煙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Fusarium falciforme)、柑橘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frucrigenum)、煙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均保存于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農(nóng)業(yè)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室。
1.1.2 培養(yǎng)基 LB液體培養(yǎng)基(1 L):胰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鈉10 g(固體LB培養(yǎng)基只需在液體LB的基礎上加入15 g瓊脂粉)。馬鈴薯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PDA(1 L):去皮新鮮馬鈴薯 200 g,葡萄糖20 g,瓊脂粉15 g。燕麥培養(yǎng)基(1 L):燕麥片30 g,瓊脂粉15 g。Salkowski比色液[12]:15 mL濃硫酸中加入25 mL超純水,加入0.75 mL的0.5 mol/L FeCl3·6H2O。
1.2 煙草黑脛病生防菌的分離篩選
采用稀釋涂布法分離菌株[13]。取黑脛病發(fā)生嚴重的煙田中健康植株的根際土壤,將取得的煙草根際土壤除雜過篩,稱取10 g于250 mL錐形瓶中,無菌水定容至90 mL,置于30" ℃、180 r/min的搖床中充分振蕩混勻20~30 min。將土壤懸浮液稀釋成10-2~10-6 5個稀釋倍數(shù)的菌懸液。在超凈臺中用移液器吸取各梯度的土壤溶液0.1 mL至LB平板上涂布,各稀釋設置3個重復,28 ℃恒溫培養(yǎng)。2 d后觀察菌落生長情況,挑取菌落特征不同的單菌落多次平板劃線純化,甘油保存?zhèn)溆谩?/p>
采用平板對峙法篩選生防菌株[14]。將培養(yǎng)5 d的煙草疫霉PDA平板用打孔器(直徑5 mm)打取菌餅,作為靶標菌放置在新的PDA平板中央,用無菌吸頭將分離的菌株發(fā)酵液對稱點接在距煙草疫霉菌餅2 cm處,以未接菌株的為空白對照,每個處理3次重復。置于28 ℃恒溫培養(yǎng)箱倒置暗培養(yǎng)5~7 d,待對照黑脛病菌絲長滿平板,測量處理菌落直徑,并計算抑菌率。按以下公式計算抑菌率[15]:
抑菌率=對照組菌落生長直徑-處理組菌落生長直徑對照組菌落生長直徑-菌餅直徑×100%。
1.3 菌株M10-4鑒定
1.3.1 形態(tài)學鑒定 將菌株M10-4劃線于固體LB平板,置于30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2 d,觀察菌落大小、形態(tài)、顏色、光滑程度等特征。挑取單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顏色,電鏡觀察芽孢、莢膜、鞭毛等菌體特征。用購于北京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的芽孢染色液(Moeller法)試劑盒、莢膜染色液(Hiss法)試劑盒、鞭毛染色液(Leifson法)試劑盒進行染色驗證。
1.3.2 生理生化鑒定 參照《常見細菌系統(tǒng)鑒定手冊》[16]和《伯杰細菌鑒定手冊》[17]進行生理生化特性測定。
1.3.3 分子鑒定 挑取菌株M10-4單菌落到 10 μL 無菌水中,重懸混勻,利用細菌擴增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進行擴增。PCR擴增體系(20 μL)為Mix 10 μL、ddH2O 8.2 μL、引物1492R 0.4 μL、引物27F 0.4 μL、模板DNA" 1 μL。反應條件為:94 ℃預變性5 min;94 ℃變性 30 s,55 ℃退火45 s,72 ℃延伸90 s,35個循環(huán);72 ℃ 延伸5 min,4 ℃保存。PCR產(chǎn)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基因序列測定,將所測得的序列在NCBI上進行BLAST比對。以大腸桿菌為外群,利用MAGAX軟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構建拮抗菌株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
1.4 菌株M10-4抑菌譜測定
采用平板對峙法分別將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煙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Fusarium falciforme)、柑橘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frucrigenum)、煙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與M10-4對峙培養(yǎng),操作及抑菌率計算方法同“1.2”節(jié)。
1.5 菌株M10-4發(fā)酵濾液對煙草疫霉的抑制效果
將生防菌接入液體LB中發(fā)酵48 h后分裝到50 mL離心管中,7 000 r/min離心15 min,用 0.22 μm 的過濾器過濾后加入55 ℃左右的燕麥培養(yǎng)基中,搖勻后倒板。配成濾液濃度為10%、30%的平板,以不加濾液的平板為空白對照,每組3個重復。在平板中央接入5 mm煙草疫霉菌餅,28 ℃恒溫培養(yǎng)5~7 d,待空白對照長滿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處理組菌落直徑,挑取菌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形態(tài)[18]。
1.6 菌株M10-4對煙草黑脛病的田間防效
2022年3月,選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煙草黑脛病往年發(fā)生較重的煙田進行防效試驗。以菌株M10-4發(fā)酵液(1×108 CFU/mL)為試驗組,化學對照藥劑為68%精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生物對照藥劑為10億CFU/g 枯草芽孢桿菌粉劑,空白對照為清水。每個處理50株,設置3個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四周設保護行3行,各處理的其他條件都與當?shù)乇3忠恢?。分別在移栽時,移栽后7、14、21 d進行灌根。按照《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調查方法》(GB/T 23222—2008)中的分級標準及調查方法,在最后一次灌根30 d后進行病害調查,記錄小區(qū)中的總株數(shù)及各級病株數(shù),計算發(fā)病率、病情指數(shù)、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100%;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各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shù)×最高級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shù)-處理病情指數(shù)對照病情指數(shù)×100%。
1.7 菌株M10-4的促生作用
1.7.1 產(chǎn)IAA能力測定 在100 mL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 mg L-色氨酸,待完全溶解后接種菌株M10-4,放入30 ℃、180 r/min的搖床中培養(yǎng) 48 h。定性觀察[19]:將培養(yǎng)48 h后的菌液分裝至 2 mL 離心管中,離心取上清,加入等量Salkowski比色液,避光靜置30 min,觀察顏色變化。定量測定[20]:LB液體培養(yǎng)基加入吲哚乙酸,配置成含吲哚乙酸0、10、20、30 mg/L的標準溶液,各取1 mL至 2 mL 離心管,加入等量Salkowski比色液,嚴格避光靜置30 min,分別測定D530 nm,制作標準曲線。測定加入Salkowski比色液的無菌發(fā)酵液D530 nm,代入標準曲線計算菌株M10-4的產(chǎn)IAA量[21]。
1.7.2 溶鉀、溶磷能力測定 將溶鉀鉀長石培養(yǎng)基[22]、溶磷無機磷培養(yǎng)基[23]倒平板,用9 mm打孔器在中央打孔后,用移液器在孔內加入50 μL(D600 nm=2.0)菌液,置于30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6~7 d后觀察有無溶鉀、溶磷圈產(chǎn)生[24]。
1.7.3 產(chǎn)胞外蛋白酶、纖維素酶、噬鐵素能力測定 將脫脂奶粉培養(yǎng)基[25]、CMC-Na培養(yǎng)基[26]、CAS培養(yǎng)基[27]分別倒平板,用9 mm打孔器在中央打孔后,用移液槍在孔內加入50 μL(D600 nm=2.0)菌液,置于 30 ℃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后觀察有無透明圈產(chǎn)生。纖維素酶試驗用剛果紅染色10 min后,再用 1 mol/L NaCl洗脫,觀察有無透明圈產(chǎn)生。
1.7.4 盆栽促生試驗 待煙草(云煙87)長出3~4張真葉時,挑選大小相近的煙苗移栽至盆中,用M10-4發(fā)酵液(濃度1×108 CUF/mL)灌根,以LB液體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5株煙。每隔7 d灌根1次,共灌根3次,30 d后測量根、莖、葉的各項指標[28]。
1.8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Excel 2019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計算及標準曲線的繪制,利用SPSS Statistics 25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株對煙草疫霉的拮抗效果
從煙草根際土壤中共分離得到66株細菌,對煙草疫霉有拮抗作用的有M10-4、MX-4、YFZ-8、DL-3、MCL-11、LJH-11等6株菌株(表1),其中以M10-4對煙草疫霉的拮抗效果最好,抑菌率為73.97%(圖1)。
2.2 菌株M10-4鑒定
2.2.1 形態(tài)學特征 菌株M10-4在LB平板上 30 ℃ 培養(yǎng)48 h后菌落呈不透明乳白色,圓形,黏稠狀,表面光滑濕潤,邊緣平滑(圖2-a)。革蘭氏染色紅色,為陰性(圖2-b),菌體大小為(0.3~0.5) μm×(0.6~1.2) μm,短桿狀,無莢膜,無芽孢,無鞭毛(圖2-c)。
2.2.2 生理生化特性 菌株M10-4不能水解淀粉,V-P反應、甲基紅反應、吲哚反應均為陰性,不具有運動性;明膠液化、接觸酶反應、氧化酶反應、硝酸鹽還原為陽性,可利用檸檬酸鹽(表2)。
2.2.3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對菌株M10-4 16S rDNA序列進行PCR擴增,得到長度1 500 bp左右的PCR產(chǎn)物條帶。將序列在NCBI數(shù)據(jù)庫進行BLAST檢索比對,結果顯示,與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同源性最高,達到99.86%。利用MEGAX軟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菌株M10-4與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登錄號為CP094459.1)處于同一分支簇(圖3)。結合形態(tài)學和生理生化特性鑒定結果,將菌株M10-4鑒定為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同時將序列提交至NCBI GenBank獲得登錄號OR835659。
2.3 菌株M10-4抑菌譜
菌株M10-4對辣椒疫霉病菌、煙草赤星病菌、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柑橘炭疽病、煙草靶斑病菌菌均有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別為68.59%、67.98%、66.25%、63.78%、58.05%(表3、圖4)。
2.4 菌株M10-4發(fā)酵濾液對煙草疫霉的抑制效果
菌株M10-4的發(fā)酵濾液對煙草疫霉有明顯抑制作用,濃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濃度為30%時黑脛病菌生長明顯受抑制(圖5),抑菌率達72.75%。濃度為10%的菌株M10-4發(fā)酵濾液抑制煙草疫霉菌絲生長,菌絲腫大、畸形,粗細不一,原生質分布不均(圖6)。
2.5 菌株M10-4對煙草黑脛病的田間防效
在最后一次灌根30 d后,記錄田間煙苗患煙草黑脛病的病情等級,計算其發(fā)病率、病情指數(shù)及防治效果。使用M10-4發(fā)酵液處理的發(fā)病率為26.67%,病情指數(shù)為9.92,均顯著低于化學藥劑、生物藥劑及清水處理組;防治效果達60.70%,顯著高于化學藥劑、生物藥劑及清水處理組(表4)。
2.6 菌株M10-4促生特性
2.6.1 產(chǎn)IAA能力 加入Salkowski比色液避光靜置30 min后,肉眼可見顏色由淡黃色變成淺粉色,證明菌株M10-4可以產(chǎn)生長素IAA(圖7)。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得比色后的發(fā)酵濾液D530 nm值為0.058,用4個梯度的吲哚乙酸標準溶液的D530 nm制作成標準曲線(y=0.006 1x+0.016 8,r2=0.978 4),由此計算出IAA產(chǎn)量為6.754 mg/L。
2.6.2 溶磷、溶鉀及產(chǎn)蛋白酶能力 菌株M10-4培養(yǎng)6~7 d后,在溶鉀、溶磷、脫脂奶粉培養(yǎng)基平板上可以明顯觀察到透明圈(圖8) CMC-Na培養(yǎng)基、CAS培養(yǎng)基平板無變化,表明菌株M10-4具有溶鉀、溶磷、產(chǎn)蛋白酶能力,無纖維素酶、噬鐵素的產(chǎn)出。
2.6.3 對煙株的促生作用 與對照組相比,經(jīng) M10-4 灌根處理過的煙株長勢更好(圖9)。處理組的株高、最大葉長、總鮮重、總干重、地上部干重均有顯著提升,增長率分別為115.22%、88.68%、70.88%、94.65%、96.13%。最大葉寬、根長、根鮮重、根干重也有一定的增加,增長率分別為18.35%、14.92%、18.89%、50.00%(表5)。
3 結論與討論
生防菌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分離和篩選優(yōu)質生防菌株是豐富煙草生防資源的重要手段。煙草根際土壤中有很多可以用作生防的微生物,其中包括芽孢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鏈霉菌屬(Streptomyces)等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菌屬[29]。本研究從煙草根際土壤中分離得到有拮抗效果的菌株M10-4,經(jīng)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及分子鑒定其為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目前已有報道伯克霍爾德氏菌作為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解星麗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多噬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WS-FJ9對林木病原菌物具有很好的生防潛力[30]。許萌杏等分離得到洋蔥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JX-1,其溫室防治番茄青枯病的防效達80.89%[31]。任嘉紅等研究發(fā)現(xiàn),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JK-SH007對楊樹潰瘍病具有防治及促生作用[32-33]。劉璐等報道的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S377對棉花黃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潛力[34]。于曉慶等從煙草根際分離得到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Lyc2,對棉苗立枯病的溫室防效達48.8%[35]。Wang等的研究表明,occidiofungin是菌株Lyc2抗真菌活性的重要成分[36]。本研究發(fā)現(xiàn),M10-4的無菌發(fā)酵液對煙草黑脛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菌絲無法正常生長,發(fā)生畸形、腫大等變化,對煙草赤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煙草靶斑病菌、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時,M10-4在田間對煙草黑脛病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根際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指對作物具有促生、防治、增產(chǎn)作用的微生物[37],可以增強植物對土壤中礦物質的吸收,比如一些不易被吸收的磷和鉀會被轉化為可吸收的形式,從而減少對化肥的依賴;能夠分泌鐵載體,充分利用環(huán)境中含量較低的鐵元素,具備產(chǎn)生植物激素、固氮、產(chǎn)生抗生素等功能[38-39]。伯克霍爾德氏菌可以作為PGPR菌種,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查詢到全基因組序列的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有15種,其中對植物有益處的菌株為DSM 10685、mHSR5、Hargis、Lyc2、CH-67[38]。韓超等研究發(fā)現(xiàn),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A12對煙草根的生長、葉綠素含量、光合及蒸騰速率均有促進作用[40]。Li等分離得到了2株具有良好溶磷、固氮、產(chǎn)IAA和鐵載體的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ZJ9和ZJ174[41]。Han等的研究表明,在鹽脅迫條件下接種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P10能促進花生幼苗的生長[4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菌株M10-4具有產(chǎn)IAA、溶磷、溶鉀以及產(chǎn)蛋白酶的能力,對溫室內盆栽煙草具有促生作用,能顯著提升株高、最大葉長、總鮮重、總干重、地上部干重,有作為PGPR研究的潛力。
以上結果表明,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M10-4在病害防控、促生方面均表現(xiàn)較好,具有較大的研究意義及應用前景。由于田間的環(huán)境較為復雜,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應著重于田間促生的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評估其生物安全性,研究其是否會產(chǎn)生污染環(huán)境的及影響土壤微生物的物質??紤]到實際生產(chǎn)需要,還要更深入地研究生防菌株的發(fā)酵條件及其抑菌、促生物質。
本研究中分離的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M10-4對煙草疫霉在平板和大田試驗中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無菌發(fā)酵液可以破壞煙草疫霉菌絲的正常生長,對辣椒疫霉病菌、煙草赤星病菌、煙草鐮刀菌根腐病菌、柑橘炭疽病、煙草靶斑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M10-4能夠產(chǎn)IAA、溶磷、溶鉀、產(chǎn)蛋白酶,對盆栽煙株的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有作為PGPR研究的潛力。
參考文獻:
[1]Kamoun S,F(xiàn)urzer O,Jones J D G,et al. The Top 10 oomycete pathogens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J].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5,16(4):413-434.
[2]王 巖. 煙草黑脛病菌、青枯病菌拮抗放線菌的篩選及控病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09:1.
[3]趙 輝,王喜英,劉國權,等. 煙草黑脛病發(fā)生因素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 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20(11):99-103.
[4]汪漢成,李文紅,馮勇剛,等. 煙草黑脛病化學防治的歷史與現(xiàn)狀[J]. 中國煙草學報,2011,17(5):96-102.
[5]彭?,? 煙草黑脛病和根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技術研究[D]. 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20:2-3.
[6]張蒙蒙,梁俊陽,王清福,等. 煙草黑脛病生防細菌的鑒定和防效測定[J].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22,56(2):219-227.
[7]李苗苗,王曉強,王東坤,等. 生防菌復配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中國煙草科學,2020,41(2):32-38.
[8]章 舸. 煙草疫霉拮抗放線菌的篩選及在煙草根際定殖研究[D]. 合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21:36.
[9]Gouda S,Kerry" R G,Das G,et al. Revitaliz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J].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8,206:131-140.
[10]吳風光,王豹祥,汪 健,等. 抗生菌肥對植煙土壤和烤煙生產(chǎn)的影響[J]. 土壤,2010,42(1):53-58.
[11]王 典,匡志豪,孫曉偉,等. 哈茨木霉對煙草生長/產(chǎn)質量及黑脛病防效的影響[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23,51(3):27-35.
[12]肖志鵬,李玲玲,母婷婷,等. 煙草赤星病菌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桿菌YW-2-6鑒定及生防效果[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2,38(6):1598-1607.
[13]黃婉媛,李彩斌,彭 宇,等." 煙草根黑腐病拮抗菌的分離鑒定和生防作用特性研究[J].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23,35(4):873-883.
[14]Schwyn B,Neilands J B. Universal chemical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iderophores[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87,160(1):47-56.
[15]吳麗娟,韓 聰,王惠梅,等. 伯克霍爾德氏菌JP2-270抗水稻紋枯病菌機理的初步研究[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2,38(1):230-241.
[16]東秀珠,蔡妙英. 常見細菌系統(tǒng)鑒定手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49-399.
[17]布坎南,吉本斯. 伯杰細菌鑒定手冊[M]. 8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729-758.
[18]王亞嬌,栗秋生,紀莉景,等. 一株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鑒定與田間防效[J]. 微生物學通報,2021,48(6):1976-1984.
[19]Eike L,Renate M,Edda S.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epiphytic bacteria regarding their auxin metabolism[J]. Physiologia Plantarum,1970,23(4):93-98.
[20]Glickmann E,Dessaux Y.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alkowski reagent for indol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5,61(2):793-796.
[21]趙玳琳,何海永,吳石平,等. 棘孢木霉GYSW-6m1對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機制及其防病促生作用研究[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0,36(4):587-595.
[22]孫金鳳,翟景琳,錢 坤,等. 解鉀菌的分離篩選及其解鉀能力測定[J]. 淮陰工學院學報,2017,26(5):52-56.
[23]杜 雷,王素萍,陳 鋼,等. 一株高效解磷細菌的篩選、鑒定及其溶磷能力的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7(3):136-141.
[24]王海霞,鄭成忠,東保柱,等. 燕麥內生細菌YN-J3的分離鑒定及防病促生作用研究[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2,38(2):447-457.
[25]方 園,彭勇政,廖長貴,等. 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貝萊斯芽孢桿菌SF327[J]. 微生物學報,2022,62(10):4071-4088.
[26]馬玲玲. 纖維素降解細菌B. subtilis 1AJ3的纖維素酶的克隆表達、協(xié)同作用及其應用研究[D]. 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20:15.
[27]王 歡,薛林貴,常思靜,等. 七株耐重金屬菌株的促生特性研究[J].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23,42(1):92-99,117.
[28]羅志威,林元山. 一株煙草疫霉菌拮抗菌的篩選及應用潛力初探[J]. 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21(4):74-77.
[29]秦艷秋,史曉藝,谷子謙,等. 不同植物根際土壤有益細菌種類及其功能鑒定[J]. 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23,38(2):31-37.
[30]解星麗,吳小芹. 多噬伯克霍爾德氏菌WS-FJ9對林木病原菌物的拮抗作用及代謝產(chǎn)物的穩(wěn)定性[J]. 微生物學通報,2021,48(6):1985-1996.
[31]許萌杏,李鳳芳,袁高慶,等. 洋蔥伯克霍爾德氏菌JX-1防治番茄青枯病機理的初步分析[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1,37(2):304-314.
[32]任嘉紅,班虎棟,葉建仁,等. 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JK-SH007的發(fā)酵條件及其對楊樹潰瘍病的防治效果[J]. 中國生物防治,2010,26(3):300-306.
[33]閔莉靜,郭 璐,葉建仁. 基于嗜鐵素介導的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JK-SH007促生作用機制研究[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3(6):165-172.
[34]劉 璐,萬偉杰,鄭通文,等. 根際細菌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YZU-S377對棉花黃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研究[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21,50(3):91-96.
[35]于曉慶,郗麗君,劉永光,等. 洋蔥伯克霍爾德氏菌株Lyc2的鑒定及對棉苗的防病促生作用[J]. 植物病理學報,2007,37(4):426-432.
[36]Wang X Q,Liu A X,Guerrero A,et al. Occidiofungi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responsible for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Burkholderia pyrrocinia strain Lyc2[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16,120(3):607-618.
[37]張昊鑫,王中華,牛 兵,等. 產(chǎn)IAA兼具溶磷解鉀高效促生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廣譜性應用[J]. 生物技術通報,2022,38(5):100-111.
[38]晉婷婷,曹永清,李云玲,等. 一株連香樹根際促生細菌LWK2的分離鑒定及其全基因組序列分析[J]. 微生物學通報,2023,50(5):1917-1940.
[39]陳多菲,徐 暢,劉文佳,等. 3株水稻根際促生菌的篩選鑒定及促生作用研究[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23,51(24):196-202.
[40]韓 超,武貴元,劉愛新,等. 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A12篩選鑒定及其對煙草幼苗的促生作用[J].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2,24(5):880-885.
[41]Li X Q,Yan J L,Li D Y,et al. 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lant-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and their effect on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growth[J]. Agriculture,2021,11(12):1258.
[42]Han L Z,Zhang H,Xu Y,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alt-tolerant pl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an ACC deaminase-producing Burkholderia pyrrocinia strain isolated from the tea rhizosphere[J].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2021,203(5):2279-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