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科技與醫(yī)療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放射”這個詞逐漸被大眾所熟知,但與之相關的“放射防護”卻相對了解較少。那么,什么是放射防護?它為何如此重要?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可以保障免受輻射的危害呢?
放射,是某些不穩(wěn)定的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具有穿透性的離子束的一種現(xiàn)象。生活中既存在天然的放射性物質,如鈾、釷、鐳等,也存在因人類活動而產(chǎn)生的人工放射性物質,如在核反應堆中制造出來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物質產(chǎn)生的射線會使物質電離,出現(xiàn)電離輻射。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擴散的現(xiàn)象,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離輻射,具有較高的能量,可以使物質中的原子或分子發(fā)生電離,對人體的危害比較大,像醫(yī)院里的X線、CT檢查所使用的X射線,還有γ射線、α粒子、β粒子等都屬于電離輻射;另一類是非電離輻射,其能量相對較低,通常不會使物質發(fā)生電離,對人體的危害相對較小,像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都屬于非電離輻射。
首先,輻射可能會破壞人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長期暴露在輻射下的人,患癌癥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如白血病、甲狀腺癌等。同時,它還可能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其次,對于特殊人群來說,輻射的危害更加嚴重,如孕婦受到輻射,可能會導致胎兒發(fā)育不良,甚至出現(xiàn)畸形;而兒童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對輻射更加敏感,所以大量輻射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長和未來健康。此外,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如核電站工作人員、放射科醫(yī)護人員等,如果沒有做好防護,在短期內受到高劑量的輻射,還可能導致急性放射病,出現(xiàn)惡心、嘔吐、脫發(fā)、皮膚灼傷、造血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1.實踐的正當性
實踐的正當性意味著任何涉及放射的實踐活動都必須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并且其帶來的利益必須大于可能產(chǎn)生的危害。例如:在醫(yī)療領域,X線檢查、CT掃描、核醫(yī)學檢查等放射性檢查的正當性,在于它們能夠為患者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這些檢查雖然可能會使患者接受一定劑量的輻射,但與它們所帶來的診斷結果,以及后續(xù)正確治療帶來的健康益處相比,微量的輻射是可以被接受的。
2.防護的最優(yōu)化
在進行任何涉及輻射的實踐活動時,都應該采取最優(yōu)化的防護措施,以盡可能地減少輻射劑量,這包括選擇輻射強度適宜的輻射源、優(yōu)化輻射設備的設計和操作、合理安排工作人員和公眾的位置等。例如:在醫(yī)學影像檢查中,如果可以使用低劑量的X線設備達到診斷目的,就不應選擇高劑量的設備;在進行X線檢查時,醫(yī)生應準確調整射線的照射角度和范圍,確保只照射需要檢查的部位,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輻射。
3.個人劑量限值
個人劑量限值是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健康的重要標準。國家會針對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劑量限值,其中工作人員因工作性質不同限值有差異,而普通民眾的限值會更低。嚴格遵守個人劑量限值方面,國家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劑量計監(jiān)測輻射劑量,普通民眾在特定情況下聽從指導采取防護措施。這一原則為輻射防護提供了明確的量化指標,確保每個人在輻射環(huán)境中的安全,加大了對輻射源的監(jiān)管力度,共同維護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1.時間防護
減少在輻射源附近的停留時間是一種有效的防護方法,因為輻射對人體的影響與受照時間成正比,時間越長,接受的輻射量就越多。所以患者在醫(yī)院進行放射性檢查時,應提前做好準備,配合醫(yī)生快速完成檢查;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xù)暴露在輻射環(huán)境中。
2.距離防護
對于可能存在輻射源的場所,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因為離輻射源越近,受到的輻射強度也就越大。以醫(yī)院的X線檢查室為例,患者在室外等待檢查時,應遠離檢查室的門,避免不必要的輻射;對于從事放射工作人員來說,操作設備時要使用工具盡量延長與輻射源的距離,如遙控曝光設備等。同時,在設置輻射源的場所時,也應考慮周圍環(huán)境和人員活動范圍,確保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3.屏蔽防護
可以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材料,如鉛、混凝土等,來阻擋輻射。例如:在醫(yī)院的放射科室,墻壁通常會采用含鉛的材料進行防護,以減少輻射對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和受檢者,在醫(yī)療照射時要依據(jù)GBZ 130-202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使用防護用品和輔助防護設施,如鉛橡膠圍裙、鉛橡膠帽、鉛橡膠頸套等,這些防護用品可以有效地阻擋輻射,保護身體的關鍵部位。同時,對于可能受到輻射影響的公眾場所,也可以采取適當?shù)钠帘未胧?,如在核電站周圍設置防護墻等,以保障公眾的安全。
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放射防護將會更加注重個性化、智能化和精準化。個性化防護是指根據(jù)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制訂個性化的防護方案,例如:為孕婦和兒童開發(fā)專門的防護設備和檢查方法,以降低輻射對他們的影響。智能化防護是指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xiàn)對輻射的自動監(jiān)測和控制,例如:通過安裝輻射監(jiān)測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工作場所的輻射水平,并自動調整防護設備的參數(shù),以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精準化防護則是指根據(jù)輻射的類型、劑量和照射部位,采取更加精準的防護措施,例如:在進行放射治療時,可以利用先進的影像技術,精準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從而制訂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輻射損傷。
放射防護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知識和技術的綜合性領域,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對放射防護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無論是普通公眾還是相關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都應該增強對放射防護的了解,增強放射安全意識,以確保在享受放射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輻射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