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接連讀完了泰戈爾的《盡量讓自己快樂》、羅素的《我為何而生》和蒙田的《熱愛生命》,再結合自身經歷,心中對生命和人生這個值得不斷去探索的話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異常珍貴,因為它只有一次,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流逝。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如同這3位文學家所闡述的觀點那樣,以一種積極、樂觀、熱愛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命、對待生活,從而讓自己的人生五彩繽紛。
泰戈爾在《盡量讓自己快樂》一文中告訴我們:“生命不應該成為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沉重包袱,而人生的道路也不應該成為一個漫長曲折、充滿荊棘的艱難旅程?!鼻∪缥覀兊纳?,心懷苦悶和憂愁也要熬過一日,充滿歡樂和感恩也能度過一天,面對著無時無刻都在消逝的時光,為什么我們要去糾結過往的得失而悶悶不樂,喪失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呢?如果我們真正能明白了這一點,那就盡量讓自己快樂吧。
羅素在《我為何而生》一文中闡述了自己的一生被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單純而強烈的情感所支配。而因此為引,我也對自己為何而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與之不謀而合的就是對知識的不斷追求,這不僅僅是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最佳方式,也能夠讓自身獲得不斷的成長和進步。另外,我對愛情、親情、友情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因為這些情感能讓我們遠離孤寂,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的百般滋味。最后,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需要有所成就,這個成就并不一定多么轟轟烈烈,也許只是在本職崗位上將工作圓滿地完成,能夠切實地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能夠得到肯定,這就足夠了。
蒙田在《熱愛生命》一文里,以自身經歷為引,闡述了關于生與死這個話題的個人感悟和體會,使我茅塞頓開。是啊,生命的長度雖然無法預料,但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如何能夠活得精彩、活得璀璨,從來都只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而并非需要任何人的評價。只要我們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好好享受自然的恩賜,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慢慢欣賞,忘卻生活的煩惱,盡情感受陽光和快樂,那么這也是熱愛生命的一種表現。正如蒙田所說的:“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從參加工作以來,我曾在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多個部門工作,單位的同事都覺得我是一個“工作狂”,因為無論是在晚上、周末還是節(jié)假日,幾乎都能看到我還在工作的身影,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已是常態(tài)。無論在哪一個崗位,無論工作怎樣繁忙、辛苦,我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斷地追求著人生的價值所在。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家人也深受影響。孩子們將我勤勉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高效的工作作風融入到學習中,展現出“拼命三郎”的精神,立志要考入理想大學;妻子體恤我的辛苦,攬下了照顧病重母親的擔子。
彼時,我的工作正處于最關鍵的階段,作為團隊的領航者,我肩負著統籌規(guī)劃并協調整體運作的重任,出于對工作大局的考量,我不得不將對母親的虧欠埋在心底。事后母親告訴我,生活中的責任與擔當往往需要我們做出艱難的抉擇,“舍小家,為大家”既是責任也是擔當。那段經歷雖然充滿了苦澀,卻也成為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會了我如何在愛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心靈的純凈,會帶來純粹的生活和純潔的身體;同樣,心靈的骯臟,會帶來腐朽的生活和腐化的身體。當我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生命的底色都是潔白無瑕的;而隨著我們不斷地經歷自己的人生旅途,這張潔白的紙上面便開始有了不同的色彩,有的是五顏六色,有的則灰暗無光。而造成如此差距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內心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選擇了如何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生命的顏色應由我們自己描繪,人生的旅途需要獨自奔跑。那我們何不從這一篇篇帶來啟迪和感悟的文章中,找到能夠引起自己強烈共鳴的觀點,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實踐和驗證呢?只要我們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希望,就無懼狂風暴雨、無懼泥濘坎坷、無懼驚濤駭浪,微笑著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的未來便會如彩虹般絢麗多彩,綻放出生命最鮮艷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