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蕓,李浩宇,陳秋生,韋 琪,陸曉菁,潘琪妮,梁 榕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7E 學習環(huán)模式是一種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而形成的教學模式,由美國Einsenkraft 提出,在美國生物科學課程開發(fā)的5E 教學模式下新增“激發(fā)”與“延伸”兩個環(huán)節(jié),屬于5E 教學模式的擴展與補充[1]。7E 學習環(huán)模式由激發(fā)(Elicit)、參與(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in)、精制(Elaborate)、評價(Evaluate)與延伸(Extend)7 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因每一環(huán)節(jié)均以“E”字母開頭,簡稱為7E 學習環(huán)模式,其具有系統(tǒng)性、循環(huán)性、實用性等特點[2]。7E 學習環(huán)模式各階段可融入不同的教學方法,形成不同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有助于培養(yǎng)護生的綜合能力。目前,國外將7E 學習環(huán)模式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計算機等課程,而國內(nèi)正處于探索階段,僅在英語、生物課程教學和外科護理學臨床見習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未見此模式應用于臨床護理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3-4]。精神科護理主要是針對各類精神障礙患者精神與行為方面的異常進行護理,具有其自身特點和要求[5]。為幫助臨床實習的本科護生有效適應精神科護理工作以及提高精神科臨床護理實習帶教的質(zhì)量,本研究將7E 學習環(huán)模式應用于精神科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旨在加強護理本科生的同情能力和完成能力,從而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zhì)量,以期為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 年8 月—2023 年5 月在南寧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精神科臨床進行實習的2019 級護理本科生104 名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是2022 年8—12 月的52 名護理實習生,試驗組是2023 年1—5 月的52 名護理實習生。納入標準:(1)全國統(tǒng)一招生,學制為4 年的本科護理專業(yè)學生;(2)由學校組織在我院實習的2019 級護理學生;(3)已完成精神科護理學課程,課時、教材一致,并且考試合格;(4)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因病假、事假缺席實習≥3 次者;(2)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最終本研究共納入對照組50 人(2 人因事假缺席實習≥3 次,予剔除)和試驗組50 人(1 人未完成問卷填寫、1 人中途退出,予剔除),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根據(jù)我院精神科護理本科臨床實習要求,精神科實習時間為2 周,均由同一組帶教教師(帶教教師均持有教師資格證,并具備精神科臨床工作經(jīng)驗5 年及以上)完成臨床教學工作。
1.2.1 對照組 由總帶教教師根據(jù)臨床實習帶教計劃統(tǒng)一開展入科宣教、臨床實習的要求及注意事項、精神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等講解,隨后每名實習生由一名固定的帶教教師進行臨床帶教,科室每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理論小講課或病例討論以及精神科專科技能操作教學,采用臨床實際操作結(jié)合理論知識的方式進行帶教,帶教教師講解并點評,完成帶教教師布置的相關作業(yè),最后由總帶教教師進行出科理論、操作等考核并評價帶教效果。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基于7E 學習環(huán)模式框架進行臨床帶教。(1)激發(fā):向護生介紹精神科??萍膊≈R、特色治療及護理,提供臨床真實案例、相關圖片、視頻等素材,分享有關護理經(jīng)驗與體會,以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2)參與:帶領護生再次回顧臨床真實案例中的具體情節(jié),并著重強調(diào)案例中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診斷依據(jù)、護理要點等,促使護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3)探究:采用CBL-RISE(以文獻為導向的自我學習)教學法,帶教教師提前將相關文獻推薦給護生,護生基于對課本與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與分析,集中討論案例中的具體問題,由帶教教師負責答疑解惑、及時糾偏,指導護生準確把握知識要點。(4)解釋:34 名護生為一個小組,由小組展示與匯報討論成果,以PPT 形式展示,可針對不同觀點提出疑問,并陳述自身觀點,小組間彼此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帶教教師在護生討論過程中,不斷地引導、補充、糾正,最終集中講解,從而使護生形成科學的概念,豐富他們的臨床知識。(5)精制:護生依據(jù)案例情景以及所學知識自主設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通過課前對資料與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后編撰情境模擬劇本,并在操作技能時完整展示。(6)評價:實習結(jié)束后,由各帶教教師對護生的綜合表現(xiàn)給予評價,由總帶教教師測評護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總分100 分)、操作技能情況(總分100 分),最終計算成績。(7)延伸:引導護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和新概念運用于生活各個方面,與實際生活建立聯(lián)系。
于兩周實習結(jié)束后,統(tǒng)一參加出科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臨床操作技能考試,滿分均為100 分。由科內(nèi)教學小組統(tǒng)一出題,并分別采用護士同情能力量表、護理學生完成能力量表對兩組進行測評。
1.3.1 護士同情能力量表(Compassion Competence Scale for the Nurses,CCSN) 由Lee 等[6]研制,朱葉等[7]漢化,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70,共17 個條目,3 個維度(溝通能力、敏感度及洞察能力)。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范圍17~85 分,得分越高,說明該護理實習生表達同情的能力越強。
1.3.2 護理學生完成能力量表(Nursing Students Competence Instrument,NSCI) 由Lin 等[8]編制,楊梓涵等[9]漢化,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09,共27 個條目,4 個維度(整合護理能力、引導人文關懷、提高職業(yè)發(fā)展、處理壓力),采用Likert 10 級評分法,總分范圍27~270 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實習生的完成能力越強。
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生源地、精神科護理學課程成績、對精神科護理態(tài)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n(%)]
兩周實習結(jié)束后,試驗組護生的出科理論考試成績、臨床操作技能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與臨床操作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exam scores and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 exa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表2 兩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與臨床操作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exam scores and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 exa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組別 理論考試成績臨床操作技能成績對照組(n=50)試驗組(n=50)t P 83.72±2.52 86.86±2.56-6.182<0.001 92.18±1.21 94.82±1.70-8.959<0.001
兩周實習結(jié)束后,試驗組護生的同情能力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同情能力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ympathy abi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表3 兩組護生同情能力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ympathy abi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組別 敏感度溝通能力洞察能力同情能力總分對照組(n=50)試驗組(n=50)t P 25.98±1.64 28.24±1.73-6.708<0.001 16.14±1.84 18.18±1.49-6.085<0.001 13.22±1.57 14.02±1.26-2.817 0.006 55.34±2.77 60.44±2.64-9.411<0.001
兩周實習結(jié)束后,試驗組護生的完成能力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生完成能力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etion abi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表4 兩組護生完成能力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etion abi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組別 引導人文關懷整合護理能力提高職業(yè)發(fā)展處理壓力完成能力總分對照組(n=50)試驗組(n=50)t P 68.98±2.77 70.92±2.78-3.495 0.001 42.82±3.09 44.22±3.11-2.260 0.026 50.98±2.77 53.10±3.35-3.449 0.001 29.54±2.87 31.08±2.62-2.806 0.006 192.32±9.33 199.32±8.42-3.940<0.001
臨床實習是護生夯實理論基礎、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踐、臨床思維、溝通交流等護理能力的必備環(huán)節(jié)[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實習護生的理論與臨床操作技能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與彭宇[3]研究結(jié)果一致,表明7E 學習環(huán)模式較傳統(tǒng)臨床帶教方式更有助于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的提高。主要是因為7E 學習環(huán)模式具有系統(tǒng)性、循環(huán)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通過臨床真實案例、視頻、圖片導入能充分激發(fā)護生的探索欲,可鼓勵小組成員不斷展開討論、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能將知識延伸至多學科領域甚至生活方面,促使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得到充分鍛煉。7E 學習環(huán)模式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將主動學習權(quán)還給護生,使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分析問題,認真傾聽和不斷交流,充分鍛煉了其理論結(jié)合實踐的能力,促進其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同情心是護士了解患者情況、準確感知他們的情緒并鼓勵他們的重要能力[11]。護士的同情心有助于他們適當?shù)仨憫颊叩男枨?,接近患者的主觀體驗,提供個性化護理,并提高預測患者行為的能力[12]。研究[13]證明,提高護生的同情能力對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實習護生的同情能力總分及其3 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7E 學習環(huán)模式的臨床帶教對于護生同情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7E 學習環(huán)模式中的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有利于實習護生臨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并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4]。與此同時,基于7E 學習環(huán)模式的臨床實習教學十分注重培養(yǎng)護生主動思考和互相學習的能力,極大地鼓勵了護生與護生、與教師、與患者及其家屬間的有效溝通,充分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其同情心,使其能更好地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良好的臨床護理服務。
研究證實,完成能力是每位護生必備的,且其完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15]。因此,提升精神科本科護生完成能力對今后精神科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護生的完成能力總分及其4 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7E 學習環(huán)模式在臨床本科護生實習教學中能提高其完成能力。7E 學習環(huán)模式分別從激發(fā)、參與、探究等7 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逐一突破臨床實習帶教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環(huán)環(huán)緊扣,促使護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深入學習和相互交流,以及帶教教師的總結(jié)、點評與傳教和護生主動參與學習并進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有助于護生減輕職業(yè)倦怠及心理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護理工作的完成能力。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基于7E 學習環(huán)模式的臨床帶教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本科護生的出科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以及提升其同情能力和完成能力,值得臨床借鑒。未來,可同時在多個臨床科室實習教學中應用此模式,以便更加科學地證實7E學習環(huán)模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