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不久前的一個周末,我們一家自駕來到濟南,在飽覽了大明湖美麗的風景之后,順便就逛了公園門口的芙蓉街夜市。芙蓉街小吃不少,但總覺得誰也沒吃飽,需要再來點什么填補一番。
兒子在手機上劃拉一番,忽然興奮地說:“不如我們去吃米線吧,我看美團上有一家米線店口碑挺不錯的,而且離這里不遠。”我欣然同意,于是七拐八拐,終于在一家地下美食城找到了那家米線店。在店里值守的是一位看起來不過二十歲的小伙子,他戴著一副眼鏡,看起來十分文靜,店面很小,里面擺放的桌椅僅能供少量顧客堂食,問過小伙子才知道,他們平時以外賣為主,直接到店里來吃米線的人很少。
我看到店里的米線種類不少,有番茄肥牛米線、酸菜魚米線、麻辣雞塊米線……正當我因為不知如何選擇犯愁時,小伙子主動說:“我們店里賣得最火的就是麻辣雞塊米線,這也是我們家的招牌米線呢。”聽他這么一說,兒子搶先做出決定:“那我們就吃它了,每人來一碗!”小伙子沒有急于去煮米線,而是再次細心地詢問:“你們喜歡吃微辣、中辣還是超辣呢?”女兒答:“我喜歡微辣,辣一點點就可以?!睈廴诉x擇了中辣,我和兒子一向最能吃辣,自然就選擇了超辣。
小伙子把我們的需求一一記下來,沒過多久,四碗熱騰騰的米線就上桌了,我們各取所需,雞塊香而不膩,米線筋道順滑,我忍不住邊吃邊贊嘆。小伙子又貼心地給我們每個人送上了一瓶水,然后微笑著問:“阿姨,你們是哪里的人呢?”我笑著說:“我們來自河北呀。”他就若有所悟地感嘆了一句:“怪不得我聽您說話的口音有一點點熟悉的感覺,我的姥姥也是河北人,我小時候跟她一起生活過好幾年呢。”
他鄉(xiāng)遇到熟悉的鄉(xiāng)音,我立刻對小伙子的故事也有了興趣,經過聊天才知道,他從小就對美食感興趣,上學便選的是廚師專業(yè)。那時因為課程不是太緊張,他課后經常到大明湖來玩,也是在純屬偶然的情況下,他走進了現(xiàn)在的這家米線店,嘗過一次就愛上了它的味道,十塊錢一碗的米線對于身為學生黨的他來說,也算得上經濟實惠。從此,他隔不了幾天就跑來吃一次米線。老板也是個年輕人,他發(fā)現(xiàn)這個小伙子特別喜歡吃米線,性格又開朗,索性就讓他下課后來店里幫忙做兼職。
小伙子畢業(yè)后也沒到別的地方找工作,而是每天和老板一起研究怎么把米線做得更好吃,他們試著開發(fā)各種口味,從不同的地方選擇優(yōu)質米線,加入花樣配料,硬是一步步把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店,經營成了當地美團上銷量穩(wěn)居第一的招牌米線店。
“你們在店里吃米線,我煮米線的火候可以剛剛好。但是做外賣就不一樣了,米線的火候必須小一點,因為它們在湯里泡得久了,口感也就沒有那么筋道了……”說起米線,小伙子雙目有神、如數家珍,分明看得出他對米線有著特殊的癡迷。
從濟南回來幾天后,女兒還會時不時回味一番那天吃過的米線:“小哥哥做的米線真好吃,他說將來要開分店,如果能開到我們這里來就好了,我也要天天去吃米線……”
大明湖一游,看過的風景很快就淡忘了,我們卻記住了大明湖畔這位立志要做出“最好吃的米線”的小伙子,也是我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米線王子”。一個人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小米線也可以做成大文章,祝愿這位小伙子有一天夢想成真。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