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早年間,山東省壽光市的孟德利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建設公司,由于肯吃苦、技術過硬,幾年時間他便成了行業(yè)內的翹楚,名氣在山東、河北、陜西等地都很大,有著“蔬菜大王”之稱。有一年,孟德利得知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白朗縣為了解決當?shù)氐呢毨栴},要拿出3900萬元產業(yè)扶貧資金進行公開招標,準備建設205畝的蔬菜大棚園區(qū)。孟德利對白朗縣當?shù)氐臍夂驐l件、土質都進行了深入考察,隨后進行投標。最終,公司中標,孟德利跑到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種菜去了。
因為交通不便利,安裝的大型機器都到不了,所以建設大棚的任務主要靠人工完成。在高原上,工人們安裝長300米、高6米的鋼架大棚已經(jīng)很難了,但是孟德利還提出了一個高難度的要求:給大棚上安裝卡簧和卡槽。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工人們很密集地去安裝卡槽卡簧,這導致許多工人手上磨出血泡,引得大家怨聲載道。工人們都認為孟德利的做法是多此一舉,因為之前在壽光他們從沒這樣做過。過了幾天,當?shù)赝蝗还纹鹆撕币姷?1級大風,大家都擔心剛安裝的大棚會被刮壞。等風停了,他們到基地一看,大棚居然完好無損。工人們這才意識到給大棚安裝卡槽卡簧的重要性——它起到了重要的加固作用,防風效果杠杠的。
一段時間之后,有四個大棚可以投入使用了。孟德利就從壽光帶來一些成熟的西瓜種子,再請來壽光的一名技術員負責種植這批西瓜。這名技術員在山東壽光種出來的西瓜又大又甜。在他的管理下,白朗這邊大棚的西瓜很快也成熟了??蓻]想到,當孟德利和員工們到大棚采收西瓜時一嘗,全都傻眼了:瓜表面看著都挺好,可沒有一個能吃得進肚子!原來,技術員是按照壽光西瓜的方式去種的,一根藤上只保留一個西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讓西瓜汲取營養(yǎng)。可白朗的紫外線要比壽光的紫外線強上許多倍,它雖然通過大棚曬在西瓜上,但還是把里面的瓤全都曬壞了。雖然這批西瓜損失了15萬元,可孟德利非但沒有氣餒,反而十分高興,因為他更加清楚“因地制宜”這四個字的重要性。他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讓技術員改變了種植方式:在一根藤上保留兩個瓜,這樣一來,瓜藤上的葉子就會變得茂密,能給西瓜遮陽。孟德利說:“如果在壽光,這樣的方式會導致西瓜營養(yǎng)不良、減少產量;但白朗有著得天獨厚的光照環(huán)境,枝葉茂密反而成了優(yōu)點,更有助于西瓜生長?!惫?,再次采收時大家發(fā)現(xiàn),一藤兩瓜的模式使得西瓜不僅沒曬壞,還大大提高了品質,西瓜變得更甜了。
此后,孟德利又帶領工人陸續(xù)建好了40多個大棚。除了種西瓜,他還種上了當?shù)匦枨罅勘容^大的菜,比如西紅柿、青椒、茄子等。大棚多了,需要的物資也就多了,孟德利就像螞蟻搬家一樣,找貨車司機從山東拉來各種各樣的物資。其中,大棉被是需求量最大且最緊急的物資。有一年冬天快到來時,孟德利盤算著訂購一批厚實的棉被為47個大棚平安過冬做準備。白朗縣海拔高,冬天氣溫能降到-24℃左右,他擔心市場上的普通棉被達不到保溫效果,加上運輸費用昂貴,于是干脆投資500萬元在當?shù)亟艘粋€棉被加工廠,自己加工所需尺寸的棉被。有了這些特制的棉被,即便是棚外氣溫-40℃~-30℃,棚內的溫度也能保持在15℃~20℃,毫不影響蔬菜的生長。
如今,孟德利已經(jīng)在白朗打響了自己的蔬果產業(yè)品牌,成了“高原蔬菜大王”。決定到高原種菜后,他結合高原特點蓋出了堅固耐用的大棚,根據(jù)當?shù)貧夂蚍N出了高品質瓜果蔬菜,又權衡利弊后在本土建出棉被加工廠。孟德利處處因地制宜,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不照搬在壽光蔬菜大棚的模式,因此贏得了最后的成功。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