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寫道:“人所不得不營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過此三者。不饑,不寒,不為風雨所侵,閑靜度日,即為安樂。但人皆不免有病。如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醫(yī)藥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藥成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為貧,四事無缺者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營求者為貪。如四事節(jié)儉,無論何人當更無不足之慮也?!?/p>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鬃拥膶W生顏回是懂得簡約的。他深居幽巷,遠避繁華,雖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卻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刻苦讀書、潛心治學是他的幸福。詩人劉禹錫也是懂得簡約的。他雖棲身陋室,卻以過著“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簡約生活為樂。遠離官場的傾軋紛爭,堅守高潔的情操是他的幸福。
相反,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但他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只有五尺之軀。朵頤之快必須有間歇,否則會消化不良?!妒勒f新語》有“汰侈”,說是譏刺奢侈,卻也流露不少嘆羨的成分。但奢侈之害,古今中外言之者實眾,物質(zhì)層面且不說,追求奢侈意味著欲望的擴充,奢侈常與貪婪為鄰,所為愈奢,而所求也愈多,于是永遠感到不足。于是這些人本心頓失,不僅絕無自由可言,人格往往也趨于低下一流。晉代的何曾窮奢極欲,一日餐費萬錢,還說無下箸處。司空賈充權傾一時,何曾黨附之,為當時正直人所非。元代任仁發(fā)有《二馬圖》,畫中一瘦一肥兩匹馬,分別代表勤政廉明的清官和欲望無度的貪官,耐人尋味的是,其中瘦馬韁繩套在馬頸上,意味自我約束,“瘠一身而肥一國”;而肥馬的韁繩是松開的,意味脫韁,“肥一己而瘠萬民”。意大利學者阿爾貝蒂說:“心靈被貪婪占據(jù),它就受到了奴役?!?/p>
美國心理專家花了幾年時間的調(diào)查訪問,以實驗案例得出驚人結論:“太能算計的人,大都很不幸,甚至大概率多病與短命。凡是太能算計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身心隱患,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患有心理疾病,他們的痛苦比不善于算計的人多了許多倍?!?/p>
《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惫?jié)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勤儉節(jié)約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yǎng)人們自我克制的習慣,使精明、謹慎滲入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擁有安逸、閑適平和的心態(tài)。而奢侈是一只無形的魔爪,它會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淵,難以回頭。因為你獲得越多,就越貪婪,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說的“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奢則妄取茍求,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于人無求,于己無愧,是可以養(yǎng)氣也?!泵τ跔幟麏Z利的人,無時不行走呼吸于無形的壓力之中,心力交瘁,徒勞而返;而那些懷著一顆簡單之心的人,得以在這繁華與冷清、喧囂與沉靜、華麗與素樸中尋覓到平衡。營求“人所不得不營求者”,可矣。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