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龍 李戈楊
早在2022年6月哥倫比亞總統(tǒng)大選時,古斯塔沃·佩特羅以絕對優(yōu)勢勝出之后,其組閣的新政府便提出了一系列稅制改革計劃,其中就包括“健康稅”。不同于商品及服務稅和增值稅等其他間接稅,“健康稅”是專門對危害公眾健康并對社會發(fā)展造成阻礙的產品征收的一種特殊消費稅。
哥倫比亞征收健康稅并非偶然,新政府上臺以后積極推動稅制改革,一方面是為了改善國民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國內財政壓力。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健康食品的消費量過高且不斷增長,不僅會誘發(fā)肥胖、高血壓等非傳染性疾病,還可能造成國民健康狀況的整體惡化。據研究發(fā)現(xiàn),大量攝入含糖飲料(SSB)與超加工食物(UPP),是引發(fā)與飲食有關的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飲料市場,拉丁美洲含糖飲料的總銷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哥倫比亞是拉丁美洲果汁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成年人日均攝入果汁飲料約11盎司。2021年哥倫比亞衛(wèi)生部預估有56.4% 的哥倫比亞人將會超重。同時,哥倫比亞哈韋里亞納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表明,哥倫比亞國民的高血壓和高血壓前期患病率正在上升,有超過40%的人口(包括成人和兒童)患有這兩種疾病之一。研究還表明,引起高血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鹽的攝入量過高。如此高的慢性病患病率,嚴重影響了哥倫比亞國民的健康水平。哥倫比亞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其醫(yī)療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如果不對此種情況進行遏制,將進一步增加該國醫(yī)療系統(tǒng)的負擔;同時,患病或健康狀況不佳的人需要更多的醫(yī)療照顧和休假,這會導致社會勞動生產力下降,進而對該國國民經濟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2023年11月1日起,哥倫比亞正式實施一項稅收新政,即對多種含糖及鈉超標的食品征收“健康稅”。
開征“健康稅”更為現(xiàn)實的一個原因則是哥倫比亞亟須緩解的財政緊缺問題。據統(tǒng)計,自新冠肺炎暴發(fā)以來,哥倫比亞的貧困率已飆升至35.7%。2020年,哥倫比亞的稅收收入僅占GDP的20%,而公共財政支出占GDP的28%,年度財政赤字達到了8%。由此可見,哥倫比亞正在面臨著一場經濟衰退的財政危機,政府對不利于經濟長期增長和危害公共健康的產品開始征收“健康稅”,可為國家提供一筆可觀的公共衛(wèi)生財政資金。
2015年,哥倫比亞衛(wèi)生部就曾召集過專家小組進行討論,起草并提交了一系列關于將“健康稅”納入稅收改革項目的建議,該提案主要是建議將煙草和含糖飲料納入征稅范圍。
哥倫比亞有關征收“糖稅”的倡議得到了來自哈韋里亞納大學的學者、教育消費者組織、哥倫比亞健康飲食聯(lián)盟等民間社會組織和聯(lián)盟的支持。在社會組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含糖飲料稅的征收計劃于2016年正式提交給國會。然而,這項稅收政策也遭到了一些組織的反對,如哥倫比亞飲料工業(yè)商會就曾辯稱:“對含糖飲料征稅將導致更多窮人失業(yè),而且瓶裝飲料是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唯一可靠的水源,征收含糖飲料稅對于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迸c此同時,一些含糖飲料生產企業(yè)也強烈反對加征稅。2016年9月,哥倫比亞全國商人協(xié)會(ANE)和一家飲料子公司對哥倫比亞政府提起了一項訴訟,這起訴訟聲稱政府有關開征“糖稅”的媒體宣傳活動提供了虛假和誤導性信息,要求其撤回,并最終在訴訟中獲勝。此外,有些國民不支持開征糖稅是因為適量食用無害食品而被征稅加重了經濟負擔,因為他們不希望“保姆國家”干預他們的消費選擇。以上種種不同的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系列激烈的爭論。盡管哥倫比亞民間社會組織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70%的民眾支持該措施,但經過2016年底的激烈游說,該提案最終還是被國會否決。哥倫比亞征收“健康稅”的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
在此后的幾年中,作為全球健康倡導孵化器(GHAI)的哥倫比亞合作組織仍堅持不懈地為開征“健康稅”提供政策支持。這場本來由民間組織發(fā)起的宣傳計劃最終引起了哥倫比亞財政部和衛(wèi)生部官員的注意。隨著國家輿論和公眾認知逐步達成一致,含糖飲料生產行業(yè)也支持將開征“健康稅”納入新政府的稅制改革。最終,哥倫比亞國會于2023年批準了這項法案。
哥倫比亞《新稅制改革法案》第十章在“糖稅”的基礎上將“健康稅”的征稅范圍擴大到了含鈉的超加工食品,使哥倫比亞成為世界上最早對超加工食品征稅的國家;同時法案也對健康稅的計稅依據和稅率做了更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
“健康稅”的納稅主體為在哥倫比亞從事含糖食品和超加工食品交易活動的生產商與進口商。含糖食品包括:碳酸飲料或碳酸軟飲料、麥芽飲料、茶或咖啡飲料、任何濃度的果汁飲料、功能飲料、運動飲料等產品。超加工的食品包括:香腸(部分種類除外)、糖果、巧克力、意大利面、谷物、烘焙產品、餅干、果醬、醬料、冰激凌等產品。生產者和進口商只要發(fā)生了銷售、進口含糖食品、超加工食品的活動,就需要繳納稅款。同時財政部強調,小生產者不會受到“健康稅”的影響,只有當這些產品的銷售收入超過4.24億比索時,他們才有義務繳納稅款。
該法案也進一步明確了“健康稅”的計稅依據,每種產品的納稅額將取決于其成分含量。例如,超加工飲料每100毫升的含糖量若達到或超過6克,則需要納稅,且6克至10克遵循一個征稅標準,超過10克則須遵循另一個征稅標準。哥倫比亞政府表示“健康稅”的稅率會逐年遞增,該法案實施初期,稅率為10%;但到2024年,稅率便增至15%;2025年,繼續(xù)升至20%;自2026年起稅率將根據本國通貨膨脹率動態(tài)更新。
自2016年10月,世衛(wèi)組織倡導呼吁各國對含糖飲料征稅以來,對不健康食品征收消費稅成為一些國家稅改的新趨勢。放眼全球,包括英國、法國、墨西哥、南非、印度、匈牙利等在內的國家都先后對含糖飲料征收消費稅。
以改善國民健康為目標,開征“健康稅”大致有三個層面的理由:一是向消費者發(fā)出明顯的信號,以減少有害健康產品的消費;二是向食品生產商和進口商發(fā)出政策信號,鼓勵其研發(fā)新的健康產品,減少有害健康的食品生產和銷售;三是開征特定消費稅,政府可以籌集用于國民健康相關方面的財政收入,緩解財政資金壓力。
(作者單位系杭州師范大學)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