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青
中國當代影壇一些導演聚焦故土敘事,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非常典型的要數(shù)賈樟柯鏡頭下的山西。近日,山西籍青年導演菅浩棟書寫故土的電影《夜幕將至》全國上映,為觀眾呈現(xiàn)關于山西敘事的另一種可能。
《夜幕將至》由菅浩棟自編自導,梁戟、佐菲主演,講述“北漂”多年的梁哲為赴爺爺葬禮返回山西老家。影片以一天為時間跨度,四種交通工具為空間維度,以公路電影的結構講述主人公從白天到傍晚的返鄉(xiāng)見聞與體驗。他在一次次換乘中重新與故鄉(xiāng)建立連接,先后遇到多年不見的長輩、一見鐘情的學妹、開運煤卡車的老同學,也在偶然間與初戀女友重逢,擺在他面前的是未知的選擇。該片曾獲第6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迷影選擇榮譽”“桐葉榮譽”三個獎項,獲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注目未來單元最受注目導演及第10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最佳導演,入圍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新秀電影競賽火鳥電影獎。
提起回鄉(xiāng),人們往往想到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夜幕將至》講述的卻是在大城市失路之人的退回。他的內心不斷掙扎調試,企圖尋找一種與故鄉(xiāng)更融洽的相處方式。主人公出場時身著都市青年日常穿戴的毛線帽和圍脖,卻拖著掉了一個輪子的行李箱,與故鄉(xiāng)格格不入又狼狽不堪。面對鄉(xiāng)親們的種種關心,工資、房子、車子、媳婦是逃避不開的拷問,梁哲不得不用干澀的笑容強撐體面。30歲于梁哲而言,既是而立之年,也是尷尬之年。也許梁哲在當初離開故鄉(xiāng)時,滿懷豪情壯志,而今重返故鄉(xiāng)的他,焦慮、迷茫,開始相信宿命,拜佛、算命、請符……
《夜幕將至》有著成熟的影像語言和敘事邏輯,在沉郁的色調、凝重的鏡頭下,導演熟悉的山西大地一幀幀展現(xiàn)。與此同時,景物也與主人公心境相互對照,猶如那冰封千里的黃河,在等待解凍的時機。片中,父親用摩托車載著主人公行駛的那段長鏡頭令人印象深刻。摩托車前方,大團的風滾草隨走隨停,沒有目標,象征著主人公迷茫的心境。對許多人來說,故鄉(xiāng)是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所在,受了傷的人想回來,年輕人想出去。影片在矛盾和無解之間達成一種哲學討論的可能。
此外,作為一部藝術影片,《夜幕將至》未放棄對現(xiàn)實的觀照,直播賺錢、疫情影響、手機對人生活的“綁架”等話題都成為敘事背景,若有若無地出現(xiàn)。
正如片名一樣,隨著梁哲離故鄉(xiāng)越來越近,夜幕也緩緩降臨。他在旅途中收留了流浪小狗,也是給處境尷尬的自己一個安身之所。當小狗丟失,梁哲失魂落魄地在暮色中尋找,他尋找的,也是自己景象模糊的未來。影片結尾,梁哲在篝火旁為爺爺挖掘墳墓,這里將安葬一位老人,這里也點燃了一點熱望。
暮色已然降臨,黎明也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