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菲,張 婷,劉 潔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普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較高,臨床癥狀主要為腹痛、腹瀉及便秘等[1]。結直腸癌發(fā)病初期的臨床癥狀不顯著,后期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排便習慣也會發(fā)生改變。由于手術中存在麻醉、創(chuàng)傷及炎癥等不良因素,患者術后出現(xiàn)疼痛及胃腸功能紊亂等不良反應[2]。因此,需加強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的康復護理。由于常規(guī)康復護理不具有針對性,無法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對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不佳。相關研究[3]顯示,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術后康復中的護理模式,其以循證醫(yī)學作為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方案對腸癌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的影響?,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河南省某三甲??漆t(yī)院普外科某病區(qū)收治的92 例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患者為對照組,以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患者為研究組,兩組各46 例。納入標準:知情同意者;符合腸癌切除術指征者。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器質性病變者;中途退出者;凝血障礙者。研究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30~67 歲,平均年齡(45.86±5.34)歲;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16例,Ⅲ期9例;腫瘤類型:直腸癌25例,結腸癌21例。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45.77±5.31)歲;TNM 分期:Ⅰ期20 例,Ⅱ期16 例,Ⅲ期10 例;腫瘤類型:直腸癌26例,結腸癌2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講,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通過心理干預了解患者內心疑問,對患者疑惑進行答疑,緩解負性心理情緒。告知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運動。
研究組實施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1)組建小組。該小組由主管醫(yī)生、康復醫(yī)生、康復專科護士、心理師、營養(yǎng)科護士、營養(yǎng)科醫(yī)生、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組成,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2)制定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方案。通過查閱文獻、詢問患者需求了解影響護理質量的因素,根據(jù)常見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方案。(3)實施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①負性情緒預防護理:待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個體化心理疏導,評估心理狀況,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查房時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給予患者心理鼓勵,消除恐懼心理。②營養(yǎng)不良預防護理:制訂個性化營養(yǎng)方案,控制高糖飲食,戒煙戒酒。術后無法進食或者進食困難者,需要進行腸外營養(yǎng)。③并發(fā)癥預防護理:術后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淺慢、肌肉酸痛及鼻翼煽動等癥狀。術后留置引流管。對患者實施擴肛治療,降低患者的腸管內壓力,避免張力過大導致吻合口瘺。④疼痛預防護理:通過實施音樂療法、交談療法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術后的創(chuàng)口疼痛。⑤功能鍛煉:在尿管拔除后的第2 d,先進行床上鍛煉,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每次鍛煉時間約10 min,2~3次/d。
1.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術后恢復指標、營養(yǎng)指標、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疼痛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恢復指標: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營養(yǎng)指標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轉鐵蛋白(Tf)。
1.3.2 評價標準 (1)疼痛評分[4]: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量表進行評估。①輕度疼痛:疼痛可忍受,0~3分;②中度疼痛:疼痛明顯,影響休息,可忍受,4~6分;③重度疼痛:疼痛劇烈,無法忍受,7~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顯。(2)營養(yǎng)狀況:分別于護理前和護理后7 d 抽取患者5 mL 空腹肘靜脈血,檢測血清Alb、PA、Tf水平。(3)心理情況[5]:抑郁采用SDS 進行評定,其中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焦慮采用SAS 進行評定,其中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焦慮越嚴重。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21.62±2.57 34.06±2.84 22.028<0.001首次排便時間(h)13.43±4.31 24.34±7.63 8.444<0.001首次進食時間(h)16.75±1.62 27.53±2.98 21.556<0.001下床活動時間(h)40.17±6.77 55.14±8.73 9.191<0.001住院時間(d)12.13±2.16 15.67±3.05 6.424<0.001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Alb、PA、Tf 水平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情況(±s)
組別Tf(g/L)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Alb(g/L)護理前35.61±3.24 35.66±3.47 0.071 0.943護理后32.32±3.19 30.02±3.13 3.490 0.001 PA(mg/L)護理前221.86±18.48 222.34±23.51 0.109 0.914護理后205.22±13.56 182.67±16.54 7.151<0.001護理前1.13±0.12 1.11±0.10 0.868 0.387護理后1.79±0.21 1.54±0.13 6.865<0.001
護理后,研究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情況(±s) 分
組別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SAS評分護理前55.28±3.35 55.32±3.29 0.058 0.954護理后43.69±2.93 46.58±3.05 4.635<0.001 SDS評分護理前56.79±4.46 56.71±4.41 0.038 0.931護理后45.62±3.07 48.25±3.25 3.990<0.001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逐漸減輕,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疼痛程度更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情況(±s) 分
組別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術后6 h 2.88±0.44 4.05±1.06 6.914<0.001術后12 h 2.66±0.67 3.81±0.96 6.663<0.001術后24 h 2.41±0.42 3.26±0.78 6.508<0.001術后48 h 2.04±0.42 2.37±0.57 3.161 0.002 F值24.013 34.349 P值<0.001<0.001
與對照組(21.74%)比較,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35%)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4,P<0.05)。
手術切除治療病灶會使患者身體出現(xiàn)應激性,進而使神經內分泌發(fā)生變化,容易引發(fā)患者術后出現(xiàn)尿路感染、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不利于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6-8]。研究[5]顯示,對結直腸癌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因此,臨床急需尋找適合的康復護理模式,以確?;颊咝g后盡快康復。快速康復護理是外科術后常用的康復護理模式,能夠減輕患者因手術產生的生理和心理創(chuàng)傷,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9]?;谧o理質量指標構建的康復護理以護理質量為主導,針對影響護理質量的問題優(yōu)化護理措施,可通過制定心理、營養(yǎng)、并發(fā)癥等方面的預防措施,促進患者術后身體機能快速恢復[3]。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營養(yǎng)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減輕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與李德芳等[10]的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這表明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腸癌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分析原因可能為:(1)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通過實施負性情緒預防護理,為患者做好心理建設,改善患者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減輕創(chuàng)口疼痛[11]。(2)通過實施營養(yǎng)不良預防護理,確?;颊邫C體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減少機體分解代謝率,促進肝臟蛋白合成,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機體的基礎條件和各器官功能[12]。(3)通過實施并發(fā)癥預防護理,降低術后感染幾率。(4)通過實施疼痛預防護理,能減輕患者應激反應程度,降低患者身體的生理不適癥狀。(5)通過實施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快速恢復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患者的胃腸功能[13]。
綜上所述,基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構建的快速康復護理s 有助于促進腸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疼痛癥狀,恢復機體營養(yǎng)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