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榮 朱 念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七中學,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在參加市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中,筆者選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十一章第2節(jié)“導體的電阻”作為參賽課題。[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內容要求為: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金屬導體的電阻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定量關系。通過I-U圖像了解材料的電阻特性。[2]《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的說明為: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金屬導體的電阻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之間的定量關系,理解電阻定律及其表達式,在實驗探究中經(jīng)歷問題、證據(jù)、解釋與交流等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用圖像法處理數(shù)據(jù)的科學方法,促進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3]通過研讀教材、做教材所提供的參考實驗發(fā)現(xiàn),在接通電源后鎳鉻絲發(fā)熱對電阻影響較大,同時在探究面積因素時發(fā)現(xiàn)電表指針偏轉角度較小,這樣就使實驗誤差較大,國家基礎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精品課“導體的電阻”課例中實驗誤差也較大。鑒于此,筆者力求找到相對鎳鉻絲發(fā)熱對電阻影響小且電阻較大的導體,參考大量文獻后最終確定利用2B鉛筆芯來完成本節(jié)實驗探究。[4-8]
實驗器材為: 2B鉛筆、HB鉛筆、電池、開關、直流電壓表、導線等。
利用萬用表選擇28支電阻相同的2B鉛筆,并將選擇好的2B和HB鉛筆削成長度和兩端形狀一致(圖1)。
圖1
2.2.1 器材組裝
將削好的6支2B鉛筆、1支HB鉛筆、電池、開關等按圖2連接,其中HB鉛筆作為保護電阻,還可以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
圖2
2.2.2 采集數(shù)據(jù)
圖2中每支鉛筆的長度為L0,利用電壓表依次測量出1支鉛筆、2支鉛筆、3支鉛筆……6支鉛筆兩端電壓(表 1)。
表1
2.2.3 數(shù)據(jù)處理
圖3
2.2.4 實驗結論
從圖3中可得出結論:在實驗誤差范圍內,橫截面積相同的同種材料導體的電阻R與長度L成正比。在實驗中還測得HB鉛筆兩端電壓為0.57 V,與1支2B鉛筆兩端電壓不同,表明導體的電阻與材料有關。
2.3.1 器材組裝
將21支2B鉛筆、電池、開關、直流電壓表按圖4組裝,并按圖5連接電路。
圖4
圖5
2.3.2 采集數(shù)據(jù)
每支鉛筆芯的橫截面積為S0,用電壓表依次測出一支鉛筆、2支鉛筆并聯(lián)、3支鉛筆并聯(lián)……6支鉛筆并聯(lián)的兩端電壓,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表2)。
表2
2.3.3 數(shù)據(jù)處理
圖6
2.3.4 實驗結論
從圖6中可得出結論:在實驗誤差范圍內,相同長度的同種材料導體的電阻R與橫截面積S的倒數(shù)成正比。
綜上所述,我們完成了影響導體因素的定量探究,并得到實驗結論:對于同種材料的導體,其電阻R與它的長度L成正比,與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導體的電阻還與構成它的材料有關。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按照上述方案,通過分組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繪制圖像,定量探究了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本實驗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讓長度及橫截面積可視化,增加實驗的可信度。實驗所用鉛筆電阻較大,不需要滑動變阻器,降低了連線的難度。在實驗時電流小、發(fā)熱少,可認為鉛筆芯的電阻不變,減小了電阻變化引起的誤差,相比教材中的實驗,誤差較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