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改梅
說起與樹皮畫的結緣,郭明說這得益于從小的家庭熏陶。自他記事起,爺爺和父親都會用樹皮制作器物?!白孑厒冏龅亩急容^簡單,用樺樹皮做成食盒、水桶、煙灰缸等生活用品。父親是民間藝人,擅長多項技藝,除了用樹皮制作生活實用品,還會用樹皮給我做成稀缺的玩具。受父親影響,我打小就喜歡擺弄這些玩意兒?!惫骰貞浀馈?/p>
除了父親,舅舅在郭明的從藝之路上也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熬司笋R烽是知名的山西作家,除了寫作還喜歡畫畫。在我讀中學時,每年放了寒暑假,舅舅就把我從村里接到太原,帶著我去拜訪著名的畫家楊力舟、王迎春,讓我跟著兩位老師學習畫畫,這為我后來的從藝之路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基礎?!惫鞲嬖V記者。
在學畫之余,郭明還時常跟隨舅舅走訪省里有名的雕塑家、木刻家等藝術老師,這些經歷讓他受益匪淺,心中有了一個美術夢,渴望成為一名畫家。然而,事與愿違,郭明的美術夢沒能如愿以償。
“說起美術,我心中至今都留有一個遺憾。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后,我考入藝術院校,原本信心滿滿的我在入校色覺檢查時因不合格被勸退了,當時對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夢想隨之破滅,命運就此改變?!闭勂甬斈甑碾H遇,郭明依舊有些難以釋懷。
雖未能進入專業(yè)的美術院校學習,但郭明對于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從未停止,索性自己在家搞起了樹皮畫創(chuàng)作?!霸?0世紀八九十年代,尤其是改革開放后,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起來,農民有了積蓄后,第一要務就是蓋房子修窯,改善居住條件。我的樹皮畫能起到裝飾房屋、美化居所的作用,擺在家里滿堂放彩,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喜歡。我就以此為業(yè),養(yǎng)家糊口。”立足當?shù)?,輻射全省,?chuàng)作樹皮畫既是謀生手段,又是興趣愛好,郭明就此找到了人生的發(fā)展方向。但是好景不長,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量機器生產的工藝品充斥市場,進入農村,郭明的樹皮畫滿足不了生產需求,他只能被迫轉行。搞裝潢,做婚禮主持、攝像……郭明憑借著廣泛的興趣愛好涉獵過多種職業(yè)。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力度的加大,各地越來越重視文化傳承工作。郭明在家人的鼓勵下重新開始制作樹皮畫,后來,在當?shù)匚穆貌块T的幫助下,郭氏樹皮畫成功申報為呂梁市級非遺項目。作為傳承人,郭明開啟了對樹皮畫的艱難探索之路。
“我的樹皮畫雖然材料不值錢,但是找起來吃苦受罪。樹皮收集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不是每一種樹皮都適合作畫。制作中要根據(jù)每塊樹皮的自然屬性、大小、紋理、疤痕等花心思琢磨構圖。正所謂一畫一景,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孤品,只可惜制作起來費工費時,難以迎合市場。”郭明說。
時隔多年,當郭明再次走入大山拾撿樹皮,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涌上心頭。“我一個人走進山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鳥語花香,心曠神怡,放聲吶喊,直抒胸臆,不禁感慨‘大山,我又回來了,我深深愛著這方土地’?!?/p>
樹皮畫取之自然,表現(xiàn)自然,高于自然,回歸自然。在郭明看來,樹皮畫和根雕有異曲同工之妙?!拔也皇撬囆g家,我只是把天然的東西奉獻給老百姓。”郭明感慨地說,做樹皮畫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樂趣,奈何它的發(fā)展之路充滿了艱辛。
郭氏樹皮畫申報非遺后,郭明一方面對樹皮畫的發(fā)展有了信心,另一方面也對技藝的傳承充滿了擔憂?!叭绾蝹鞒?,我現(xiàn)在遇到很大的困境。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樹皮畫難以在當下適應與生存,經濟效益沒法立竿見影。我以前帶過三個徒弟,但徒弟們都改行了,很害怕這份家傳祖業(yè)在我手里斷了代?!惫鞅硎?,在有生之年,他將不遺余力地傳承發(fā)展樹皮畫。
只有更大程度地滿足市場需求,才能讓樹皮畫先“活”下來,繼而想辦法再讓它“火”起來,如今郭明正努力著?!半m然市面上的工藝美術品品類繁多,但樹皮畫非常稀少。它變廢為寶,化腐為奇,符合當下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原生態(tài)的環(huán)保理念與審美情趣。一年多來,我通過參加各類展會,積極研究市場,嘗試開發(fā)一些市場需要的文創(chuàng)產品?!惫饕蚕M柚襟w的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樹皮畫的獨特藝術魅力,能與社會有識之士或是企業(yè)聯(lián)手推廣樹皮畫新產品,共同讓樹皮畫這項珍貴的傳統(tǒng)手藝煥發(fā)新彩。
郭明,1961年生,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西宋莊村人,自幼隨父親學習樹皮畫技藝,現(xiàn)為郭氏樹皮畫第五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