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江霞
新鄉(xiāng)市傳染病醫(yī)院內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肝硬化可導致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主要原因為過重的肝臟負荷引起門脈壓力增高,可進一步引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類型之一,也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發(fā)病較急、病情較重、患者病死率較高,當前臨床治療該類患者主要以止血、抗休克、防治其他并發(fā)癥為主,止血治療方案是否有效直接決定了患者的預后結局[3-5]。奧曲肽是當前臨床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但其止血起效較為緩慢,部分患者使用后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較為明顯。生長抑素為經人工合成的肽類物質,能夠有效緩解門靜脈壓力,減少門靜脈的血液流通量,進而優(yōu)化止血效果,加快止血速度。本研究旨在探討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曲肽對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學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間新鄉(xiāng)市傳染病醫(yī)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將其分為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與奧曲肽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兩組各24例。其中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男18例,女6例;年齡均在33~62歲,平均年齡(52.37±2.49)歲;肝硬化類型:乙肝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其他類型肝硬化6例;肝功能分級(Child-Pugh):A級9例、B級10例、C級5例;出血至入院時間10~46 h;平均(18.65±2.38)h。奧曲肽組男18例,女6例;年齡均在34~63歲,平均年齡(51.75±2.31)歲;肝硬化類型:乙肝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其他類型肝硬化7例;Child-Pugh:A級10例、B級10例、C級4例;出血至入院時間12~48 h;平均(19.17±2.42)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診斷標準:參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診治共識(2015版)》(中華外科學分會門靜脈高壓癥學組制定)[6]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為首次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禁忌者;既往無肝膽手術史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有胃潰瘍、食管潰瘍等其他引發(fā)消化道出血癥狀者;惡性腫瘤、肝性腦病、肝膿腫患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肝硬化病情危重,治療期間需更換其他治療方案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并執(zhí)行。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輸血、吸氧、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期間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奧曲肽組給予奧曲肽治療,使用250 mL生理鹽水稀釋醋酸奧曲肽注射液(福安藥業(yè)集團湖北人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956,規(guī)格:1 mL:0.1 mg)進行靜脈滴注(0.1 mg),1次/d,12 h/次。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在奧曲肽組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治療,使用250 mL生理鹽水稀釋注射用生長抑素(上海華源藥業(yè)(寧夏)沙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98,規(guī)格:3 mg)進行靜脈滴注(3 mg),1次/d,12 h/次。兩組均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記錄、對比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輸血量及72 h再出血發(fā)生率。(2)血清學指標。于治療前、治療72 h后分別采集靜脈血6 mL,經抗凝處理后取部分血液標本進行離心(3 500 r/min,10 min)制備血清,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脂質過氧化氫(LHP)、丙二醛(MA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人晚期氧化蛋白產物(AOPP)水平。(3)肝功能指標。取(2)中部分血清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URIT-8020A)檢測膽堿酯酶、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取部分外周血標本使用直接顯色測定法檢測血氨水平。(4)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如心悸、頭痛、惡心、低血糖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s)表示,行t檢驗,P<0.05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奧曲肽組,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輸血量少于奧曲肽組,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72 h再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奧曲肽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血清學指標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72 h后兩組血清LHP、MAD、AOPP水平均下降,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低于奧曲肽組;治療72 h后兩組血清GSH-Px水平升高,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高于奧曲肽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2.3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72 h后兩組血氨水平下降,且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低于奧曲肽組;治療72 h后兩組膽堿酯酶水平均上升,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高于奧曲肽組;治療72 h后奧曲肽組TBIL水平升高(P<0.05)。治療72 h后兩組ALB水平及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TBIL水平均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2.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能夠誘導肝源性腹水、肝性腦病等嚴重后果,加重肝功能損傷,病情嚴重還可能導致患者死亡,患者臨床可表現出嘔血、血便、嚴重腸胃不適等癥狀,及時有效止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搶救的關鍵所在[7-8]。奧曲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內臟及門靜脈血流量,提高血小板凝聚力、促進血塊收縮的同時減輕食管黏膜損害,進而達到止血目的,但在臨床應用中止血速度較慢,患者失血量較大,止血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9-10]。
生長抑素能夠有效抑制相關指標分泌(如生長激素、胰島相關激素、胃蛋白酶等),亦可有效收縮患者血管,還能改善水鈉潴留狀態(tài)(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來實現),進而有助于降低門靜脈壓及血流量,發(fā)揮抑制血管破裂的作用;此外,生長抑素還能夠直接對血管平滑肌產生作用,抑制血管擴張物質分泌,減少肝內血管阻力,具備較好的止血效果[11]。相較于奧曲肽,生長抑素的藥物半衰期更短,但藥物起效更快,能夠有效緩解血小板丟失,恢復機體凝血功能,加快止血速度,降低輸血量,減少二次出血發(fā)生[12]。本研究中,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輸血量更少,72 h再出血發(fā)生率更低,提示在應用奧曲肽的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可減少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量,縮短止血及住院時間,減少二次出血,優(yōu)化止血效果。該結果與楊熹等[13]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LHP、MAD、AOPP、GSH-Px均能夠有效反應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各臟器均存在一定缺血缺氧狀況,機體釋放大量氧自由基,促進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并進一步損害肝功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加重病情進展[14]。生長抑素在止血的同時能夠對肝臟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tǒng)產生一定刺激,抑制毒素生成,進而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釋放,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本研究中,治療后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血清LHP、MAD、AOPP水平更低,GSH-Px水平更高,提示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曲肽在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改善其血清學指標,降低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曲肽能夠通過發(fā)揮較好的止血作用(通過改善門靜脈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來實現),有助于緩解血流量變化所帶來的肝臟損傷;同時,該療法對炎癥細胞因子的抑制也能夠有效避免肝臟的進一步損傷,且生長抑素在止血的過程中不會對動脈壓造成明顯波動,其藥物安全性較高[15]。本研究中,治療后聯(lián)合生長抑素組血氨水平更低,膽堿酯酶水平更高,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提示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曲肽在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肝功能損傷,具備較高安全性。
綜上,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曲肽可優(yōu)化止血效果,減少患者失血量,縮短止血時間,減少二次出血;同時還可改善血清學指標,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與肝功能損傷,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設計簡單、為單中心研究等不足,可能影響影響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仍需臨床進一步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