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衛(wèi)霍元勛后a,韋平外族賢b。吹笙只合在緱山c。閑駕彩鸞歸去、趁新年。 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d。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注釋:
a 衛(wèi)霍:即西漢名將衛(wèi)青與霍去病,因二人皆以武功著稱,后世并稱“衛(wèi)霍”。
b 韋平:韋即西漢韋賢、韋玄成父子,平即西漢平當(dāng)、平晏父子。韋平父子相繼為相,為傳世佳話?!稘h書·平當(dāng)傳》:“漢興,唯韋平父子至宰相?!?/p>
c 緱(gōu)山:山名,即緱氏山,位于今河南偃師。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后世指代修道仙山。
d 浴佛:又稱“灌佛”,佛教信徒于釋迦牟尼生日這天,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謂之“浴佛”。史上浴佛節(jié)有十二月初八、二月初八、四月初八等幾種不同的說法。北朝多以四月初八為浴佛節(jié),南朝梁到唐則以二月初八為佛誕日,亦在此日浴佛。宋代,南北方對佛誕與浴佛時間有不同的認(rèn)識,如江南一帶在四月初八,東京汴梁在十二月初八。
【評析】
張懷民,名夢得。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與之交游頻繁。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六年(1083),是年,友人張懷民將離開黃州回京受命,臘八節(jié),詞人赴懷民處飲酒,臨別
感懷。
上片開篇起興,以功成名就的歷史人物,引出友人張懷民。衛(wèi)青、霍去病是名臣元勛,韋氏與平氏皆父子賢相相傳,詞人以上述人物的家世類比友人,說明懷民亦是名門之后,且心懷大志、才智過人?!按刁稀本溆弥莒`王太子王子晉駕鶴仙去之典,意在表達(dá)懷民本該在京城,不應(yīng)屈居黃州。詞人將懷民回京一事喻得道成仙,故有“駕彩鸞歸去”一說。上片盡是鼓勵,下片滿載不舍。過片寫實,交代此次飲酒的環(huán)境、地點、天氣、時間?!八麜r”句為虛寫,此時詞人與懷民在燒香閣中飲酒,想象著懷民華麗堂舍沉醉的樣子,既是對友人的祝愿,也引出下文之“莫忘”?!澳本涑猩掀伴e駕”句,運用對比襯托的方式,形成了詞人與友人未來狀態(tài)的強烈對比:同為貶謫黃州之人,一個滯留異鄉(xiāng),一個回京任職,反差之大,使悲者更悲。這首詞歷史與神話無痕結(jié)合,情感與典故融合自然,言辭平易,情感真摯。(陳樹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