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震銘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歷史舞臺上曾有無數(shù)豪杰,心懷對家園的熱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一片碧血丹心鑄就歷史的恢宏,書寫出愛國主義史冊里壯麗的詩篇。
憶往昔,面對內(nèi)憂外患,愛國將領(lǐng)吉鴻昌揮筆寫就的“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是那般慷慨悲壯;縱使敵人以酷刑威逼,趙一曼依然容色不改,她高呼的“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是那般蕩氣回腸。希冀懇切,字字千斤,句句滾燙,先烈絕筆于無聲處,卻能發(fā)出驚雷般的吶喊,引更多仁人志士捧出一顆丹心。
青絲化作白發(fā),依舊鐵馬冰河。一窮二白的年代,“兩彈一星”的研制是國家逐夢之壯舉,更是生命奮斗之傳奇。舉世矚目的成功背后,是成千上萬個科研人焚膏繼晷的奮斗。于敏隱姓埋名二十八載,全心為國鑄核盾衛(wèi)和平,靠著一把尺子、一支筆日夜攻堅,一聲巨響,讓世界震驚;“中國衛(wèi)星之父”孫家棟,經(jīng)歷過風雨,亦欣賞過紅霞,而他也將這一生的激情,獻給了這片蒼穹。
時代的驚濤駭浪卷起一重又一重激揚的浪花,如潮水般涌流的深情卻被無聲地揉碎在心里。面對忠孝不能兩全的遺憾,“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這樣解釋:“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他守護著萬家燈火,數(shù)十年求索路漫漫,用“土”辦法做出最精致的設(shè)計。他用一生堅定“我還是走我的獨木橋,一生不會動搖”的決心,于山河瘡痍、巨龍幽囚之際,用蒼茫海面上的鋼鐵蒼龍,為國家筑起最堅實的防線。
正所謂察勢者智,順勢者贏,馭事者獨步天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不斷開啟新的征程,其中一大批改革者以浩然之氣、先進之思想破藩籬、開先河、建偉業(yè)。我們應(yīng)肩負起復興中華的使命,奔赴時代的邀約,用火熱的干勁,用青春之奮斗,續(xù)寫愛國奉獻嶄新的篇章。我們向扎根于農(nóng)村的扶貧新干部學習,用堅定腳步走好脫貧攻堅之路;我們也向故宮博物院的年輕工作者學習,以匠心獨具的創(chuàng)造,讓古老的紫禁城煥發(fā)新的活力。向優(yōu)秀學習,奉獻我們的青春熱血。為了祖國的強大,民富國強,山河無恙。
(指導教師:韓? ?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