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汪陽,顧素敏,陳恒志
1.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重慶 400044;
2.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山西 太原 030001
TiCl4是生產(chǎn)TiO2涂料和海綿鈦重要的中間體,金紅石或高鈦礦渣與碳進行氯化反應是工業(yè)生產(chǎn)TiCl4的常用方法[1-2]。Niu 等[3]在流化床中研究了天然金紅石碳熱氯化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結(jié)果表明反應速率與金紅石顆粒的初始半徑、密度以及Cl2的分壓有關(guān)。Sadek 等[4]在1 173~1 373 K 的流化床中用活性炭對改性后的鈦渣進行氯化處理,發(fā)現(xiàn)氯化反應主要受氯氣的擴散控制,表觀活化能為11.9 kJ/mol。Yu 等[5]在中試規(guī)模的多級流化床中研究了MgO 和CaO 含量較高的鈦渣的氯化反應,實驗結(jié)果表明鈦渣可得到充分利用,TiO2轉(zhuǎn)化率可達90%以上。
雖然已有一些關(guān)于還原高鈦渣流態(tài)化氯化反應行為的實驗研究,但高溫氯化反應由于反應溫度較高,而且反應體系有高腐蝕性氣體,實驗操作較為困難。因此,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氯化反應的未反應縮核動力學模型(SCM),并在小型鼓泡流化床中獲得了動力學參數(shù),然后建立一個將反應動力學模型與歐拉-歐拉模型相結(jié)合的整體模型,通過計算流體力學(CFD)方法模擬研究鼓泡流化床中高鈦渣和碳的氯化反應過程,為實驗方案的確定以及氯化反應器的設計提供幫助。
1.1.1 控制方程
(a)質(zhì)量守恒方程
(b)動量守恒方程
氣相:
(e)湍流模型(k-ε)
且:
式中,模型常數(shù)C1ε,C2ε,Cμ,σk,σε的值分別為1.44,1.92,0.09,1.0,1.3。
1.1.2 本構(gòu)方程
(a)應力張量
式中,εs,max為隨機堆積時最大顆粒濃度,這里設定為0.63。
(f)顆粒脈動動能碰撞耗散系數(shù)
對于氣-固相間熱量傳遞努塞爾數(shù)(Nus)可用Gunn[7]經(jīng)驗式關(guān)聯(lián):
(i)氣固曳力系數(shù)
曳力是氣固流態(tài)化中顆粒流動的關(guān)鍵因素,曳力模型對于TFM 數(shù)值模擬的精度有重要影響。傳統(tǒng)的平均曳力模型,如Vaishalia[8]和Wen&Yu[9],均忽略了流化床內(nèi)氣固流動的非均勻結(jié)構(gòu),因此會帶來較大的誤差?;诹骰沧陨斫Y(jié)構(gòu)的曳力模型考慮了非均勻結(jié)構(gòu)的影響,已被證明比傳統(tǒng)的平均曳力模型更能準確地模擬流化床內(nèi)氣固流動[10-11]。因此,本工作采用劉岑凡[6]提出的非均勻結(jié)構(gòu)曳力模型。
式(27)中的系數(shù)(a,b,c,d)見表1[6]。
表1 Hd系數(shù)[6]Table 1 Coefficients of Hd[6]
采用對稱的Syamlal 和O’Brine 模型計算固-固動量交換系數(shù)。
高鈦渣與碳發(fā)生的氯化反應主要為:
該反應屬于多相不可逆反應,高鈦渣是一種實心顆粒,氯化反應只發(fā)生在高鈦渣顆粒的表面。因此,反應速率與顆粒未反應芯的表面積成正比。根據(jù)氯化反應過程的特點,建立了未反應縮核模型(SCM)來預測氯化反應的動力學速率模型。本模型有以下假設:
(I)顆粒呈大小均勻的球形;
(Ⅱ)TiO2均勻地分布在高鈦渣顆粒中;
(Ⅲ)反應過程中無灰層;
(Ⅳ)忽略顆粒的內(nèi)部反應;
高鈦渣顆粒的反應速率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初始值為:t=0,r=rt。積分得到:
本研究中碳過量較多,在氯化過程中kc變化不大,故為常數(shù)。
根據(jù)阿倫尼烏斯方程:
圖1 阿倫尼烏斯速率常數(shù)擬合Fig.1 Arrhenius plot of the rate constant
將未反應縮核模型與雙流體模型耦合,由此獲得SCM-TFM 模型。模擬過程在二維流化床中進行,詳細模擬參數(shù)如表2 所示。固體顆粒預先加入流化床,氣體從流化床底部入口均勻地進入床層。計算時間為30 s,取最后10 s 內(nèi)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
表2 模擬條件Table 2 Simulation conditions
為了驗證模型預測是否準確,搭建了一個小型鼓泡流化床反應器(高為600 mm),如圖2 所示,主要由高溫電爐、程序升溫控制儀、氣體控制裝置、流化床反應器、冷凝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和通風櫥等構(gòu)成,該流化床反應器由石英反應器組成,反應器外用電阻爐加熱,床層上、下段內(nèi)徑分別為50 mm 和24 mm。將高鈦渣和碳混合加入到流化床中(靜床層高度為50 mm),然后泵送入氮氣以排出反應器中的空氣,接著開始預熱。溫度達到設定值后,將一定比例的Cl2通入反應器,然后實驗正式開始。實驗結(jié)束后,用元素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分析礦渣的成分,測得鈦含量的變化,從而獲得高鈦渣轉(zhuǎn)化率。高鈦渣粒徑為75~200 μm,碳顆粒粒徑為100~600 μm。
圖2 氯化反應實驗裝置Fig.2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chlorination reaction 1-gas control unit; 2-electric resistance furnace; 3-quartz reactor; 4-gas distributor; 5-gas-liquid separator;6-trap; 7-NaOH scrubber;8-gas heater
圖3 為高鈦渣轉(zhuǎn)化率的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可見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吻合良好,這意味著該模型能夠較準確地預測鼓泡流化床中的氯化反應行為。由圖3(a)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提高床層中Cl2的分壓可加快氯化反應速率。由圖3(b)可知,溫度對氯化反應有較大的影響,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TiO2轉(zhuǎn)化率急劇增加,在1 223 K 時可達98%。
圖3 高鈦渣轉(zhuǎn)化率的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Fig.3 Comparison of the conversion of titanium slag between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ulation results
圖4 為不同溫度下流化床內(nèi)TiCl4和Cl2的徑向平均濃度以及反應速率的軸向分布。由圖4(a)可見,當床層高度小于0.100 m 時,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TiCl4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Cl2的體積分數(shù)降低,這是由于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從而產(chǎn)生的TiCl4越多,消耗的Cl2也越多。當床層高度超過0.100 m 時,氣體組成基本保持不變,這是由于流化床層高度即為0.100 m,以上部分為顆粒濃度接近0 的稀相區(qū)域,基本沒有反應進行。圖4(b)顯示,在床層高度為0~0.050 m 時,反應速率沿床層逐漸增加,在0.050 m 左右達到最大反應速率,在0.050~0.100 m 區(qū)域以最大反應速率穩(wěn)定進行氯化反應[12]。當反應溫度為1 123 K 時,氯化反應速率約為0.3 mol/(m3·s),反應溫度增加到1 223 K時,氯化反應速率增加9 倍,達到3 mol/(m3·s)。
圖4 溫度對氣體組成(a)和氯化反應速率(b)的影響Fig.4 Axial profiles of volume fraction of species (a) and reaction rate (b)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g=0.3 m/s; V(Cl2):V(N2)= 0.2
圖5 顯示了不同反應溫度時在流化床內(nèi)Cl2和TiCl4的瞬時濃度分布。由圖5 可知,當反應溫度為1 073 K 時,整個床層中Cl2和TiCl4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反應溫度較低導致反應速率較小。當反應溫度從1 073 K 升高到1 223 K 時,床層中TiCl4的含量增加了9 倍,從0.5%增加到5.0%。同樣,當反應溫度從1 073 K 增加到1 223 K 時,流化床中的Cl2體積分數(shù)變化明顯,從進口的0.200 減少為出口的0.173。
圖5 鼓泡流化床內(nèi)Cl2 和TiCl4 的瞬時體積分數(shù)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the instantaneous volume fraction of Cl2 and TiCl4 in the bubbling fluidized bed
鼓泡流化床內(nèi)的氣固流動是一種典型的兩相流動,即流化床內(nèi)存在氣泡相和乳化相。如圖6 所示,由于氣泡相中固體顆粒稀少,因此反應速率很低。當反應溫度為1 073 K 時,氣泡相的反應速率低至1.0×10-4mol(/m3·s),乳相的反應速率約為2.5×10-4mol/(m3·s)。當反應溫度升高至1 223 K 時,反應速率明顯提高,乳相接近6.5×10-4mol/(m3·s),但氣泡相變化不大。這表明溫度對乳相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對氣泡相反應速率的影響。
圖6 氣相瞬時體積分數(shù)和反應速率Fig.6 The instantaneous volume fraction of gas phase and reaction rate
圖7 顯示了不同床層高度(H)處平均反應速率的徑向分布。由圖7 可見,從床層中心到床壁的徑向方向上,氯化反應速率逐漸增加,這是由于床層中心區(qū)域的氣泡數(shù)量和尺寸都大于床層壁面附近的氣泡數(shù)量和尺寸[13-14],即床層中心區(qū)域氣體體積分率大而邊壁區(qū)域氣體體積分率較小,導致床層中心的氯化反應速率較小。氯化速率在床層中心區(qū)域隨床層升高而減小,而在近壁面區(qū)域沿床層升高而增大,這是高鈦渣顆粒在床層中心區(qū)域和近壁面區(qū)域存在不同分布造成的,如圖8 所示,在中心區(qū)域,高鈦渣顆粒體積分率隨床層增高而降低,而在邊壁區(qū)域,高鈦渣顆粒分率隨床層增高而增加。
圖7 氯化反應速率的徑向分布Fig.7 Radial profiles of reaction rate
圖8 高鈦渣顆粒濃度的徑向分布Fig.8 Radial profile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igh-titanium slag
圖9 顯示了不同表觀氣速時徑向平均反應速率的軸向分布。高鈦渣和碳的最小流化速度分別為0.230 m/s 和0.217 m/s,因此,當氣速為0.3 m/s 和0.4 m/s 均可以使碳渣和高鈦渣顆粒能夠充分混合。由圖9 可知,當氣速為0.3 m/s 時,反應速率沿床層高度的變化較大,為0.8~1.5 mol/(m3·s),當氣速為0.4 m/s 時,反應速率減小為0.2~0.4 mol/(m3·s)。因為提高氣速會增加氣泡數(shù)量和尺寸,減少氣體與固體顆粒的接觸幾率,從而導致反應速率降低。
圖9 表觀氣速對反應速率的影響Fig.9 Effect of th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on reaction rate
建立了TFM-SCM 模型模擬鼓泡流化床內(nèi)高鈦渣氯化過程,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吻合較好,有助于通過模擬研究更好掌握流化床內(nèi)高鈦渣氯化反應過程。反應溫度是影響流化氯化反應的關(guān)鍵因素,當反應溫度從1 073 K 升高到1 223 K 時,氯化速率提高了9 倍。此外,氣泡對氯化反應過程有重要影響,氣泡相內(nèi)氯化反應速率較低;溫度升高,乳相化內(nèi)反應速率增加較多,氣泡相氯化速率變化較小。由于床層中心區(qū)域氣泡數(shù)量較多、直徑較大,導致氯化反應速率在邊壁區(qū)域較大、在中心區(qū)域較小。氯化速率在床層中心區(qū)域隨床層升高而減小,而在近壁面區(qū)域沿床層升高而增大。
符號說明
A—— 頻率因子,kg/(m2·s·Pa)
CD—— 曳力系數(shù)
Cf—— 固體間摩擦系數(shù)
Cp—— 熱容,J/(kg·K)
d—— 顆粒直徑,m
Dm—— 有效擴散系數(shù),m2/s
Ea—— 活化能,J/mol
ess—— 顆粒碰撞恢復系數(shù)
fTi—— 鈦渣顆粒中TiO2質(zhì)量分數(shù)
Gk—— 層流速度梯度產(chǎn)生的湍流動能
g—— 重力加速,m/s2
g0—— 徑向分布函數(shù)
hij—— 對流傳熱系數(shù),w/(m3·K)
hm—— 傳質(zhì)系數(shù),m/s
H—— 床層高度,m
Hd—— 非均勻結(jié)構(gòu)因子
Hi——i相比焓,J/kmol
I—— 單位張量
I2D—— 偏應力張量的第二不變量
K—— 總反應速率常數(shù),kg/(s·m2)
kc—— 活性炭濃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kg/(s·m2)
ki—— 導熱系數(shù),W/(m·K)
kt—— 溫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kg/(s·m2)
kΘs—— 顆粒溫度擴散系數(shù)
m—— 鈦渣質(zhì)量,kg
mt—— TiO2質(zhì)量,kg
M—— 分子質(zhì)量,kg/mol
Nus—— 固相努塞爾準數(shù)
p—— 壓力,Pa
Pr—— 氣相普朗特準數(shù)
Qr—— 化學反應熱源,W/m3
RTi—— 反應速率,kg/s
R—— 摩爾氣體常量J/(mol·K)
Re—— 雷諾數(shù)
r—— 未反應芯半徑,m
S—— 未反應芯表面積,m2
S rn—— 氯化反應組分源項,kmol/(m·s)
t—— 反應時間,s
T—— 溫度,K
Ug—— 入口氣體速度,m/s
u—— 平均速度,m/s
u '—— 脈動速度,m/s
→v—— 相速度,m/s
V—— 顆粒體積,m3
xt—— TiO2轉(zhuǎn)化率
Yig——i相在氣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Yn—— 組分n的質(zhì)量分數(shù)
Ynj—— 組分n在j相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
α—— 比表面積,m-1
β—— 相間動量交換系數(shù),kg/(m3·s)
γΘs—— 碰撞能量耗散
εi——i相體積分數(shù)
λ—— 固相本體黏度,Pa/s
μ—— 動力黏度,Pa/s
ρ—— 相密度,kg/m3
Θs—— 顆粒溫度,m2/s2
τ—— 黏性應力張量,Pa
?—— 內(nèi)摩擦角,°
下標
0—— 初始值
c —— 碳相
g—— 氣相
n—— 組分n為TiCl4,CO2,Cl2,N2
s—— 固相
t—— 高鈦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