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天津市西青醫(yī)院,天津 300380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或異物的反射性防御動作,具有排痰、清潔氣道等作用,但反復咳嗽會給患者造成極度不適,且影響其生活和工作[1-2]??人允呛粑到y(tǒng)疾病常見的癥狀,西醫(yī)主要采用祛痰劑、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不良反應較多,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中醫(yī)學認為,濕熱咳嗽多因外感濕熱、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等導致濕熱內(nèi)生閉郁于肺,肺氣宣降失常而咳嗽不止,臨床以祛濕熱、宣肺止咳為基本治療原則[5-6]。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是出自《傷寒論》,《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曰:“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北痉阶畛跏菫辄S疸病所設,具有解表散邪、清熱除濕退黃的功效。隨著臨床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其應用范圍逐漸延伸至皮膚病、肺病、肝病等疾病的治療中[7-8]。筆者選擇天津市西青醫(yī)院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濕熱咳嗽患者為對象,采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探討其對臨床癥狀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天津市西青醫(yī)院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6例濕熱咳嗽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8例。對照組男37例,女31例;年齡22~60(35.78±6.06)歲;病程5~14(9.33±1.14) d;咳嗽程度:輕度14例,中度37例,重度17例;疾病類型:上呼吸道感染26例,急性氣管-支氣管炎19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13例,支氣管肺炎10例。觀察組男35例,女33例;年齡20~57(35.91±5.98)歲;病程 4~13(9.27±1.09) d;咳嗽程度:輕度12例,中度38例,重度18例;疾病類型:上呼吸道感染25例,急性氣管-支氣管炎2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12例,支氣管肺炎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版)》[9]的相關(guān)診斷,咳嗽時間≥8周,胸部X線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0]濕熱咳嗽的中醫(yī)診斷:咳嗽,咳聲重濁,痰黃質(zhì)黏,苔白膩或黃膩,舌質(zhì)紅,脈滑數(shù)。
1.3 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18~60歲;(3)免疫功能正常;(4)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病例排除標準(1)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2)入組前進行過相關(guān)治療者;(3)精神障礙,基本認知、溝通能力異常者;(4)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5)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6)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7)臨床資料不完整者,研究無法持續(xù)進行。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鹽酸溴己新(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號H200063179)4 mg,加入體積分數(shù)5%葡萄糖 100 mL 中,靜脈滴注,20~30 min滴注完畢,每天2次;阿莫西林膠囊(山西康立生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號H14023589),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長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號20213357),霧化吸入,每次 1 mg,每天2次;若患者體溫>38.5 ℃,則加服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安徽永生堂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號:國藥準字號H20046675),每次1粒,每天2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具體藥物組成:肉豆蔻10 g,赤小豆10 g,桔梗10 g,麻黃10 g,茯苓10 g,杏仁 10 g,藿香10 g,連翹15 g,桑白皮15 g,枇杷葉15 g,炙甘草6 g。每日1劑,加水煎至400 mL,分2次服用。
1.6 觀察指標
1.6.1 臨床癥狀評分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及次要癥狀改善情況,主要癥狀包括咳嗽、咳痰2項,其中0分為無,2分為輕度,4分為中度,6分為重度;次要癥狀包括飲食、大小便、睡眠四項,0分為無,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中度。評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
1.6.2 炎性因子水平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5 mL空腹靜脈血,以離心方式分離出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
1.6.3 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對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共包括4個維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1.7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均消失,且2周以上未發(fā)作;有效:患者咳嗽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且痰量減少;無效: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較治療前均未改善,甚至持續(xù)加重。
有效率=(痊愈+有效)/n×100%
2.1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5.59%,對照組有效率為83.82%,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咳嗽、咳痰、飲食、大便、小便、睡眠等臨床癥狀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GQOLI-74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濕熱咳嗽患者治療前后 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分)
濕熱咳嗽的病因病機為感受濕熱之邪,侵襲上焦,閉阻上焦氣機;或侵襲中焦脾胃,濕熱循經(jīng)上犯于肺,肺氣失宣所致[11];或因飲食不節(jié),恣食冷飲,嗜酒吸煙,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濕邪內(nèi)生,上蒸于肺,肺失宣發(fā)肅降而咳嗽;或因情志不暢致氣機瘀滯,津液停滯,痰熱內(nèi)生[12]。如清朝石壽堂所言:“思慮過度則氣結(jié),氣結(jié)則樞轉(zhuǎn)不靈而成內(nèi)濕?!薄稘駸釛l辨》中記載:“夫熱為天之氣,濕為地之氣……濕得熱而愈橫?!睗駸釣榛?濕在熱中,熱在濕內(nèi),兩者相互影響,濕熱內(nèi)伏,陽氣內(nèi)阻,日久勢必愈演愈烈,為臨床辨治帶來難度[13-14]。上述多種因素致濕熱之邪閉郁于肺,肺氣宣降失常致咳嗽不止,故臨床治療不可局限于宣肺止咳,而應遵循濕熱并治原則,行肺氣、化中焦、通利下焦[15-16]。
支氣管炎、肺炎或其他引起咳嗽的疾病發(fā)病機制均與炎癥相關(guān)。本研究選擇TNF-α、IL-6、IL-8、hs-CRP等炎癥因子為主要觀察指標,其中IL-6能夠調(diào)節(jié)多種細胞生長、分化,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時其水平會大幅度升高;TNF-α是一種脂肪因子,由活化的巨噬細胞產(chǎn)生,參與機體全身炎癥反應;IL-8 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局部炎癥反應,影響細胞代謝;在炎癥反應開始數(shù)小時內(nèi),hs-CRP水平會呈顯著升高狀態(tài)[17-18]。本研究結(jié)果中,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治療后咳嗽、咳痰、飲食、大便、小便、睡眠臨床癥狀評分及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jié)果提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利于緩解濕熱咳嗽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zhì)量,安全可靠。蔣偉等[19]研究顯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濕熱咳嗽,效果確切,利于緩解癥狀,減輕炎癥反應,與本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麻黃性溫,味辛,具有宣肺平喘、發(fā)汗散熱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胸悶咳嗽等癥;杏仁味苦,性微寒,具有降氣止咳平喘之效,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等癥,二者一宣一降可達暢利肺氣之功。桔梗性平,味苦、辛,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主治咳嗽痰多、胸悶不暢等癥;枇杷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平喘之效,二者合用可助麻黃、杏仁止咳平喘、宣肺解表之效。連翹味苦、性寒、無毒,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癥;桑白皮屬止咳化痰類藥物,性寒,可清肺熱、瀉肺氣,主治肺熱喘咳、尿少水腫等癥;二者共為佐藥,可助杏仁、連翹降氣清熱之效。肉豆蔻屬芳香化濕類藥物,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具有祛寒燥濕之效,主治溫濕初起、寒濕嘔逆之癥;藿香性微溫,味辛,可解暑化濕,主治風寒感冒等癥;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滲濕利水之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可健脾消腫、清利濕熱,使?jié)駸嵯滦?邪有出路;炙甘草味甘、性平,主治寒痰咳喘、脾胃虛寒等癥,可補脾和胃,調(diào)和諸藥[20-21]。諸藥聯(lián)用,共奏清利濕熱、宣暢肺氣之效[22-23]。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24-25],桑白皮具有鎮(zhèn)咳祛痰、降血壓、抗炎、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多種作用;茯苓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麻黃具有止咳平喘作用,能夠解除支氣管痙攣,并可抑制炎癥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炎癥后期肉芽組織生成;杏仁中的杏仁苷能夠有效抑制咳嗽中樞而發(fā)揮鎮(zhèn)咳的作用,枇杷葉中三帖酸具有鎮(zhèn)咳、祛痰、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兩者均具有一定抗炎作用,能夠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并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濕熱咳嗽,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可標本兼治,發(fā)揮清利濕熱、宣暢肺氣之效,對加快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義[26-28]。
綜上所述,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濕熱咳嗽,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是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的研究,可能會對研究結(jié)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響,臨床仍需繼續(xù)加大樣本量,深入分析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治療在濕熱咳嗽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