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智慧 葛 暄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科學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活動;《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與進課堂工作應得到高度重視。”如何讓傳統文化和生命教育相結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瓣P注教育,提升生命,應成為教育新的價值取向。教育原本就是具有生命意識、關注與引導人之心靈的事業(yè)?!保?]本文首先探討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元素,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文化資源,然后結合高中語文教材,探索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由于周天子的影響力開始式微,維持各個諸侯國之間平衡的力量不復存在,“禮崩樂壞”,社會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爭地之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之戰(zhàn),殺人盈城”,面對戰(zhàn)爭,人們常常有朝不保夕之感,怎樣面對生命成為先秦思想家思考的重要問題?!案`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由于社會動蕩,維系公平正義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人們對生活失去希望。諸侯國之間的無序狀態(tài)使大國攻小國,強國攻弱國,諸侯欺凌天子,大夫欺凌諸侯的現象時常出現。周武王分封天下時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這個時候,華夏民族的優(yōu)秀人物紛紛尋找“解民于倒懸”的方法,涌現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思想家。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強調人的責任感,致力于重構社會秩序??鬃诱J為“天命在我”,孟子認為“舍我其誰”,賦予人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叭寮易⒁獾滦械男逕?,以道義的擔當為導向、以道德的實踐為路徑推動個人主體通過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自身生命意識,形成完善的意志行為?!保?]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肯定人的自然屬性,強調獨立自由的價值,肯定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傅佩榮先生認為:“莊子的‘無用’觀念并非否定世間的一切‘有用’,而是要化解因為執(zhí)著于‘有用’而帶來的困擾和危險?!保?]出身底層的墨家學派,對弱肉強食的社會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他們積極奔走,救弱濟貧,用行動本身彰顯生命的價值。
1.漢代思想家著作中體現的生命觀。
司馬遷因為為李陵辯解,受到漢武帝的殘酷迫害。在《報任安書》里,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終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生的價值不在于生命的長度,而是體現在人的尊嚴以及價值的實現。戰(zhàn)國末期開始,儒學受到陰陽家的影響,儒學的內涵得以擴大,法天的精神受到特別的強調。董仲舒創(chuàng)造了“天垂象,圣人效之”的思想模式,形成了“天人合德”的哲學,揚雄對這一思想模式進行發(fā)展,提倡一種重人的精神,以促使天人感應的法天精神的轉化。[4]王充揚棄了天人感應學說,肯定了人的自然屬性,他在《論衡》里批評了各種迷信學說,肯定了人的自然屬性,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魏晉時代的生命觀。
魏晉時代,古代中國又到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以劉伶、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他們選擇了回歸自然,逍遙于山水之間。通過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司馬氏集團的瘋狂迫害。阮籍和嵇康受道家的影響,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同樣肯定生命的價值。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他們只能用消極的姿態(tài)反對強權對生命的戕害。阮籍為了回避司馬氏的拉攏,曾經連續(xù)醉酒幾十天。嵇康為了讓朋友不受牽連,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生逢亂世,魏晉時代的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暫?;笢貙χ豢脴涓锌皹洫q如此”?!豆旁娛攀住防铮灿小叭松鋈缂摹钡木渥?。他們或者寄情山水,呼朋引伴,宴飲雅集,或者煉丹服藥,長嘯清談,吟詩作賦,以回歸自然、享受生命的方式實現生命的價值。
3、理學中的生命觀。
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振聾發(fā)聵,肯定了人的價值,賦予人強烈的使命感。二程、朱熹、陸九淵等人探討了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使普通人有了“成圣”的途徑,從而得以擴大生命的境界。
在《赤壁賦》里,蘇軾以主客問答的形式,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像曹操、周瑜這樣曾經建功立業(yè)的偉大人物,同樣會被歷史的浪花“淘盡”,更何況我輩“侶魚蝦而友麋鹿”的平凡人?但是蘇軾從道家汲取人生的智慧,辯證地看待人生。人生需要有所舍棄,然后才能有所獲得,從而在自然中獲得永恒的意義?!短m亭集序》里,文人雅士春日宴飲,“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然而轉眼之間,一切都“已為沉寂”,不禁讓人興盡悲來。王羲之探討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放浪于形骸之外”,一種是“悟言于一室之內”。這兩種人人生取舍不同,但都會“欣于所遇,暫得于己,不知老之將至”,從而獲得人生的樂趣。最后得出了“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結論,感慨“死生亦大矣”,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張衡傳》里詳細介紹了張衡在政治、科學、文學三個方面的成就,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類擁有巨大的潛能,生命的價值不言而喻?!短K武傳》里,蘇武有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在異常艱苦兇險的環(huán)境里生存下來,不僅體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把儒家的剛健精神發(fā)揮到極致。《屈原列傳》里的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固然令人扼腕嘆息。但屈原高遠的志向、“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情操,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不愿降志辱身的精神,反而能激勵后人更好地活下去。
《登高》里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但他并沒有自怨自艾,相反在他遇到多重磨難的時候,他依然能夠憂國憂民,不困囿于個人的命運,反而能著眼于歷史的使命?!秹粲翁炖岩髁魟e》體現了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詩歌中的名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用達觀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消解了人生的苦難。陸游在《書憤》里,表達了人到暮年依然不忘使命,力求積極有為的人生理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珍視時間,熱愛生命。
高中教材里收錄的文學作品,種類豐富,選材精當,深入淺出。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這些篇目,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融入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作為生命教育的途徑。
中國古典詩詞里常常出現生命短暫的慨嘆?!豆旁娛攀住防镉小吧啦粷M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的名句,因為生命短暫,所以生命才彌足珍貴。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離騷》(節(jié)選)中有屈原的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正是因為時不我待,所以屈原才要“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曹操《短歌行》里的名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早晨的露水,和佛家的“如露如電”異曲同工,但也正是因為生命的短暫,所以他才要“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蘇軾面對浩瀚宇宙,發(fā)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嘆,同時也體悟到了生命的珍貴,于是達成了和生命的和解,開始悅納自己,感受清風明月之美。通過對古典詩詞的鑒賞,重新審視生命,然后珍視生命,并最終體悟到生命的意義。
誦讀經典篇目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審美途徑、一種藝術享受?!墩撜Z》里記載了孔子對《詩經》功能的論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睆娬{了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但文學的最重要的功能還是審美,生命美學是后實踐美學。正如潘知常先生所言:“生命美學是關于人類生命和審美活動的意義價值之學?!保?]誦讀不僅是學習經典作品的方法,誦讀本身就是一種審美享受。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里談到梁啟超先生在談論經典作品時“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足見文學作品的感染力,足見誦讀文學作品帶給人的審美體驗。中國古典詩詞里講究韻律和諧,誦讀古典詩詞散文可以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音韻之美。文學之美是生活之美的一部分,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必然能夠從生活中窺見生命的多姿多彩,從而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在高中語文教材里,有很多經典篇目,而每一篇經典篇目背后,都和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名人有關。我們通過對經典篇目的學習,可以和古人對話,感受古人偉大的心靈、堅韌的生命。無論是憂國憂民的杜甫,還是率性自然的李白;無論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孔子,還是“相忘于江湖”的莊子;無論是殺身成仁的文天祥,還是歸隱田園的陶淵明;無論是懷才不遇的陸游,還是得君行道的諸葛亮……每個歷史人物都彰顯出偉大的生命力,他們的人格力量必將感染我們,使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從《出師表》里,我們能看到諸葛亮對國家的忠誠,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從《陳情表》里,我們能看到李密對祖母的孝心,他“侍湯藥,未曾廢離”,是為了回報親人的養(yǎng)育;《赤壁賦》里有蘇軾對生命的洞察,《項脊軒志》里有歸有光對時光的感悟……從經典作品里探尋歷史人物,感受他們的思想,學習他們的精神,最終獲取他們磅礴的力量。
陸游談創(chuàng)作時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似乎很強調靈感,但是靈感來自于生活。如果沒有“烏臺詩案”的遭際,被貶黃州的蘇軾也許就沒有那么多的千古名句,同樣,如果李白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也就沒有機會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而也就不會留下那么多流傳千古的美好詩篇。每一篇經典篇目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人物,而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我們從一篇篇文章中認識一個個人,更從一個個故事里面學會如何做人。蘇武牧羊的故事,不僅有對國家的忠誠,更體現了一個人偉大的使命感和生命力,從蘇武的經歷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張力和堅韌?!肚G軻刺秦王》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俠客的勇氣,《鴻門宴》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生存的智慧……生命之美,不在于一帆風順,而在于生命的波瀾壯闊。人生是復雜多樣的,正是因為人生的復雜多樣,我們窺見了生命的多姿多彩。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p>
學習的最后階段是實踐,其中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包括閱讀和寫作。引導學生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中感受藝術之美、生命力之強、創(chuàng)造力之偉大,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在對古典文化篇目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古詩詞、散文等體裁的作品,不僅豐富孩子們的人生體驗,更能夠激發(fā)孩子們的生命潛能。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承擔著“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使命,讓生命教育融入語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感受生命之美,不僅是我們的使命,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