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強不息、朝氣蓬勃的青春民族。在中國五千余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程中,中華民族始終有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傳統(tǒng),始終有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懷,始終有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信念,始終有著“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期待。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chuàng)造,永遠是引領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動力[1]。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未來和希望。為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工程、崇高事業(yè),作為有擔當?shù)漠敶袊嗄?,一定要懷揣遠大目標,牢記黨中央的殷切囑托,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自覺擔當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責任,立志奉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青春在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綻放異彩。
理想信念也是價值觀念,但并非一般的價值觀念,它位于所有價值觀念中的最深層,是價值觀念的內核形式。所謂人生理想是指人類所信奉、所追求、所向往的奮斗目標,是人類生命目的的最直接反映。而人生理想則是人類價值的客觀體現(xiàn),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理想是人的精神之鈣,也是生命發(fā)展的內在力量。理想與信念引領著生命走向,也直接影響著人生事業(yè)得失。缺乏理想信念的生命,就像一條缺失了方位和力量的小舟,在生命的浪潮中四處飄蕩,甚至還會沉淪于激流當中。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凝聚奮起、頑強屹立、生生不息文化精髓的維系,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源泉。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更是具體實際的自覺行動。
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發(fā)展的先鋒。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是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要求。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全體青年人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自覺地將個人志向、艱苦奮斗、事業(yè)精神熔鑄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yè)上來,把個人的青春之力、拼搏之志轉變?yōu)槟_踏實際、砥礪奮進的報國行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xù)努力,書寫青春華章。
道德修養(yǎng)是一種人根據特定社會關系或一定階層的需要,通過學習、鍛煉、涵養(yǎng)和陶冶,為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與才能,從各方面開展的自我教育與自我培養(yǎng)。從大的方面來說,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從小的方面來說,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道德修養(yǎng)一直伴隨著人的一生,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都有著決定意義,而個人道德修養(yǎng)在社會層面形成的風氣也直接關乎我國的前途與命運,以及中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集中反映了世界的歷史、政治、文化。表達了人類對社會生存的一般意識、普遍價值和合理要求。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核心內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確定了我國社會治理標準,體現(xiàn)了新時代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明確了中國人民的基本遵循,匯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反映了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追求。正確培育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需要,也應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目標。
當代中國青年應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將科學的思想道德認知、主動的思想道德培育、自覺的思想道德踐行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健康端正的現(xiàn)代學習、生活風尚。我們要從身邊抓起,從日常生活細小處入手,從現(xiàn)在開始,積極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理念,主動弘揚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永遠保留著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豁達樂觀的品質、健康高雅的情趣;要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主動履行好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奉獻祖國,在增強道德修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中得到鍛煉、增長才干、做出奉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扎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不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fā)展[2]。由此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代青年的成才、發(fā)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關懷。當代中國青年應把握青春這個求學的黃金時期,苦練本領、提高才能,以真才實學服務社會和人民,以踔厲奮發(fā)奉獻國家。
珍惜學習時光,增長知識才干,需要青年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當代青年們要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職責擔當、一種信念要求、一種生存方法。要倍加珍惜青春大好時光,進一步增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迫切性,凝聚力量,砥礪奮斗,勤勉鉆研,努力了解和掌握各種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立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知識準備。
珍惜學習時光,增長知識才干,要求青年堅持學以致用。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課本,我們所看、所聽、所做都可以是學習。學習不僅僅表現(xiàn)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xiàn)為探究、發(fā)現(xiàn)、體驗和感悟。我們要把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融合起來,把堅實的知識基礎與豐富的知識資源融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探究融合起來,既要打好堅實的理論根基,又要積極掌握實踐技能。唯有在學習中堅持實踐探索,在探索實踐中認真學習,我們才能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奉獻祖國的真才實學,進一步增強立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事業(yè)所需要的綜合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珍惜學習時光,增長知識才干,要求青年深入實踐。深入實踐是當代中國青年將自我價值同祖國未來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結的重要途徑,是認識國情的課堂和磨練意志的熔爐,是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在深入實踐過程中,我們能夠在實踐中吸收營養(yǎng)、檢驗知識、豐富經驗;在深入實踐過程中,我們能夠深刻了解國情民意,加強和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將個人成長的種子播種在祖國廣袤的沃土之中;在深入實踐過程中,我們能夠磨煉自身百折不撓的意志、開放包容的胸襟、頑強拼搏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情感。
創(chuàng)新思維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開展的富有社會價值的新穎或獨特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新思維是人們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富有成果性的思維表現(xiàn),是人類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精神出發(fā)點和內心動機。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促進和鼓舞人類發(fā)動并支持人們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是思維活躍、不因襲保守、敢于標新立異、獨立自主,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精神體現(xiàn)。
青年是引領中國歷史發(fā)展前進的巨大動力,而創(chuàng)新則關乎我國的前途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創(chuàng)新者勝。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就會落伍于人。當代中國青年作為全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力和開拓性的群體,代表了我國的前程和中華民族的夢想,理所當然地必須走在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最前面。當代中國青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傳承和弘揚我國青年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利于促使當代中國青年更好地實現(xiàn)初心,承擔使命。
當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培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發(fā)掘自己的潛力,以敢為人先的銳氣和科學辯證的思維方法,勇于汲取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先進思想與優(yōu)秀文化,摒棄過時落后的生活學習方式,探索新領域,適應新情況,處理新矛盾,開創(chuàng)新局面,以實際行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讀書是青年成長進步的主要途徑,實踐是青年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當代中國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我們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著眼于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從身邊的點滴事情入手,提高實踐技能,練就過硬本領,鑄就新輝煌,不斷開創(chuàng)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天地。
作為新時代的當代中國青年,我們一定要牢記黨中央的囑托,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自覺提高道德修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習緊迫感,珍惜學習時間,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通過學習增加認知、提高才能,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在社會實踐中練就本領、砥礪奮進,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囑托,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立志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