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莎米 編輯:山湖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明明好心好意幫了對方,他卻覺得不滿意,還認為你這個人不厚道;明明只答應幫一次忙,他卻得寸進尺,想要讓你幫更多。
經(jīng)歷的事越多,越懂得:沒有誰天生就虧欠誰,你所謂的“舉手之勞”,別人可以不幫。正如有句話所說:“幫你是情分,不是義務?!辈话亚榉之斄x務,才是成年人之間相處的頂級自律。
曾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熱議的帖子。兩個同事住得很近,女同事看到男同事平時都是開車上班,于是請求對方順路送自己一程。男同事礙于情面,不好說什么,便一直免費送女同事上班。作為回報,女同事偶爾會請男同事吃個早餐。但后來有一天,男同事因為生病請假了,沒來得及跟女同事打聲招呼,結(jié)果導致女同事上班遲到。事后,男同事才想起來跟女同事解釋,結(jié)果得到的不是理解和慰問,而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備。男同事本來是一時好心,結(jié)果吃力不討好,反遭謾罵。而蹭車的女同事在聊天記錄中的口氣和態(tài)度,更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自私與冷漠。
現(xiàn)實中像這位女同事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習慣性地拿自己眼里所謂的“舉手之勞”,理直氣壯地去麻煩別人。你幫他,他覺得是理所應當,但你要是有什么地方讓他不滿意,他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厚道。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理所應當?shù)?,對你好的人都是出于愛,而不是義務。如果習慣得到之后,就忘記感恩,一次次下來,再滾燙的心也會變涼,再好的感情也會變淡。就像李宮俊在詩中所說:“你的理所當然,讓我心寒?!碧旌梢约右?,心寒應當如何?
好的關系應相互尊重,把握好分寸,凡事心存感激,如此才能于一來一往中,久處不厭。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本應平等友好,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不懂得付出,結(jié)果只會導致關系破裂。因此,把握好做人的尺度,不把情分當成義務,才是維系一段關系最好的方式。
想起爸爸有一個好哥們張叔,兩人認識十多年了,關系一直都很好。逢年過節(jié),張叔經(jīng)常帶東西來家里做客,而爸爸也經(jīng)常帶我去張叔家串門,每次張叔張姨都會熱情地招待我們。后來我問起爸爸:“你們是如何做到這么多年關系這么好的?”
爸爸就跟我說起與張叔相處的點滴。張叔是做海鮮生意的,經(jīng)常需要墊付大額貨款,自然資金周轉(zhuǎn)就有些困難。于是平日里,張叔只要急用錢,就跟爸爸借,通常一開口就是好幾萬。爸爸知道張叔白手起家很不容易,出于朋友情分,每次都很爽快地答應,并告訴他等賺到錢,手頭寬裕了再還。而張叔呢,并不會因為跟爸爸很熟,就隨便敷衍。反而每次跟爸爸借錢都要堅持寫個欠條,并承諾還錢的時限,如果超過時限要支付一定的利息。所以,爸爸每次借錢給張叔都很放心。
一次,張叔又向爸爸借錢,正好趕上奶奶生病住院動手術,需要花一大筆錢,就沒借給他。沒等張叔說話,張姨立馬就翻臉了,氣憤地說:“早知道你不肯借錢給我們,我和老張就不進那批貨了,你現(xiàn)在讓我們騎虎難下啊?!卑职诸D時感到一肚子委屈,正想要解釋,張叔開口了,說:“兄弟,沒關系,這么多年你幫了我很多,真的感激不盡。誰都有困難的時候,這我都理解。”轉(zhuǎn)頭,也把張姨說了一頓。后來,張叔沒有因為爸爸不借錢給他而心生嫌隙,反而每次一有空就來醫(yī)院看望奶奶,甚至要求跟爸爸輪班照顧奶奶,直到奶奶出院。
老話說得好:“受人之恩,銘記于心?!鄙畋碚J同。人活一世,大都為了生計奔波趕路。如果有人愿意幫你,那是你的福分,應感激不盡。沒人幫你,那也不應該怨天尤人,而是要學會自力更生。千萬不要拿所謂的情分,去要求他人對自己百依百順。人與人之間,從來沒有理所應當?shù)母冻觯矝]有天經(jīng)地義的幫助。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尺度,關系才能長久。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jié)果反生隔離?!庇蟹执绺械娜耍粫e人的生活過度關注,也不會隨意去麻煩他人。想要建立健康的社交關系,我們應該懂得以下幾點:
心理學上,有個“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剛開始也許提出的只是一個小要求,如果被滿足了,就可能步步緊逼,從而使對方接受更大的要求。
很多時候,你提出需要幫助,別人會因為不好意思拒絕你,而一次次幫你,但請不要把別人的“好說話”當成理所當然,一次次去挑戰(zhàn)對方的底線。每個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你認為的舉手之勞,有可能會讓對方透支自己。所以,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尊重別人的邊界,不隨意給別人添加麻煩,方能獲得穩(wěn)定長久的關系。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生路很長,沒有人會一帆風順,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但往往,陌生人一次小小的幫助,我們?nèi)菀仔纳袆樱欢H密之人的幫助我們卻習以為常,一次沒幫就心生怨念,甚至將對方道德綁架。
別人幫你一次,你要銘記于心;別人扶你一把,你要真心回應。事事懂感激,如此,關系才能長久。
我們來世界一遭,別人本就沒有義務為你做出讓步與犧牲。別人幫了就請感恩,不幫也請一笑而過。懂得換位思考,彼此尊重與包容,一段關系方能久處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