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所歡 編輯:繽紛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給喜歡的人發(fā)消息后,守在手機屏幕前,希望能收到回復。一遍遍盯著聊天對話框,始終不見回應,你心中充滿失落感?!八欢ㄊ窃诿?,等他忙完了就會回我消息。”“或許他手機壞了,沒辦法回消息。”“也許,他沒有看手機?!?/p>
幾個小時過去了,對方依舊不回消息;幾天過去了,你已經(jīng)不抱期待,只是心中有無限的失落;你看到對方在朋友圈中活躍,唯獨不回你消息。
任何一段關系當我們投入感情后,都希望得到正向的回饋。得不到回饋的時候,取而代之的就是深刻的挫敗感。
“期待越多,失望越多。”
有些人對待感情的方式,是“被動型”。他很少主動面對感情,總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向自己表露感情。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不知道如何拒絕。比如:你跟對方發(fā)消息,表露你的感情,傾訴你的愛意,對方心中都明白??墒撬植恢涝撊绾位貞?,并不是不喜歡你,而是面對你突如其來的示愛,讓他有些慌亂。他在考慮,在猶豫,如何在不傷害你自尊心的情況下給你滿意的答復。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寫過這樣一句話:“成年人的沉默,就是最好的答案?!睙o論是愛情還是社交關系里,都是如此。你給多年未見的朋友發(fā)消息,對方卻不回復你,就說明在他心里面,已經(jīng)不愿意跟你有什么瓜葛了。你們有了各自新的生活,新的圈子,新的朋友。即使再聯(lián)絡,又有什么意義呢?一次的見面,并不能抵消你們之間友情的消散。
給喜歡的人發(fā)消息,對方卻始終沉默。在這份沉默中,他已經(jīng)給了你最明確的答案:“我不喜歡你,也不想回應你?!庇谑?,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親密關系中,愛情產(chǎn)生的基礎一定是“吸引力”。只要有了吸引力,兩個人就是雙向奔赴;而單方面的付出,阻礙總是更多。
在社交中,有這樣一種狀況:對方問你“在嗎”,但沒有下文。這個時候,你看著屏幕就很懵,不知道他找你有什么目的。是借錢?是有事情麻煩你?是有什么不好開口的話?所以,你在等待對方,不愿意及時回復。如果他提出的要求,不會對你造成太大的影響,你會酌情考慮是否幫助;如果對方提出的要求讓你難堪,恐怕你會裝作沒看到。這就是“沉默換來主動權”。同樣,在對方心中也是這個態(tài)度。他之所以不回你消息,可能是在等你把話說完,然后看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即使面對喜歡的人,也不要太著急暴露你的追求目的。你可以通過聊天跟對方培養(yǎng)好感,但沒有多次線下約會的基礎,千萬不要輕易表白。記住,表白的目的是你們確定關系的契機,而不是幫助你追求對方。所以,跟對方聊天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尋找更有趣的話題,尋找能夠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如果你想找對方聊天,及時表明你的意圖,不要讓對方猜測。越是猜測,對方的“防御心理”就越強。如果對方?jīng)]有回應你,你可以試著發(fā)表情包,分享一首歌,一篇文章等方式來緩解尷尬。
追求喜歡的人,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而是會有各種考驗和阻礙。一個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努力未必有用,但努力卻不會讓我們心中留下遺憾。可是,如果你付出了、努力了,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毫無意義。這個時候,及時止損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1個月,2個月或者3個月,總之當對方耗盡了你的耐心,一定不要猶豫,及時抽身離開。超過1次不回應你,對方或許在忙;2次沒回復你,或許是他沒看手機;超過3次,并且每次都很長時間不回應你,就說明對方已經(jīng)給了你“無聲的答復”。
親密關系里,并不是只有“接受”和“拒絕”。沉默,有時候也是一種拒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