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參加了一次意義非凡的研學活動——探秘大灣區(qū)。在這趟旅程中,我有幸親眼見證了我國的一項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它的宏偉壯觀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那天,我們從香港出發(fā),乘坐穿梭巴士前往珠海。沿途,透過寬大的車窗,我看到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蔚藍的天空與悠悠的白云相映成趣,茫茫的大海與來往的車輛交織成景,港珠澳大橋宛若巨龍般橫臥在碧波之上。我趕緊拿出相機,將這份震撼的美永久定格。
港珠澳大橋位于伶仃洋上,全長55 千米,連接著香港、珠海與澳門三地。它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還是一項集橋梁、隧道、人工島于一體的超級工程。提到伶仃洋,我不禁想到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边@位民族英雄的悲嘆與豪情,仿佛在大橋的建設中也得到了回應。
接下來,我們乘坐“哪吒號”游船,近距離感受港珠澳大橋的獨特魅力。
站在船頭,一股溫熱咸濕的空氣撲面而來,微微的海風輕輕拂過臉頰,舒服極了。遠遠望去,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兩座高度超過50 層樓的巨大索塔如定海神針直插海底。在我看來,大橋最美的部分要數索塔頂端的“中國結”,那是一個重達780 噸、高50.30 米、寬28.09 米的龐然大物,它的大小相當于半個足球場。
隨著游船不斷靠近,大橋“銅墻鐵壁”的構造細節(jié)盡收眼底。它堅如磐石,足以抵抗8 級地震和16 級臺風,設計壽命高達120年。工程師們憑借智慧與汗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歷經9 年艱辛,才建成了這項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超級工程,我們不由得感慨萬分。
在游船上,通過專業(yè)老師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在這項“超級工程”下居然還棲息著約2000頭可愛的“海洋精靈”——中華白海豚!為了減少對海洋環(huán)境和白海豚棲息地的影響,讓白海豚不用“搬家”,在施工的時候,工程師們多次調整方案,把橋墩的數量從原計劃的318 個減至224 個??蒲腥藛T還利用聲吶技術與白海豚交流,“提醒”它們避開施工區(qū)域。這些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保護了海洋生物,也體現(xiàn)了我國在工程建設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高度重視。
講解完港珠澳大橋與中華白海豚的故事后,老師還給我們安排了一個特別環(huán)節(jié)——“聽聲辨位”互動游戲。我和五名同學上臺圍站成一個圈,分別用各種道具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信號,我負責的是用礦泉水瓶發(fā)出敲擊塑料的聲音。一個同學擔任“閉眼玩家”,他要戴上眼罩,站在中間扮演海豚。在接收到聲音信號后,他要快速判斷出發(fā)聲的是什么物品,以及聲音傳來的方向。我們發(fā)現(xiàn),要想全部判斷正確一點兒也不容易。經過多次失敗的“驗證”,我們對海豚超凡的聽力有了深刻的認識。
游船穿越港珠澳大橋時,我們與北京理工大學的哥哥姐姐一同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為能見證這樣的超級工程感到無比榮幸,更為身為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沙坪壩小學五(1)班
指導老師:馮詩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