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洞庭湖畔是家鄉(xiāng),山清水秀好地方。風吹稻穗千重浪,魚米之鄉(xiāng)美名揚。田野里唱起絲弦調(diào),喜看那鄉(xiāng)村豐收忙。
唱 小姐姐開起收割機,車輪滾滾,車輪滾滾翻金浪。農(nóng)大哥的卡車排成行,一路歡歌奔工廠。小伢兒望著打米機,(嘩啦啦)脫掉了金色的花衣裳。只 剩那圓圓滾滾、白白胖胖、亮亮晶晶的大米喲——滿屋飄香!
眾唱 滿屋飄香啊依兒喲。
唱 莫看這小小一粒米,天地精華肚里裝。泥土生,山泉養(yǎng),汗水澆灌我成長。怕什么害蟲侵擾,說什么四季漫長。人間煙火將我煉,天地風雨我能扛。
唱 洗一洗,洗盡塵埃留本色,清清白白坦蕩蕩;浸一浸,浸走浮華和名利,晶瑩剔透亮堂堂。碾一碾,千萬重力壓在身,本味不改化米漿。打一打,越捶越打越粘黏,千錘百煉更糯香;蒸一蒸,簡單一碗白米飯,千百年來是主糧。
插白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喲。
唱 煎一煎,高溫熱油滾燙燙,煎成米餅脆爽爽。熬一熬,細火慢熬莫心焦,熬過苦澀得米糖。釀一釀,一壺米酒惹人醉,笑看沉浮與滄桑。
白 還有那:炒的、炸的、煮的、燜的、搗的、拌的、煎的、圓的、扁的、大的、小的、米糕、米醋、米餅、米面、米粉、米糊、米團、米花、米干、米泡、米粥、米腸——
唱 小米粒吃出了大花樣。小米粒飽含著大營養(yǎng)。小米粒蘊藏著大智慧,小米粒能有大用場。粥去飯來光陰過,你看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餐四季戀米香!
眾唱 三餐四季戀米香啊依兒喲。
唱 米香悠悠韻味長,中華大地米飄香。米由人創(chuàng)造,人由米來養(yǎng)。人人戀米香,米香人更香。人勤地不懶,科技賦能量,咱 中國人的飯碗扎扎實實、牢牢靠靠、穩(wěn)穩(wěn)當當端在咱自己手上,米香萬年長。
點評:
湖南常德年輕編劇姚琴,新近創(chuàng)作了一個絲弦作品《米·香》。它以洞庭大米為表現(xiàn)題材,圍繞“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3個問題布局謀篇,以自敘的口吻,驕傲地唱出“我是洞庭優(yōu)質(zhì)米”;以“家鄉(xiāng)人”的視角,自豪地宣布“洞庭好水出好米”;以“無限制”的敘事,客觀地說出“洞庭大米用處多”。作品把第一、二個問題位置互換,跳進跳出,顯得親切活潑。
作品以小見大,既“盡精微”,又“致廣大”,格局氣勢非凡?!懊住敝幸娙?,再現(xiàn)了今日洞庭“種田人”的本色精神;“米”中見事,再現(xiàn)了今日洞庭“種田人”的科技賦能;“米”中見史,反映了今昔洞庭“種田人”的境遇變遷;“米”中見情,反映了作者對今天洞庭人民貫徹落實“守護好一江碧水”和“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殷殷囑托,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而欣喜不已。
小小一粒米,鏡照大時代。作品是新時代“民以食為天”的生動詮釋和藝術(shù)表達。作品中大量排比、疊詞的貼切運用,既彰顯絲弦的文體特征,又為文本的表現(xiàn)力加了分。此外,作品結(jié)構(gòu)嚴謹、條理清晰、含蓄蘊藉、信息量大。總之是一件頗見原創(chuàng)功底、不可多得的絲弦佳作。
(點評人: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團委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秘書長 陳善君)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