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哲學、貴族化、咖啡館、藝術、文化……這是旅行者為塞納河左岸貼上的標簽,這個由萬神殿區(qū),波旁宮區(qū),戈博蘭區(qū)等六個大區(qū)組成的浪漫勝地,是巴黎旅行的必經(jīng)之地。自圣米歇爾大街開始,眾多文藝人士在此聚會駐足,豐富文化知識的碰撞交接,應運而生的是各種美術館、博物館、書店以及小劇場。藝術、哲學、文學的相互作用,使左岸成了法國文化遺產(chǎn)最具代表的象征地。其中以盧浮宮、奧賽美術館為代表的博物館,以豐富的館藏著稱,其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巴黎甚至法國本身,更像是一種精神意向,吸引著所有抵達巴黎的人去探索。
博物館是了解和體驗一個地方文化,歷史以及藝術最好的窗口。以奧賽美術館為例,整個展廳的規(guī)劃以藝術家過去生活的年代和自屬的藝術運動為基礎,橫跨象征主義,新藝術運動,以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主要藝術流派,是了解巴黎藝術運動的絕佳場所。除展線上的常規(guī)3000余件藝術品外,奧賽的大廳內(nèi)存放了一個1:100比例的巴黎市區(qū)模型,借此機會讓游客可以了解當時巴黎的城市規(guī)劃,這使得奧賽博物館成為盧浮宮后巴黎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博物館的職責從早期的展示陳列,逐漸演變?yōu)榻逃⑽幕瘋鞒信c體驗的多重功能。在無數(shù)珍貴的藏品中,每一個徜徉于博物館的人都能在不同的藝術品與歷史文物中找到跨越時空的共鳴。從精準的繪畫技法到蘊含深刻意義的歷史故事,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構成了旅行中豐富且難忘的回憶。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不僅讓旅程更具層次,也賦予了人們在文化與歷史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巴黎藝術殿堂,世界如其所是
皮諾藝術收藏中心Collection Pinault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皮諾藝術收藏中心,在盧浮宮和蓬皮杜藝術中心之間,被列為歷史古跡的老建筑“巴黎商品交易所(The Bourse de Commerce)”在建筑師安藤忠雄的重新詮釋下,成為一座融合古典與當代清水混凝土風格的私人美術館。這座美術館屬于法國奢侈品開云集團(Kering)創(chuàng)始人皮諾先生(Fran?ois-Henri Pinault)所有。在皮諾藝術收藏中心, 我遇到了特別打動我的作品,韓國藝術家金守子(Kimsooja) 的《呼吸- 星群(To Breathe -Constellation)》,她延續(xù)了簡約、克制的創(chuàng)作風格,以“無為”來對世界進行一種“被動的干涉”,她用鏡子鋪滿整個地面。一時間,廳堂上空的玻璃穹頂和環(huán)形壁畫倒轉在了地面的空間,看似深淵,卻并不讓人害怕,反而想探索它的深度。安藤忠雄的建筑第一次被如此翻轉,成為另一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材料。我非常喜歡這件作品,所以2024 年9 月去韓國的時候,我特地拜訪了金守子的工作室,和她探討了很久。
金守子的這件作品是皮諾藝術收藏中心舉辦群展的一部分。這場展覽探討當下的世界動蕩——“世界如其所是”(LeMonde Comme Il Va),標題取自伏爾泰的同名哲理寓言“如此世界:巴蒲克所見的幻象”,在策展上令我深受啟發(fā)。我很喜歡其中一個展廳的幾件并置的作品:貝特朗· 拉維耶(Bertrand Lavier)于1993 年在完美無瑕的底座上展示的一輛因事故墜毀的法拉利跑車《Dino》,這輛車的背后是德國藝術家安妮· 伊姆霍夫(Anne Imhof)于2022年為某次大爆炸后的黑色天空繪制的巨幅三聯(lián)畫。稍遠一些的位置,還有Anne的一件皮夾克,下面是一堆糖,它們仿佛是在這場爆炸中或在這輛失控旋轉的汽車旁的遺物。這些作品探討了在不斷加速的世界,成為廢墟的命運,以及廢墟可能帶給人的啟發(fā)。
——沈奇嵐
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文化學者,作家。于德國明斯特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與國內(nèi)外藝術機構策劃有多個富有國際影響力的展覽和論壇項目。曾任《藝術世界》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出版社藝術主編?,F(xiàn)任《書城》雜志編委。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聆聽香氣的密語
巴黎大香水博物館Le Grand Musée du Parfum
在巴黎,每一縷風都似乎攜帶著香氣的密語,巴黎在香水歷史上占據(jù)特殊地位,特別是在1900 年世博會上,以其創(chuàng)意大膽和工業(yè)技術,包括合成化學而閃耀。這間由法國香水工會、全球香水香氛協(xié)會、巴黎市政府為贊助方的巴黎大香水博物館相比能給出更為全面的一幅產(chǎn)業(yè)圖景。對于沒有充裕時間前往法國東南部格拉斯香水博物館的游客來說,巴黎大香水博物館 LeGrand Musée du Parfum則是這些密語中最引人入勝的篇章。
它不同于其他博物館,這里,香水不再是靜止的歷史,而是活生生的傳奇。當我踏入博物館,便仿佛進入了一個由香氣編織的交響詩。這里,香水的每一個分子都在跳躍,每一個香調(diào)都在歌唱。LeGrand Musée du Parfum用最前沿的科技,讓香水的歷史和制作工藝變得觸手可及。通過互動屏幕、虛擬現(xiàn)實體驗,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香水的誕生現(xiàn)場,探索香水是如何調(diào)配出來的? 1966年,調(diào)香師EdmondRoudnitska創(chuàng)造出的Dior Eau Sauvage怎么會風行全球?香味和人類記憶又有哪些關系?如今最常使用到的制香原料有哪些?通過科技感受制香的每一個瞬間。
大香水博物館希望參觀者可以在一個多小時的體驗中尋找到答案。走出門廊并不意味著終點,在博物館的一角,有一個香氣圖書館,這里面種著芳香類植物,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香水書籍。在閱讀的同時感受不同的香氣,這種體驗,是其他博物館所無法提供的。Le Grand Musée duParfum同時擁有自己的香氣實驗室,這里你可以參與到一款香水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中。這種深度的體驗,可以讓我們與香水之間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lián)系。不僅學到了香水工業(yè)在21 世紀的新知,更體驗到了香水作為藝術、科技和創(chuàng)新的融合。
格拉斯國際香水博物館
Musée International de la Parfumerie
當我走在南法小鎮(zhèn)格拉斯灑滿陽光的蜿蜒小巷,微風輕拂,帶來了陣陣花香。要知道,法國80% 的香水均在此生產(chǎn),而鑲嵌在其間的格拉斯國際香水博物館(Musée International de la Parfumerie)則是“年紀”最大的香水博物館,1983年建成,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它不只是為游客呈現(xiàn)4000年的香水發(fā)展史,還跳出了“香水博物館”的范疇,5萬館內(nèi)展品當中還包括法國多代國王、王后的藏品,說是一個歐洲大陸某個角度的編年史也不為過。這座博物館的存在,體現(xiàn)出是格拉斯作為世界香水之都的價值。不同于傳統(tǒng)博物館的線性敘事,這里,你可以在香氣中與歷史名人“交談”,或是在香氣的引領下,穿越回到那些輝煌的年代。這間香水博物館重視互動體驗,或是通過游戲了解香水的制作過程。而在博物館的工坊里,則可以輕松地體驗制香的過程。隨著心意調(diào)配的香氣,徜徉于其間,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低語,它們在講述著香水與人類文明的不解之緣……
位于格拉斯城鎮(zhèn)中心最迷人的林蔭街道,對面便是歷史悠久的教堂和城鎮(zhèn)遺產(chǎn)之家。Café Fleur芙蓉咖啡作為鎮(zhèn)上的高分咖啡館,店家把自己定義為精品店,以越南咖啡,以及用獨特的萃取方式獲得的鮮花來制成雞尾酒而著稱。同時店家也會有一些自己的獨家選品,包括小眾香水、手工珠寶、裝飾品。讓我們尋香之旅過后,可以伴著可飲用的“香水”找到自己鐘愛的香氣。從巴黎一路向南,漫游香水尋跡之旅。那些余留鼻尖的氣味,不僅承載著我對一趟旅途的點滴記憶,更是一種文化的體驗和自我發(fā)現(xiàn)的旅程。找到屬于自己的香氣,讓記憶在其間永存。
——王紫
香水評論人,金桂獎評委,26年用香史,收藏3000瓶香水。
玩偶奇趣記
摩納哥玩偶之家
Musée National de Monaco,VILLA SAUBER
自法國尼斯坐火車到達摩納哥公國只要半小時的車程。這座古老的城市仿佛對全世界都不曾設防,街道總是異乎尋常的干凈,王宮前的廣場上總有旁若無人的鴿子散步行走。而摩納哥國家博物館內(nèi),則藏有豐富的古董玩偶收藏。這座博物館建于19世紀末,雖不宏偉壯觀卻十分精致,巴洛克式的別墅里所陳列的展品,既不是盧浮宮、奧賽博物館保存的繪畫、雕塑,也不是凡爾賽宮、楓井白露城堡所擁有的宮廷臻藏,而是一個個制作得栩栩如生的洋娃娃和機械玩偶。步入其中,幾乎來到一個由自動木偶和玩具娃娃組成的迷人世界,處處彰顯19世紀歐洲生活的優(yōu)雅氣息。
展館是根據(jù)收藏家瑪?shù)绿m的藝術構思設計而成,設置在一座帶鐘樓的別致小樓中,房前坡地上是一個美麗的玫瑰園。博物館里的玩偶和機器人還會被搭配合適的衣服、家具、陶瓷等。玩偶神態(tài)各異,或優(yōu)雅、或古典、或可愛。工作人員還會特別為參觀者展示幾個自動木偶的表演,顯示了19世紀末巴黎手工藝制造者令人欽佩的高超技藝——其中,有一個小丑會現(xiàn)場為參觀者表演頭顱消失的魔術。而在新近的收藏品中,蘭尼埃三世和格蕾絲夫婦的新婚造型的木偶是其中最注目的作品。
木偶博物館
Museu da Marioneta
里斯本這座受到了上帝眷顧的城市,有著一份獨特的慵懶,舊日的電車也會帶你進入一種古老和現(xiàn)代相融合的里斯本日常。百年歷史的老建筑中遍藏揭秘城市歷史的小眾博物館,比如,這里的木偶博物館,便是世界上首個且唯一致力于傳播木偶和木偶劇院歷史的葡萄牙博物館。木偶戲在歐洲被認為是種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在里斯本木偶博物館中,你可以找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代的古怪木偶:從亞洲的慶祝木偶和皮影劇院開始,穿越非洲的禮儀面具和經(jīng)典的歐洲木偶戲,最后以現(xiàn)代定格動畫作品的實際場景結束。其中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收藏,甚至包括收藏著1440年左右的中國皮影作品,以及一組玻璃制成的提線木偶。館內(nèi)的布景模型、裝飾品、剪影劇院,還有一個可以制造風暴或者海風的機器,都充分再現(xiàn)了巴洛克時期的迷人風貌。
里斯本的奇趣小店里還隱藏著一家讓旅行者驚嘆不已的娃娃博物館(Hospital de Bonecas),前身是開業(yè)于1830年的洋娃娃醫(yī)院。彼時,里斯本仍未從1755年那場可怕的地震中恢復過來,一家店鋪在原來圣徒醫(yī)院的原址上重新修建,卻以洋娃娃作為治療對象。至今在這家博物館里仍然可以看到地震前醫(yī)院的銘文和墳墓:“我們修補娃娃以及客戶的渴望與思念?!比缃?,除了修復受傷的娃娃外,商店還銷售手工制作的傳統(tǒng)葡萄牙服裝,以及毛絨動物等新產(chǎn)品,別具一格。
——卡米
專欄作家,時尚amp;生活方式KOL,“物質(zhì)生活”公號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