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斯灣向來是不平靜的。
因其處在東西方交匯之處,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強(qiáng)國的博弈之地。征之于史可知,各種文明的風(fēng)曾一陣陣地肆掠過這里。不同時代的不同利益集團(tuán),也曾多次“交征利”于此。因此,這里也就成為不同勢力集團(tuán)纏斗不休的疆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無非就是一種文明征服另一種文明。而波斯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使得這種動蕩愈加彰顯。先是古巴比倫文明,繼之是波斯文明,接踵而來的是阿拉伯文明。從廣義上講,印度的雅利安文明的種子,也應(yīng)該算是胎孕于此吧!
雅利安人原本生活在烏拉爾山脈南部廣闊的草原上,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們其中的一支,便南遷到了更溫暖的地方。進(jìn)入伊朗高原后,他們先后在此建立了米底王朝和波斯帝國。攻滅古巴比倫王國并最終摧毀古巴比倫文明后,雅利安人繼續(xù)南下。大纛裹挾著征服者的狂飆,呼嘯著,毫無阻隔地越過拜克爾山口,進(jìn)入南亞次大陸地區(qū)。經(jīng)過六個多世紀(jì)的漫長征伐,最終征服或驅(qū)逐了古印度人,從而創(chuàng)造了吠陀文化與種姓制度,并深刻地影響至今。
波斯灣就是因為古波斯的強(qiáng)盛而獲命名。那是一泓被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所拱抱著的帶狀之水。她藍(lán)色的波濤,始終搖蕩著不安分的靈魂,又搖曳著亙古的蒙昧與毀滅的光影。她神秘的過往與深邃的性格,使我約略有些疑懼,但又有一種魅惑的向往。向往能走近她,一睹她的芳容,一親她的肌膚。我的目光多次逡巡在她曾經(jīng)貧瘠而荒漠的土地的兩岸,我的靈魂也多次羈絆在她曾經(jīng)輝煌而豐饒的文明的扉頁上。
今天,夙愿終于得償了。我飛越了千山萬嶺,在黎明時分,降落在了她的身邊。
波斯灣所滋養(yǎng)的土地,孕育而出的文明,既有掩藏不住的破落戶的褐色的容顏,亦有一夜暴富后的任性者的肥碩的身姿;既有任意狂歡的奢靡的忘懷,亦有福禍相依的世事的隱憂。我的尋隱之奇、我的希望之寄,也在潛滋暗長了。抱著這種種復(fù)雜的感情,在此后的幾天里,我將在她藍(lán)色的臂彎里長久地流連,近距離地觀察她、審視她,或作促膝的對談。我對她的觀感,也多少會化作一些感懷,一些聯(lián)想,關(guān)于歷史的過往、現(xiàn)實的真相、情感的沖突和異域的新奇與落寞,都會點點滴滴,記錄在我的旅程日記里。然而,當(dāng)真正落筆之時,卻又茫然無緒,不知從何說起了……
2
波斯灣雖然只是一泓淺淺的海水,既不浩渺,也不深博,但依然蒼茫。蔚藍(lán)色的海面,在無風(fēng)的時候,也涌起三尺巨瀾。而在那茫茫云海的盡頭,還有著另一種存在的天涯。是的,海的對面,是伊朗高原,在高原之上,是高聳著的、隱約出沒的、逶迤的扎格羅斯山脈。山脈穿過海峽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半島南部的阿曼境內(nèi)。而我的身后,就是闃寂而廣闊的阿拉伯沙漠,沙漠是黃褐色的,在干燥的東北信風(fēng)與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這片土地生生被熱帶的沙漠氣候所覆蓋。大量的太陽光輻射下來,每一粒沙礫就是一個聚光鏡體,帶來高溫、干旱和極高的蒸發(fā)量。起伏的熱浪帶著虛浮的白光,似乎在快速地游走。倏然之間,我記起了我國古賢莊子之言:“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倍嗝凑鎸嵉膶懻瞻?!正因為這里貧瘠且干旱,整個半島似乎很少有綠洲,多的是單調(diào)到窒息的顏色。唯有灰褐色的鉆井架,高高聳立在浩瀚的沙漠中,似乎才透出些現(xiàn)代文明的氣息,不至于那么荒疏寂寞了。也正因為這里大部地區(qū)為熱帶沙漠氣候,所以沿海平原也并非肥沃的土地,而是一片長達(dá)幾百公里的漫長的荒漠。即使在海邊,也都是堆積著的白色貝殼的碎屑和土黃色的沙礫。但是,讓人意想不到也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這里的海水卻很漂亮,五光十色,絢爛多姿。天空湛藍(lán)無比,倒映水中,與海水交織輝映,如夢如幻,倒也十分迷人。這海水與近在咫尺的荒漠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叫人震撼不已,也慨嘆大自然的威嚴(yán)、秩序和既無情又有情。
我不知道那些穿著白袍的古阿拉伯商人,是如何帶著彎刀和經(jīng)書,隨著日出與月落,出沒于沙磧中的。這片沉寂荒涼的沙礫之地,自古到今,似乎還一直保持著亙古的原始之貌。但世易時移,再怎么墨守成規(guī)的宗教在快速變化的工業(yè)文明時代,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著自以為是的刻舟求劍般的狀態(tài)。人事已越千年,中間舞動著多少刀光劍影,歷史也已翻過了一頁頁的輝煌與消亡,時空變幻,盛衰無憑。即使一代一代疲憊的商旅,穿行其間,留下通向遠(yuǎn)方的駝影和足跡,但風(fēng)沙過后,都掩了痕跡。岑寂依舊岑寂,荒古復(fù)歸荒古。海上獨木舟的桅桿,雖然也曾遠(yuǎn)航到非洲的東海岸和亞洲的東部土地,而又有多少人死在風(fēng)波里。
“獨往不可群,滄海成桑田?!弊詮?0世紀(jì)20年代石油被發(fā)現(xiàn)以后,亙古的沙漠活了,波斯灣醒來了。但也自此而始,波斯灣失去了她平靜的外表,開始涌動著不安分的靈魂了。與大航海時代一路相伴而來的,是資本嗜血的巧取與豪奪,是先發(fā)帝國的欺騙與劫掠,是更慘烈的血與火的淬煉。
當(dāng)代著名詩人艾青曾寫過一首詩叫《波斯灣上空》:
茫茫云海的上空
一片無邊無際的
寧靜的、不動聲色的藍(lán)天
茫茫云海的下面
動蕩不安的
波濤滾滾的
能源爭奪的
聲嘶力竭的波斯灣
他以詩人之情,表達(dá)了這種憂戚。
在這里,詩人雖沒有直接對和平的破壞者進(jìn)行譴責(zé),但卻對局部地區(qū)的動蕩表達(dá)了強(qiáng)烈的憂慮和不安;詩人在呼喚,人類應(yīng)該共享和平、和平利用自然資源,也表達(dá)了對一場更大的對和平的破壞的擔(dān)憂。這首詩寫于1980年。二十三年后,又一場更加殘酷的掠奪資源和破壞和平的戰(zhàn)爭在波斯灣爆發(fā)。這正應(yīng)了詩人之痛,也是世界人民之痛。今天,古老的波斯灣依然波譎云詭,甚至有可能成為新的戰(zhàn)爭爆發(fā)的淵藪。
但是,波斯灣又是美麗的,令人神往的。我記得一本書上曾說過,人這一生之中,有幾處必去踏足之地,波斯灣即為其中之一。
循著這指南,波斯灣,我來了!
3
從阿聯(lián)酋首都阿布扎比到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共十天的行程,我游走的線路,主要是在海上,即從波斯灣到阿曼灣,再從阿曼灣到波斯灣,兩過霍爾木茲海峽,近距離感受到了波斯灣冷峻的平靜與旅程的顛簸,也目睹了波斯灣上不一樣的晝與夜,落日與黎明,晨星與落月。而隱匿在這平靜背后的戰(zhàn)爭的陰霾,在大自然與物無競的姿態(tài)面前,是那么不值一提。我看到,沿途挈婦將雛的人群以及熱鬧的市井,無一不在刻畫著人們對戰(zhàn)爭的藐視和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不記得是哪位哲人說過,海和落日不屬于任何人,但卻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浪漫。
誠哉斯言!我所向往的浪漫,就是當(dāng)下的波斯灣,就是心至身至的波斯灣。
正像詩人艾青所言:動蕩不安、聲嘶力竭的波斯灣,始終弓滿弦張,拉升在即。
整整一天,郵輪都在波斯灣內(nèi)航行。
由于干旱氣候的強(qiáng)烈蒸發(fā),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的海岸基本上是以碳酸鹽臺地的發(fā)展為特征,具有寬闊的灘涂和蒸發(fā)沉積物。站在甲板上,可以感受到波斯灣沿岸的荒疏和單調(diào)、莽古與沉寂。而淺海的自然環(huán)境卻極為優(yōu)美,白色的細(xì)沙被碧藍(lán)的海水不知疲倦地淘洗著,如綢緞一般,沿著海岸線一直鋪到極目處。近海的珊瑚礁觸目可及,形態(tài)各異,豐富又美麗,就像搖曳的、綻放的花朵一樣,海水因而呈現(xiàn)出五光十色的瑰麗。即使俗世的粗人,大概也會搜索枯腸,發(fā)出一兩聲文雅且優(yōu)美的贊嘆。
我問同行的女詩人:“大海給人以胸懷,人們對大海又了解多少?”
女詩人說:“大海常給人以雄渾、博大、包容萬物的感覺,令人向往。有了這種感覺,我認(rèn)為,這就夠了?!?/p>
我想了想,認(rèn)為言之有理。人類對于自然,不只是一味地索取,重要的是從中得到某種啟迪,提升一種人生的境界。所謂德之所修,莫逾于此。正像奧地利詩人萊納·瑪麗亞·里爾克所說:“當(dāng)焦慮、不安和不好的想法來臨時,我會去海邊,大海會以巨大的聲音淹沒它們?!?/p>
由此看來,最真實存在的大海,她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是巨而至微的,也是最至誠無私的。
當(dāng)人類在沙漠中發(fā)現(xiàn)了石油,很快便獲取了巨大的財富。于是,在海邊,人們建起了一座座窮奢極欲的欲望的城市,并在城市中紙醉金迷,“以晝?yōu)橐?,以夜繼日,男女切踦,固無休息,淫昏康樂,歌謳好悲”之時,大海依然不改其行,依然宏博豪邁,義歸深厚,活力無限,馳而不息。人們于燈紅酒綠的俗世之中掙扎求生著,得意忘形著,為名忙,為利往,為身憂,為心累,因蝸角爭斗。無非是“勝之不武,弗勝為笑”而已,是為兩苦,終無贏家,何苦來著?或識得了名利之苦,通曉了人生真諦,幡然醒悟,欲求逍遙。此行何去?萬丈紅塵之中,清歡獨好。子曰:“乘桴浮于海?!贝藭r,大海就是最好的去處。它遠(yuǎn)離塵囂,氣勢渾圓,不嗔亦不怨。既是數(shù)歷浩劫,仍一如既往地張開深沉雄大的懷抱,接納悟道的人生,讓夜晚墜落的星辰,陪伴每一個良辰。此時在海上,面對渾闊無垠的大海所迸發(fā)出的磅礴之勢,定然會對紅塵俗世有不一樣的感覺。你會悟透人生,看淡名利,也能參透生死物我。莊子云:“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贝藭r,你的心中,只有浩渺宇宙,只有星辰大海。
或許,紅塵中的港口貨船穿梭不息,碼頭上的棧房貨物堆積如山,這些都曾與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那既逝的過往,也勢必留下諸多的遺憾和不如意……
或許,城市中黃昏時分凄迷的燈火以及異鄉(xiāng)行走的步履,已記住或遺忘了你的歷史,也都不那么重要了,都漸漸成為一種懷念,一并收納進(jìn)了鼓鼓的行囊。
或許,都市里的萬家燈火、煙火人生,社交場里的影影綽綽、逢場作戲,名利場上的鉤心斗角,人為利亡……一世的奔忙,半生的浮沉,歲月的蹉跎與偃蹇,一切都看淡了,疲憊了。旅行在海上,總難免有種今是昨非、恍若隔世的感覺,始知唯有浩渺的大海,才是慰藉心靈的故鄉(xiāng)。
這就要問了,人們?yōu)槭裁聪蛲蠛??或許,大海是孕育生命的淵藪吧!
我們敬重大海,就像敬重母親一樣。起碼到目前為止,科學(xué)的定論以為地球上的生命,最初都來源于海洋。因此,我們的基因里,始終澎湃著海洋的聲音、海洋的召喚。無論時日逝去多久,哪怕歷盡劫波,都改變不了這種執(zhí)念。因為那是我們潛意識里的存在,唯如此,我們的心,才能復(fù)歸寧靜。
大海茫茫無際,一片蔚藍(lán),她的廣博,豈能以浩瀚一詞概括?在無遮無攔的浩渺里,我的思慮也隨之邈邈。在被船犁開的蔚藍(lán)中緩慢行進(jìn),“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其實,航速已經(jīng)很快了,只不過在汪洋之中,是感覺不到速度的。我曾試圖以遙遠(yuǎn)岸邊隱約的城市作為坐標(biāo),但消磨掉一個早晨或傍晚的時間,也只看見城市轉(zhuǎn)動的傾斜的夾角。
但也因了這種視角的遲鈍,我在船上,便能很悠閑地觀風(fēng)望景,看日升月落,星辰橫天。
我也因此看到了海上的日出和日落。
日出頗壯觀。
先是云蒸霞蔚。蒸騰的紅云,作為盛大典禮的鋪墊,鋪滿了東方的天際?!鞍撞ㄈ羯?,海水震蕩”。壯闊天地之間,憚赫千里之遠(yuǎn)。這景象似乎要停頓一段時間似的,是在等待或昭示著什么?滿天的紅云,既然盤桓得太久太久,適足以飽饜客人之目??!
甲板上擠滿了觀看海上日出的人,大家都在尋找最合適的位置,都在等待著那噴薄而出的剎那!閃光燈明滅不停,按動快門的“咔咔”之聲響徹不絕。世上事,大抵如此,在未最終揭開面紗之前,在欲出未出之時,是最值得期待的了。期待越久,收獲的驚喜越多,期待總會給人以信念,但又容不得你有極欲之奢,眨眼之間,從兩山之間的凹陷處,紅色的火球便露出崢嶸來了——啊,太陽升上來了。
鮮紅的太陽如出爐之火,呼著蒸騰的白氣,很快把原本在上的彤云鍛煉得純凈,范圍也漸漸擴(kuò)大;那火球越燒越旺,你甚至可以明顯地感到那掉落的火焰,透著純青的顏色,爐渣似的,掉在大海里。把大海暈染出青紫、鈦藍(lán)、灰褐、明黃、朱彤……那些色彩蕩漾著、變幻著,十分夢幻。那旭日一露頭兒,便似裝上了加速器,幾秒之內(nèi),能明顯地看到它躍升的速度?;蛞驗榇蠛5臒o礙,也無視線的阻隔,一切皆是一覽無余的真切。極短的時間內(nèi),由最初的一線,瞬轉(zhuǎn)為半圓,而后漸次呈現(xiàn)出完整的輝煌來。雖然藍(lán)天上依舊是云蒸霞蔚,但亦非最初的以絳紅色為主色調(diào)了,而是紅、橙、黃、青、紫、藍(lán)、白、灰、褐、赭諸色混合,黃金搭配,鋪在天邊,越鋪越遠(yuǎn),給人震撼,讓人心悸不已。在大自然面前,人只能自卑處下,渺小其身。自然之大美,絕非人類語言所能盡述。若能現(xiàn)場感受一二,便是最幸福的人了。
那鋪向天邊的顏色就像傾倒了的畫家的調(diào)色盤,隨著旭日的升起,似乎有一雙精靈的大手在操縱著什么。讓五色幻為七色,七色幻為十色,衍化至繁,變化萬千,之后齊齊地潑向海中。蔚藍(lán)色的大海,一如蔚藍(lán)色的天空一般,承接著這潑天的顏料,瞬間就金碧輝煌起來,絢爛至極,壯觀至極。粼粼的波浪涌動著、蕩漾著,反射出萬道金光,跳躍在四面八方。我認(rèn)為,這是天地間至美的時刻。就算令人向往追求的天堂,也不一定有此純美。稍有區(qū)別的是,藍(lán)天似乎是一個靜止的客體,任由日月星辰運行其間,甚至任由云朵遮蔽其輝煌。而大海卻是永動的主體,它日夜澎湃,永不停歇,篩選,揚棄,沉淀,讓日月星辰都有歸屬于自己的流浪的故鄉(xiāng)。對于傾斜而下的五光十色,它只做一種選擇,那就是以自身的涌動之力,做出一種過濾的調(diào)和。再由繁趨簡,大簡至美。十色歸一,極境至臻。
漸漸地,隨著太陽升起于云天,海中只剩下一道巨大的白色的光柱。在涌動的波濤中,細(xì)碎閃爍,光影交錯。似乎是太陽拖拽的長長的尾巴,更像是黃金珠玉裝飾而成的袞冕冠旒,赫赫揚揚,“其勢居然也”。
更有那早起的捕魚的船只,深入遠(yuǎn)海,無意間駛?cè)脒@光影中,隨即成為攝影家求之不得的珍攝。在他們眼中,漁夫求食于大海,托性命于浮波,但在鏡頭下極美的構(gòu)圖中,艱困的生活仿佛也光彩了起來。
既有日出之景,也必有日落之麗。
其實,海上的日出和日落,與陸地上的日出與日落是不一樣的。朝暾與殘陽,有著極為明顯的分野。但在海上,在某一個時間段內(nèi),你若不仔細(xì)分辨,是感覺不出日出與日落的差異來。因為大海的無遮無攔,滄海潮平,在同一個平行線上觀之,日出時的蒸騰與日落時的絢爛,其形其色,區(qū)別不大。即在尚未放射出刺眼的光芒之際,和在已經(jīng)收斂了刺眼的光芒之際,你會恍惚于時空之錯位?;蛞驗闀r差的原因,往往顛倒了兩者,晨昏混一了。區(qū)別只在于,一個在漸漸上升,一個在漸漸沉沒;一個漸漸炎熱,一個漸漸涼爽。旭日升起來了,水天一色,客心在蕩漾中期待著;而夕陽將暮,依然是水天一色,客思在明清澄澈中走入禪定。那夕陽與初陽相比,只是走得疲憊了,不鮮活了而已。但她們給云層、給大海罩染上的錦緞般的色彩,其富麗堂皇之美,恣肆汪洋之勢,卻是毫無二致的。我不由得感懷,只有在平靜與淡泊中,在輝煌與沉淪中,生命之意才能更深刻地呈現(xiàn)出來,我們才能體悟到更美的人生。
4
白天的波斯灣固然美麗,但波斯灣最讓人心悸神動的美,還是在夜晚。
晚六時,郵輪自阿曼城市海塞卜返回阿聯(lián)酋的迪拜。
波斯灣的夜是平靜的。
夜晚星月做伴,滿天的繁星仿佛觸手可及。但因為白天觀景累了,便早早回到客艙休息。郵輪就像一張舒服的溫床,更像一雙溫柔的臂彎,伴隨著海浪有節(jié)律的濤聲和輕柔的搖晃,讓人很快掉落進(jìn)舒適愜意的夢境。
晨三時半(此時正是北京時間上午八時半),我自睡夢中醒來,見有光透窗,望之,乃一輪明月懸于海天之間。云層如堆,猶如群峰,橫亙海上。唯有孤星伴月,閃爍在灰蒙蒼靄的天際。大??斩礋o極,沉沉浮浮,白天蒼茫的蔚藍(lán)只剩下了巨大的暗黑。月光投射到這巨大的暗黑中,形成一道拖拽得很長很長的光柱,寬寬的,像一條銀色的路,平砥地鋪在海面上,閃爍著粼粼的光影。遠(yuǎn)處的城市猶在夢中,幾盞不眠的燈光,似乎有氣無力地喘著粗氣。更因為海上有霧遮蓋的緣故吧,一兩點微茫的光,在海中明滅。此情此景,我想起了唐人李白的詩:“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彪m然所觀不同,但登山情滿于山,觀海情滿于海的情感,還是相通的。想必千年前的賢者亦必有此觀感,有此體驗,才有如此妙手偶得的絕句。我反復(fù)吟哦,心與之契合。
俄爾,數(shù)見天邊有渺渺的白光不停地飛過,連續(xù)不斷。甚是好奇。矚目久觀,自遠(yuǎn)之近,竟向我飛來,漸近窗外。像閃電一般,不待看清其真容,即已從海面上掠水而過,旋上入虛空。盯緊了看,在暗黑的虛空中,立刻就又變成了一個發(fā)光體。知非海中航標(biāo)燈,也非飛魚,定然是某種海鳥了。但究竟是何種鳥兒,竟能在夜間放光。我知道,并非所有的鳥都能在夜間放光。好奇之心陡起,亦為一探究竟,解其疑惑,乃披衣推窗,走到陽臺上去。
借著燈光,細(xì)觀之下,哦,原來是跟隨郵輪夜飛的海鷗呀!有時是一只兩只,在船舷邊飛過;有時則是十?dāng)?shù)只,成群結(jié)隊從船尾飛過。在輪船犁開的浪花之上,它們上下翩飛??山^時,它們并不發(fā)光。而當(dāng)它們飛到遠(yuǎn)處,在光影照不到的地方,這些海鳥則變成了一個個的發(fā)光體。就像夏夜綠茵草間飛舞的螢火蟲,在海面上飛舞著,煞是壯觀,在巨大的黑色的帷幕襯托下,那些弧線優(yōu)美異常,它們成了一個個最美的舞者。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海鳥竟會發(fā)光??梢娛篱g萬物,不論多么平常卑微,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我暫時作如是想,或因為海鳥經(jīng)常食魚之故吧,久之,就使自己變成了一個發(fā)光體,在暗夜中發(fā)出粼粼之光了!
船后犁開的水花,越激、越闊大,海鳥扇動著的健捷的翅膀就越有力。他們遠(yuǎn)遠(yuǎn)地從黑暗中飛來,越聚越多。上下蹁躚,追逐著浪花,不知疲倦,究竟為何?
啊,我忽然明白了,這些海鳥們,那么急如星火地圍著郵輪、追逐著浪花飛翔,原來是在捕獲被船槳打暈的魚蝦??!我不禁驚訝于它們的取食之巧。世上萬物,即使小如螻蟻,既能生存于世,綿延不絕,其必自有其謀生之道也,莫謂之卑賤。今夜,浪花飛濺,就是它們所“躬逢”的勝餞,它們才是這片廣闊天地的主人。而我,只是一個暫時遺忘了俗世的過客而已。
不知在甲板上觀望了多久,晦明之中,圓月已沉向了西方,完全隱入了濃黑色的蒼然之中,整個海面瞬間暗下來了。遼闊、無助、恐懼、沉悶的濤聲,愈加渲染了這種氣氛,這是黎明前的大海。我在不安中,等待著熹微。只有那些海鳥依舊發(fā)著光,在蒼茫中飛翔,代替著星光,使在海上航行的人,內(nèi)心有了掙扎著的希望,感受到了些許的溫暖和幸福。
大海并不單調(diào),在無邊無際、蒼茫的大海上,你感受到的,是另一種深沉的人生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贝笞匀坏难h(huán)往復(fù),只有在這里,才能得到最真切的呈現(xiàn)!
此旅難忘,因此,我便隨手拍下幾張在黑暗的大海上,一群鷗鳥帶電飛翔的照片,并寫下這段文字,作為永存于記憶中的景觀吧!
責(zé)任編輯 高 璟
作者簡介:
楊府,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散文集《瓠下集》《村人村事》,長篇小說《婚內(nèi)婚外》《檢討書》,詩集《家園》《鄉(xiāng)村謠》,文言筆記《闕簃齋摭錄初集》以及史著《落架的鳳凰》《帝國崛起》《中華血脈》《皇后隱歷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