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一生熱愛音樂,視音樂為生命的余杰先生走了。
10年后,同樣的5月,不同樣的今天,此時此刻,我們仿佛感到,眼前依然是他那和藹可親的笑臉,耳畔仍然回蕩著他激情澎湃的旋律,空中儼然還飛舞著他那緊握指揮棒的手指……
人們不會忘記,多少年前那個部隊文工團的戰(zhàn)士余杰,那個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管樂的余杰。也不會忘記當年創(chuàng)建常州文工團、歌舞團、青年錫劇團的老團長余杰。不會忘記那個親自指揮《紅色娘子軍》《沂蒙頌》《草原兒女》等舞劇、交響樂的余杰;還有,那個創(chuàng)作了113部各類音樂作品,連任常州三屆音協(xié)主席,為常州音樂事業(yè)做過重要貢獻的余杰。
在1963年常州戲劇學館的學生中,很多人還記得余杰老師當年的諄諄教誨;畢業(yè)于安徽師大的余招群記得,是余杰讓他第一次登臺用鋼琴伴奏大型交響樂《黃河》的場景;常州工人文化宮文體科當年吸納的第一批音樂愛好者都記得,是余杰老師對他們進行最初的音樂啟蒙和專業(yè)訓練;虹西小學的老師記得,余杰老師真是個“快手”,2小時就幫他們寫出了一首校歌。
光陰荏苒,當年的很多人,有的也當了團長,有的也成了名家,但都記得余團長當年給他們的教導、指點。在常州群眾性音樂普及與提高的篇章里,這座城市記得余杰書寫的那一頁。
人們不會忘記,1992年退休后,壯志凌云的余杰等陸續(xù)組建了常州華音交響樂團、民族樂團、合唱團,幾乎集聚了常州專業(yè)樂團所有退休的聲樂、器樂人才。團隊風清氣正,質量節(jié)節(jié)提升,排練熱火朝天,演出令人驚嘆。常州華音交響樂團也成為當年中國音樂素養(yǎng)一流的民間樂團而廣受矚目。
人們不會忘記,那個為了樂團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余杰;不會忘記為了排練曲目殫精竭慮,潸然淚下的余杰;不會忘記那個在醫(yī)院拔掉點滴,去排練場后又秒變斗志昂揚的指揮余杰。人們又怎會忘記,那個活躍在排練演出現場,滿血復活,滿懷激情,充滿氣場,意氣風發(fā)的余杰——他就是整個樂團的魂啊!
如今,由余杰先生等創(chuàng)建的華音交響樂團已經繁衍出多支有水平、有影響的音樂團隊。當年他播下的音樂的種子,正在龍城大地開花、結果。
江蘇的很多音樂人不會忘記余杰——這個一輩子為音樂而活的人,曾多次受邀參加江蘇省音樂節(jié)的演出而廣受好評,也因默默無聞、不知疲倦地收集整理《常州十大音樂名人》的史料而令人欽敬。退休后的大量時間,除了演出、排練、輔導,余杰都用于外國交響樂、中國民樂的經典互譯。音樂,是他一輩子的夢縈魂牽。
余杰的兒女們不會忘記,爸爸余杰和媽媽許又知那些年一起讀書、看報、寫譜、交流的場景,結婚58年,父母相濡以沫的愛情仿佛還閃爍在眼前……
謝開明與余杰先生是交往多年的“忘年之交”。庸常的時光里,他總會不經意地想起那個童心未泯、知識淵博、多愁善感的余杰,想起那個“亦師、亦友,亦父”的余杰……
華音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首席小提琴莊天才不會忘記,在棲鳳山,在余杰的墓前,學生們用琴拉起老師以前喜歡的旋律,空中還回蕩著老師那高亢有力的聲音和那繾綣動人的情絲縷縷……
10年了,余杰老師離開我們已經10年。
10年,似水流年,滄海桑田。
10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旋律,并不會隨風而逝,它會告訴我們,余杰先生,他是怎樣一個人,怎樣一個為音樂而活著的人。
歷史會記得,人們的心里會銘記,余杰先生,在常州音樂史上,在龍城大地,你曾經給過我們怎樣豐沛的旋律、怎樣的人生滋養(yǎng),你又是怎樣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