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儀式劇視閾下的杜甫“三大禮賦”

        2024-01-01 00:00:00王淑君楊寶春
        商洛學(xué)院學(xué)報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祭祀杜甫

        摘 要:天寶九載(750),杜甫預(yù)獻“三大禮賦”,包括《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于南郊賦》。這些作品以浪漫的文學(xué)想象描述了唐玄宗祭祀老子、祖先和天地神的活動,實際是唐代祭祀儀式的文學(xué)呈現(xiàn)。在“三大禮”祭祀中,鬼神信仰、儀軌流程、禮樂教化等元素共同作用于整個祭典過程,明顯展現(xiàn)出后世戲劇的種種特質(zhì)?!叭蠖Y”祭祀的目的在于祈福于天和宣揚正統(tǒng),其表演以莊嚴的動作流程感召觀看者,相當(dāng)于一場官方儀式劇,展現(xiàn)出古代禮樂文化的教化作用。

        關(guān)鍵詞:杜甫;三大禮賦;典禮賦;祭祀;禮樂文化;儀式劇

        中圖分類號:I207.2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0033(2024)03-0051-07

        引用格式:王淑君,楊寶春.儀式劇視閾下的杜甫“三大禮賦”[J].商洛學(xué)院學(xué)報,2024,38(3):51-57.

        Du Fu's Theory of \"Sandali F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ual Drama

        WANG Shu-jun, YANG Bao-ch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Abstract: In the ninth year of Tianbao(750), Du Fu prepresented \"Sandali Fu\", including Temple of Taiqing Fu, Temple of Taimiao Fu and Temple of Nanjiao Fu, which romantically described the activities of Emperor Xuanzong in Tang Dynasty to worship Laozi, ancestors and gods, and actually represented the literary presentation of the sacrifice in Tang Dynasty. The belief in gods, ritual process, ritual cultuer education and so on displayed in the sacrifice of \"Sandali Fu\" really show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 drama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acrifice. The purpose of this sacrifice is to pray for heaven and promote orthodoxy. The performance inspires viewers with a solemn movement flow, equivalent to an official ritual drama, showing the civilizing role of ancient ritual culture.

        Key words: Du Fu; Sandali Fu; Dianli Fu; sacrifice; ritual culture; ritual opera

        唐代的“三大禮”源于天寶二年(743),唐玄宗“辛卯,親享玄元皇帝于新廟。甲午,親享太廟。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1]215此儀式于天寶十載(751)再度被完整地執(zhí)行,自此成為歷任唐帝祭祀的慣例。《新唐書》將宗廟之禮和祭神之禮合而言之,大體規(guī)定了國家大典的祭儀順序:“凡祭祀之節(jié)有六:一曰卜日,二曰齋戒,三曰陳設(shè),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廟之陳裸,六曰進熟、饋食?!盵2]310六道禮節(jié)組成了唐代完整的祭祀模式,這種復(fù)合式的祭禮形勢,很容易發(fā)展成一種盛典,亦孕育著原始的戲劇精神。杜甫旅居長安,試圖通過朝廷頒布的求賢活動入仕,故多次獻典禮賦于君王,頌美圣德。杜甫“三大禮賦”包括《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于南郊賦》,為天寶九載(750)冬的預(yù)獻之作。賦中祭祀典禮的儀程紀錄與當(dāng)時禮制規(guī)定基本相同,先寫祀前準備和天子“鹵簙”,次寫登堂祭祀和祭禮盛典,最后是禮畢返宮和“大酺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這一獻賦之作不僅鋪寫了國家祭祀莊嚴有序的儀軌程式,還在潛移默化中呈現(xiàn)出溫柔敦厚的禮教精神,堪稱為一份文辭華美的唐代祭典腳本。

        宋代蘇軾最早提出“戲禮說”,將戲劇、儀式與傳統(tǒng)禮樂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王兆乾[3]將中國古代戲劇分為儀式性戲?。漓胄詰騽。┖陀^賞性戲劇,并指出:“若從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儀式性戲劇原本是戲劇的本源與主流?!比菔勒\[4]認為:“儀式劇,是宗教儀式和戲曲演劇二者的結(jié)合。”儀式劇的內(nèi)容主題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除煞、祈福、還愿、超度等不同性質(zhì)的祭祀因素,其形式表演兼有頂禮膜拜的儀式性和寓教于樂的觀賞性。就此而言,許多宮廷祭祀典禮活動在驅(qū)兇納福的過程中亦表現(xiàn)出儀式戲劇的種種特征。唐代帝王舉行大祀天地神祇和宗廟社稷的典禮時,往往會“并皆條奏,布告遐邇”[5],預(yù)為準備祭祀日程和儀仗等。唐玄宗“三大禮”祭祀作為宣揚皇權(quán)至上的文化載體,體現(xiàn)了戲劇與禮樂的融合趨向。目前學(xué)界對杜甫“三大禮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創(chuàng)作時間、創(chuàng)作動機等文本外部層面,《賦與經(jīng)典——漢唐賦的歷史考察》[6]《唐代典禮賦研究》[7]等論文雖涉及對“三大禮賦”的藝術(shù)分析,但忽略了文本與典禮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chǔ)上,意在立足于儀式劇視閾,解讀杜甫“三大禮賦”,思考唐玄宗“三大禮”活動包蘊的祭祀性、儀式性與觀賞性的戲劇特點。

        一、“三大禮賦”的祭祀主題

        《禮記》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8]631祭祀是人們敬畏、信仰神鬼而祈愿報謝的宗教性活動,有一套象征性的儀式程序。中國古代政治與祭祀緊密相連。天子祭拜祖宗神靈,將國之大事載于典冊,并一一告知于天的儀式濫觴于西周。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出于各種政治目的和禮樂教化的需要,往往在太廟、南郊等地舉行祭拜宗族祖先和天地鬼神的典禮活動。這種典禮儀式主要是為了維護君權(quán)神授的尊卑秩序,使天子的行為具有合法性和神圣性。

        (一)鬼神崇拜與“三大禮”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盵9]國家祭祀是王朝興衰和民族教化的象征,也是維護封建正統(tǒng)王權(quán)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的祭祀活動源自先人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初民時代,由于生產(chǎn)力和科學(xué)技術(shù)水平極低,人們只能用神異學(xué)說解釋種種難以理解的自然現(xiàn)象,并對其祈愿禱告。隨著時代發(fā)展,樸素的自然神崇拜被皇權(quán)和儒釋道三教改造利用,衍生出一套尊卑有序的人格化神靈系統(tǒng)。唐人祭祀推崇“昊天上帝”?!瓣惶焐系邸钡淖鹛栕钤绯霈F(xiàn)于商朝。《尚書·伊訓(xùn)》言:“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盵10]《詩經(jīng)·大雅·皇矣》亦言:“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盵11]唐代的“昊天”崇拜更賦予上帝無限擴大的自然和社會的雙重神格能力。昊天祭祀的儀式和范圍隨之?dāng)U大,祭神、祈谷、雩祭、享明堂等多重功能統(tǒng)歸于圜丘。唐玄宗每年在南郊祭祀,已成舊俗:即“蓋主上兆于南郊,聿懷多福者舊矣。今茲練時日就陽位之美,又所以厚祖考通神明而已。職在宗伯,首崇禋祀?!盵12]6193“于是乎官有御,事有職,所以敬鬼神,所以勤稼穡,所以報本反始,所以度長立極。”[12]6195

        祖先崇拜因依靠血緣關(guān)系維系宗族團結(jié),被統(tǒng)治者大加推崇。至高的皇權(quán)祖先普遍被納入人格化的神靈系統(tǒng)中,接受民眾們的頂禮膜拜。李唐王朝推崇老子為先祖,在皇室的有意主導(dǎo)下,唐代對老子的尊崇達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疤拼适覍献拥淖鸪缰饕w現(xiàn)在認祖與追封,升《道德經(jīng)》、習(xí)《老子》、崇玄學(xué)、準明經(jīng)例考試,重視老子思想理論,以通《老子》者講進、侍讀,作為對外賞賜與交流的重要文化,講老子符瑞,祭祀老子,設(shè)祠立像,尊老子廟等方面?!盵13]其中,設(shè)祠立像和追封祭祀是常見的兩種尊崇方式。據(jù)《唐會要》《舊唐書》等文獻記載,天寶元年(742),唐玄宗詔升老君為“上圣”,并將玄元皇帝廟的禮儀納入國家禮典規(guī)范中。天寶二年(743),玄宗進一步改西京玄元廟為太清宮,東京為太微宮,天下諸郡為紫極宮。天寶九載(750),唐玄宗改太清宮及太廟祭祀為朝獻,最終確立“一連親祭”的順序,先祭精神祖先,然后祭血統(tǒng)祖先,最后敬祭宇宙最高神“昊天上帝”。正如杜甫言:“天子既納處士之議,承漢繼周,革弊用古,勒崇揚休。明年孟陬,將攄大禮以相籍,越彝倫而莫儔?!盵12]6132 “臣竊以自赤精之衰歇,曠千載而無真人……故高下相形,而尊卑各異;惟神斷系之于是,本先帝取之以義……所以昭達孝之誠,所以明繼天之質(zhì)?!盵12]6166“三大禮”的祭祀模式強化了“君權(quán)神授”的真實性和莊嚴性,體現(xiàn)出皇權(quán)、宗教與禮制的統(tǒng)一。

        在祭祀鬼神、禱告先祖、祝拜天地的過程中,各種文藝活動也應(yīng)運而生。《全唐文》和《全唐文補編》中共收錄唐代典禮賦55篇,涵括了“吉禮、嘉禮、賓禮、軍禮”等內(nèi)容,其中反映的大唐闊大氣象為前朝所未有。杜甫“三大禮賦”以浪漫的文學(xué)想象全面鋪寫唐玄宗祭祀于太清宮、太廟和南郊的活動,騁辭窮文、賦頌典雅。賦中不僅高度稱揚了圣王美德,還展現(xiàn)出大唐帝國祭祀的神秘肅穆和禮制的莊嚴隆盛,“高古奇橫,三唐無與抗手”[14]。種種形象化的描述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祀天現(xiàn)場,感到極大的內(nèi)心沖擊和精神滌蕩。

        (二)君權(quán)神授與“神靈現(xiàn)身”

        古人推行君權(quán)神授、天人感應(yīng),故常以宇宙星辰對應(yīng)人世的尊卑禍福?!氨娦窃谔?,天有其象……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資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小大之所授也?!盵15]唐朝典禮賦為了表現(xiàn)朝廷祭祀的盛況和莊嚴,常用神秘禎祥的天象作比附,或以祥云瑞氣渲染國事祥和,或以眾星拱北頌美君臣合德,牽強濫俗而又不厭其煩。賦作的表層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儀軌程式和天象比附的鋪排,深層意蘊更在于以“巫君合一”的思想將宗教與政治、倫理連接起來,以確定禮儀秩序、培植家國情感、傳承仁敬精神。

        杜甫在“三大禮賦”中歌頌唐皇美政,以仁義而興,故種種奇異之景畢現(xiàn)。初春時節(jié),甲子日的黎明,陽氣萌動,寒意消減,清氣上浮,昆蚑振蟄,天子祭祀的隊伍整裝待發(fā)?!熬盘熘葡麓?,四海之水皆立。鳳鳥威遲而不去,鯨魚屈矯以相吸。”[12]6133“桐花未吐,孫枝之鸞鳳相鮮;云氣何多,宮井之蛟龍亂上?!盵12]6167景星祥云、江河湖泊、鳳皇蛟龍、花草蟲魚……一切祥瑞之靈紛沓而至,各展其華,朝拜天子。正如仇兆鰲注云:“此言唐興致治,畢集禎符,見神靈之宜降?!盵16]2114待到宏偉的皇宮正門大開,旌旗飄揚,遮天蔽日,甲胄森嚴,戰(zhàn)馬嘶鳴。天子出行的隊伍中,眾神云集,肅恭有序?!疤撻嬯H,逗蚩尤;張猛馬,出騰虬。捎熒惑,墮旄頭,風(fēng)伯扶道,雷公挾辀?!盵12]6132蚩尤、虬龍駕車,風(fēng)伯、雷神護衛(wèi),太一和伏羲在前引路,堯皇、禹帝也趕來為天子助勢。以想象式的筆觸鋪張出天子祭祀的浩然聲威,非“體物而瀏亮”的賦體文學(xué)難以達到此種效果。

        神靈出場由祭祀現(xiàn)場的風(fēng)云變化表現(xiàn)出來。天子出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很快到達了莊嚴、肅穆、又帶著喜慶氣氛的祭堂?!按滢ǘ淼模褰迨婢??!盵12]6132迎神儀仗上的羽飾高聳飄揚,彩色的玉墊舒展完整,朝獻所用的谷物和美酒陳列豐盛,迎神的祀典即將開始。禮樂奏響,有風(fēng)乍起?!皳P流蘇于浮柱,金英霏而披靡;擬雜佩于曾巔,孔蓋欹以颯纚。中漎漎以回復(fù),外蕭蕭而未已?!盵12]6132飄揚的流蘇、翻飛的傾蓋、涓涓的水聲,象征有司與神靈溝通的成功。有司念完禱詞,天生異象,神靈將至。老子身披霓虹,揭開天幕,從東方緩緩現(xiàn)身,“接莽蒼,履崆峒;素發(fā)漠漠,至精濃濃”[12]6133-6134,手托穹蒼,腳踏崆峒,至精至妙。老子與天子論道后,架著祥云飄然離去?!昂鲷枞斩f象,卻浮云而留六龍。”[12]6134雷聲轟鳴,天地變色,俄而圣光普照,福瑞降臨。杜甫在“三大禮賦”中反復(fù)鋪排這些祭祀前后的祥瑞神奇之景,是在借自然天象宣揚唐朝代隋的合理性、正義性,贊頌唐玄宗能繼承并發(fā)揚先祖的品德。

        二、“三大禮賦”的祭儀鋪寫

        儀式是對典禮的秩序、形式等作出的禮節(jié)規(guī)范,人們以此表達某種信仰、意志或情感。唐玄宗的“三大禮”祭典儀式不僅是為了追念祖先神靈、祈求上蒼護佑,也是彰顯上國聲威、宣揚君權(quán)神授、蕩滌民心的禮樂表演手段。其中的鬼神信仰、儀軌程序、歌樂鼓舞、角色裝扮等元素,在共同作用于祭祀的過程中展示出儀式劇的行進性、觀賞性特征。

        (一)行進的典禮

        行進演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儺戲。麻國鈞追溯了戲劇從行進禮儀演化發(fā)展的過程,認為:“中國行進禮儀以及行進演藝同樣施很大影響于戲劇文本的結(jié)構(gòu)?!盵17]這種行進禮儀在歷代王朝大典中有鮮明的體現(xiàn)。以唐玄宗“三大禮”祭祀為例,從儀式的行進程序考察,其情節(jié)主要發(fā)生在天子與神靈交往的法事過程中,如同戲劇的序幕、發(fā)展、高潮和尾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嚴謹?shù)膶m廷禮儀和森嚴的等級規(guī)定。“三大禮賦”即是這場典禮的文字腳本。

        前奏序幕包括占卜吉時、設(shè)堂起殿、籌辦貢品,也包括齋戒、天子出行等。天子行祭需要有繁瑣的準備工作,賦曰:“歷良辰而戒吉,分祀事而孔修;營室主夫宗廟,乘輿備乎冕裘?!盵12]6132“具禮有素,六官咸秩?!盵12]6166朝廷的各個部門不僅要選擇祭祀的良辰吉日,侍奉天子為吉日齋戒,還要搭建祭祀的場所,準備天子出行的車架和冕服。“齋戒禮”由古禮發(fā)展而來,是天子敬神祈福的重要方式之一?!褒S戒禮”的天數(shù)、儀程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按箪肷S四日致齋三日,中祀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小祀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參稽情文,各有攸當(dāng)?!盵18]由于“三大禮”祭祀是相繼進行的,故天子的齋戒也簡化成“宿齋”?!叭沙郊雀裼诘雷?,乘輿即以是日致齋于九室?!盵12]6166“甲午方有事于采壇,紺席宿夫行所如初?!盵12]6168且舉行大祀之前,位居高位的朝廷重臣先主持誓戒,以表達齋戒的誠心和對祖宗神靈的崇敬。之后齋戒進入正式程序。天子親祀的齋戒有專門的入致齋儀式。僅齋戒當(dāng)日,就有士兵列仗、齋官“詣閣奉迎”、侍中版奏“外辦”、天子“服袞冕結(jié)佩”出西房、侍中跪請、天子“降座”入齋室、文武侍臣“以次出”七步程序,儀式場面宏大典雅。天子“鹵簙”出宮時,“搥三鼓為三嚴……鑾駕動,警蹕傳音如常,不鳴鼓吹不得喧嘩?!盵19]天子車駕前往祭祀地點的過程中,儀仗隊并不作樂,僅以擊鼓為信號。一鼓時開宮門和城門,二鼓時文武百官列隊恭候皇帝起駕,三鼓時黃門侍郎奏請出發(fā)。鼓聲傳音,顯示場面浩蕩、皇權(quán)巍然。

        “太尉參乘,司仆扈蹕”[12]6166,天子到達祭壇。祭祀儀式的情節(jié)正式展開,依次為請神、焚香、稟神、獻玉帛、進熟、亞獻、終獻。祭祀有嚴格的人員規(guī)定:“凡國有大祭祀之禮,皇帝親祭,則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盵20]天子是祭祀環(huán)節(jié)中的主要人物,太常卿在旁引導(dǎo)天子進行祭拜。協(xié)律郎在祭壇西南方,面東指揮四方鐘磬和文武二舞依次演出。祝史位于祭壇東北方,嚴正地念著禱詞?!暗煊癫焙汀斑M熟”是祭祀儀式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吧抵H,見玉柱生芝;擊拊之初,覺鈞天合律?!盵12]6166莊嚴的祭祀樂曲奏響,伶工隨樂翩躚起舞。宰執(zhí)百官都穿法服,執(zhí)事人著介幘緋袍。有司或扮祝融投擲火焰,或扮溪女手捧玉盤。他們佩戴的玉飾、法冠亦有等差,顯示出戲劇角色外在形象設(shè)定的“程式化”色彩。天子身穿黑色羊皮制成的禮裘登上祭壇,手執(zhí)鎮(zhèn)圭,跪拜諸神。祀官將犧牲玉帛等放在祭臺上,以柴燎的方式行祀神之禮,希望飛煙將祭品的馨香傳達于天。天子潔手后又需在眾神座前跪拜獻酒、讀祝文。天子拜完樂止?!叭I”結(jié)束后還有“三拜”。臺上的侍臣和觀禮的大臣們跟著天子一起行禮,以此表達對李氏祖先和天地神靈的敬意。“三拜”后,太常卿引天子“就望燎位”,文武百官山呼萬歲。樂工重新奏樂,送別神靈。“一連三祭”的儀式共持續(xù)三天,在太清宮、太廟和圜丘祭壇依次進行。每場的儀式都是有頭有尾,可獨立成段。且各場的儀軌程序都有嚴格的限制,不得隨意倒置。

        天子親歷了莊嚴的降神儀式,神色愈加恭謹。臺下觀看祭祀的群臣也都心悅誠服地向天子獻上美好的祝福。祭祀禮儀完成之后,天子往往會下令分享祭品,并設(shè)“大酺”,實現(xiàn)真正的人神同樂?!搬T宴”在唐玄宗時期已發(fā)展成為一種與民同樂的行為方式。“玄宗在位多年,善音樂,若宴設(shè)酺會,即御勤政樓。”[1]1051酺宴之前,有身披鎧甲的金吾衛(wèi)隊、衛(wèi)尉在勤政樓前執(zhí)仗戒嚴、規(guī)劃場地、搭建樂棚舞臺和帳幕。天亮之后,玄宗登樓受萬民朝拜。一切禮儀結(jié)束后,宴樂表演正式開始。《新唐書·禮樂志》記:唐玄宗在“三大禮”后“賜侍老粟帛,酺三日?!盵2]5736又頒行大赦政策,使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都在這場盛大的典禮中得到身心的放松。這顯然屬于“三大禮”儀式中的一部分,體現(xiàn)出戲劇結(jié)尾時“合”的文化心態(tài)。

        (二)歌舞以娛神

        “巫之事神,必用歌舞?!盵21]歌樂鼓舞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戲劇樣式,主要以直觀的視聽藝術(shù)向觀眾傳達劇情沖突和人物感情,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詩樂舞”一體化的藝術(shù)綜合性?!叭蠖Y”祭祀中的音樂舞蹈作為儀式中通神娛神的重要方式,有其獨特的形式和象征意義,在樂器組合、舞蹈隊形、情感傳達等方面表現(xiàn)出繁縟的程式規(guī)定和極強的藝術(shù)觀賞性。在完成儀式的過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裝扮、形制獨特的歌舞動作不僅呈現(xiàn)出一種虛擬化的表演,還潛伏著樸素的宗教觀念。

        “三大禮”祭祀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雅樂的烘托。唐代宮廷雅樂可分為郊樂系統(tǒng)和廟樂系統(tǒng)。“十二和”是唐代祀天、祭地的郊祀用樂,這一程式化的樂章源自張說的《封泰山祀天樂章十四首》,開元二十九年(741)被法定為《大唐樂》。《豫和》是天子祀圜丘時降神或者送神的樂舞,《舒和》用于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的環(huán)節(jié),《雍和》用于吉禮儀式中迎送禮器的環(huán)節(jié)。享太廟樂屬于唐代的血統(tǒng)祖先廟樂,“八音修通,既比乎旭日昇而氛埃滅;萬舞陵亂,又似乎春風(fēng)壯而江海波。”[12]6166-6167典雅莊重,主要傳達出對祖先的追頌、崇敬心理。唐初有軍歌《秦王破陣樂》,由一百二十八位樂人穿甲持戟,演繹秦王李世民打敗劉武、周所叛軍的事跡。玄宗時,此舞常被用于太廟儀式中,以追念先代帝王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與偉大。享太清宮樂屬于唐代的文化祖先廟樂,平和舒緩,具有濃厚的道教音樂色彩。天寶二年(743)的“一連親祭”的儀式上,其樂章:“降仙奏《煌煌》,登歌發(fā)爐奏《沖和》,上香畢奏《紫極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奏《真和》?!盵22]《煌煌》含有天地運行順暢的道教教義;《沖和》含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3]的教義?!痘斐勺蠘O舞》為天寶七載(748)所創(chuàng),取材于道士舉辦法術(shù)活動時的齋醮科儀。舞者三十六人,“服四時方色衣履,戴仙童抽環(huán)冠,其舞有序、有破,諸樂工人皆戴進德冠,青綾袴褶,白綾大口袴,引舞者執(zhí)金蓮花,以象神仙自天而至”[24]。他們以“步虛”告知仙位,祭祀即將開始;又手持香爐,清凈身心,召請神將,通過燃香祝禱的方式與神靈取得溝通,表達獻祭者的心愿。上香意味著一組法事的結(jié)束,舞者隨即開始舞蹈性較強的步罡踏斗表演。此外,玄宗時期的《霓裳羽衣舞》、德宗時期的《八卦舞》、文宗時期的《云韶法曲》等也都是唐天子為祭祀老子而創(chuàng)作的,這些崇道尚仙類的舞蹈以八卦圖形、金蓮花道具、道式舞衣等展現(xiàn)了遠離塵寰的仙境或得道升仙的道教故事。

        所謂“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盵8]468宮廷雅樂的演奏主要是營造一種莊嚴肅穆、優(yōu)美和諧的氛圍,使參加典禮的文武百官受到感化?!搬T宴”上的歌樂鼓舞更加多樣化,雅俗交替的演奏給觀看者帶來難以言喻的宴享感受和歡愉體驗,即“正睹人間朝市樂,忽聞天上管弦聲。酺來萬舞群臣醉,喜戴前年圣主明?!盵25]

        酺宴拉開帷幕,太常卿引導(dǎo)二部伎從勤政樓南側(cè)帳幕魚貫入場,舞伎踏歌起舞。雅樂表演之后,又有鼓吹樂、胡樂演出,接著是教坊府縣中的散樂和雜戲表演,如單人和雙人走索、擲丸、舞劍、角抵、斗雞、戴竿等。《明皇雜錄》對此記載較為詳細:“府縣教坊,大陳山車旱船,尋橦走索,丸劍角抵,戲馬斗雞。又令宮女?dāng)?shù)百,飾以珠翠,衣以錦繡,自中出,擊雷鼓為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又引大象、犀牛入場,或拜舞,動中音律?!盵26]此外,唐代的舞馬、舞象、舞犀牛表演規(guī)模龐大,舞馬表演還曾獲得唐玄宗的親自指導(dǎo)。這些亦是酺宴中之表演內(nèi)容:“舞馬者,攏馬人若采衣執(zhí)鞭玉床上舞,蹀躞蹄皆應(yīng)節(jié)奏也。”[27]28 “馬聞聲奮首鼓尾,縱橫應(yīng)節(jié)。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抃轉(zhuǎn)如飛?;蛎鼔咽颗e榻,馬舞其上,歲以為常?!盵1]1059《傾杯樂》是舞馬時演奏的音樂,由琵琶、箏、笛、排簫等樂器奏出,開頭舒緩悠揚,之后轉(zhuǎn)到歡快疾馳。演出結(jié)束時,最前方的舞馬口銜酒杯,跪拜在皇帝面前祝賀。且歌且舞的酺宴持續(xù)三天,表演活動直至深夜不停。這種行為表演具有集娛樂、頌圣與宮廷禮儀于一體的綜合性特征,是展現(xiàn)大唐聲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三大禮賦”的文化意義

        在流動性的儀式表演中,唐玄宗及其隨行從皇宮出發(fā),陸續(xù)到達太清宮、太廟、圜丘,最后返回皇宮,期間在行進與停留間轉(zhuǎn)換。典禮的舞臺隨皇帝儀仗而變,隨行隨止。這種行進的典禮不僅不影響儀式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還能與玄宗“三大禮”祭祀目的更好地結(jié)合?!叭蠖Y賦”以文人的藝術(shù)表達鋪敘國家大典,詩化地展現(xiàn)“三大禮”祭祀儀式,歌功頌德。種種溢美之詞體現(xiàn)出杜甫以賦為頌的品格和中國古代禮樂文化強大的教化色彩。

        (一)頌美圣德

        唐代文士被籠罩在濃厚的經(jīng)典意識下,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也呈現(xiàn)出濃厚的儒家教化意識。在這種文化氛圍下,盛唐典禮賦逐漸向“體國經(jīng)野,義尚光大”[28]的漢大賦回歸,積極承擔(dān)著宣揚天子的王道聲教和化成天下的政治功用?!案F壯極麗”的文風(fēng)和“頌德”的功用,恰契合了盛唐文士構(gòu)建宏達的帝國文化圖式的心態(tài)。如李白在《大獵賦序》中提出:“辭欲壯麗,義歸博遠。不然,何以光贊盛美,感天動神?!盵29]李華《含元殿賦序》亦云:“非敢厚自夸耀,以希名譽。欲使后之觀者,知圣代有頌德之臣焉?!盵30]

        杜甫的“三大禮賦”為求仕而作,他在《進三大禮賦表》中自稱:“適遇國家郊廟之禮,不覺手足蹈舞,形于篇章……臣謹稽首,投延恩匭,獻納上表,進明主《朝獻太清宮》《朝享太廟》《有事于南郊》等三賦以聞。”[12]6126《朝獻太清宮賦》描繪唐玄宗朝獻太清宮大典的盛況,美頌唐朝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意義。賦中開篇直言,曹魏以來,天下紛爭不斷,唐皇以土代火,統(tǒng)一天下,使得眾瑞畢集、國家呈祥?!敖裢蹙尢疲壑缫?,坤之紀綱。土配君服,宮尊臣商。起數(shù)得統(tǒng),特立中央?!盵12]6134仇兆鰲注云:“此設(shè)為道官答頌之辭,嘉帝能釐正祀典也?!盵16]2118《朝享太廟賦》鋪敘玄宗祭祀血緣祖先的盛典,目的在于稱頌歷代唐皇的功績。“初高祖、太宗之櫛風(fēng)沐雨,勞身焦思,用黃鉞白旗者五年,而天下始一。歷三朝而勠力,今庶績之大備,上方采庬俗之謠,稽正統(tǒng)之類,蓋王者盛事?!盵12]6166杜甫在賦中不僅高屋建瓴地敘述了高祖、太宗的創(chuàng)業(yè)艱辛,還突出描寫了配享功臣房玄齡、魏征等人的功績,以賢君良臣稱贊唐皇美政,并借“二丞相”之口稱贊唐玄宗應(yīng)天道而作,以孝治天下,勤恤謹慎,是當(dāng)世明君。賦的結(jié)尾大段頌揚之詞,贊美唐玄宗“孝成”而使神靈降福,是對祭祀達到效果的一種期望,又是對天子英明、任用賢才和百姓秉福受化的美好期盼,也是典型的以頌為諷的漢大賦式表現(xiàn)手法?!队惺掠谀辖肌芬馈叭Y”而書寫,合于禮制,極夸飾之能事,鋪敘唐玄宗合祭天地之盛,諛美之情亦溢于言表。

        (二)寓教于樂

        禮樂性質(zhì)的儀式表演是歷代帝王維護政教倫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以“禮樂治國”思想的藝術(shù)外化,即“禮樂征伐自天子出”[31]。唐玄宗“一連三祭”的禮樂行為模式在長安城相對固定的禮制建筑中拉開了一個規(guī)模宏偉、聲勢浩大的禮儀空間。“三大禮”祭祀不僅是一場唐皇室內(nèi)部的私密祭祀,也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公共文化盛事。正如周華斌言:“(這種)帶有全民性的公眾娛樂狂歡,它不分年齡、不分階層、不分貴賤,除了受神靈的精神制約和自我道德規(guī)范以外, 所有參與者都在日常的勞苦中得到了情感的釋放, 獲得了某種快感。”[32]

        “三大禮”祭祀的表演區(qū)幾乎貫穿整個長安城。唐玄宗時期的政治中心已轉(zhuǎn)移到興慶宮,天子出行的路線和官方儀式的場所也隨之變化。唐玄宗參加“三大禮”祭祀時,從興慶宮出發(fā),向北到達大寧坊的太清宮,第二日到達皇城東南角的太廟。這是兩個相對私密的演出空間,觀演者只有神靈、皇帝和文武重臣。第三日,天子“鹵簙”沿著朱雀大街出明德門,到達南郊圜丘。南郊作為皇室祭天儀式的舞臺,承載著彰顯皇權(quán)合法化的終極目的?;实鄣募漓腙犖閺闹烊复蠼纸?jīng)過,引來沿街百姓的圍觀,從而形成有民眾參與且影響民間生活的禮儀形式。祭禮在空闊的城郊進行,形成一道莊嚴亮麗的風(fēng)景線,也定會吸引著來往居民的目光。

        唐玄宗時期,“酺宴”成為一種臨民之宴。玄宗時的“酺宴”場所一般在勤政樓下,允許各地士庶前往觀看?!坝^者數(shù)千萬眾,喧嘩聚語,莫得魚龍百戲之音?!盵27]54傅熹年指出,唐朝的大酺宴“到開元二十四年(736)后,才有了固定場所,形成舉行公共活動且允許士民參見的廣場,這在此前的都城中是沒有的?!盵33]這種轉(zhuǎn)變意味著象征私密皇權(quán)的禮儀空間走向公開,官方祭祀有了與民同樂的性質(zhì)。

        “三大禮”祭祀儀式中的“觀眾”有諸位神靈,還包括觀禮的文武百官和市井平民,乃至異族使臣。這些官員百姓目睹了祭祀儀式中華美的器物、豐盛的祭品和莊嚴的舞蹈,又耳聞肅穆神圣的樂音,必然從內(nèi)心生發(fā)出對神靈和唐朝王室祖先的敬重。天子是擁有特殊身份的觀眾。他既是祭祀的親歷者,也是現(xiàn)場目擊者?!疤熳佑H祭”的活動相當(dāng)于整場儀式由他主演,天子的一言一行,乃至穿衣裝扮都是一種面向觀者的表演,借此向觀者傳達大唐帝國禮制的隆盛。天子在祭拜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祭祀現(xiàn)場的沉靜肅穆,從而以潛在觀者的角度發(fā)出自省。當(dāng)天子觀看“酺宴”表演時,他又從表演者的身份脫離出來,成為了行為表演的欣賞者。不難看出,“三大禮”祭祀中的種種儀式流程和歌樂鼓舞都是出于娛神和宣揚上國聲威的需要。上至帝王將相、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異國來使,他們都在觀看典禮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感召。這一宗教性質(zhì)的儀式在一定意義上也成為一場可以脫離戲劇故事而獨立出現(xiàn)的禮樂文化儀式表演,杜甫的“三大禮賦”正是這場表演的文字腳本。杜甫逞詞炫采的創(chuàng)作并非在給予道德訓(xùn)誡或灌輸善惡有報的宗教觀念,而是以莊嚴生動的語言符號啟迪讀者心靈。

        四、結(jié)語

        杜甫的“三大禮賦”呈現(xiàn)出一種融合了文學(xué)文本、祭典儀式與戲劇表演的復(fù)合形態(tài)。第一,“三大禮賦”的創(chuàng)作與唐代國家祭祀緊密相關(guān)。“三大禮”是唐中后期重要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動,“三大禮賦”既是對唐代祭祀活動的真實記錄,也包含了對唐王朝的美好祈愿。第二,“三大禮賦”中的儀式描寫反映了唐代祭禮中的原始戲劇現(xiàn)象。“三大禮”祭祀的時間按照儀式程序的“起承轉(zhuǎn)合”安排,蘊有戲劇“起承轉(zhuǎn)合”四段體模式的萌芽因素?!捌稹笔浅⒒I備祭典的系列準備活動;“承”是天子出行的儀仗聲勢;“轉(zhuǎn)”是天子從文化祖先轉(zhuǎn)向血緣祖先轉(zhuǎn)向天地神靈的祭祀場面;“合”是天子設(shè)“大酺”實現(xiàn)的人神同樂。這種禮樂統(tǒng)一的祭祀形式已具有早期戲劇的形態(tài)。第三,“三大禮賦”的文化意義契合了“三大禮”行為表演背后的意識觀念和價值信仰,表現(xiàn)出頌美圣德和寓教于樂的色彩。顯然,“三大禮賦”不僅是唐代賦學(xué)的瑰寶,也是記錄當(dāng)時祭祀儀式的重要文獻。從儀式劇角度深入研究典禮賦,對于研究賦與社會生活、祭祀文化與戲劇的關(guān)系等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 王兆乾.儀式性戲劇與觀賞性戲劇[C]//胡忌.戲史辨:第二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22-53.

        [4]" 容世誠.戲曲人類學(xué)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9.

        [5]" 宋敏求.唐大詔令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9:370.

        [6]" 張家國.賦與經(jīng)典——漢唐賦的歷史考察[D].黃石:湖北大學(xué),2018.

        [7]" 韋曉蘭.唐代典禮賦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4.

        [8]" 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第三版.北京:中華書局,2009:861.

        [10] 孔安國.尚書正義[M].孔穎達,疏.廖名春,陳明,整理.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246.

        [11] 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409.

        [12] 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

        [13] 陳習(xí)剛.唐代皇室對老子的尊崇考[J].唐都學(xué)刊,2010(4):29-34.

        [14] 李調(diào)元.賦話[M]//孫福軒,韓泉欣.歷代賦論匯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6:91.

        [15] 王充.論衡[M].陳蒲清,點校.長沙:岳麓書社,2006:15.

        [16] 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7] 麻國鈞.中國古典戲劇的流變與形態(tài)論[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0:311.

        [18] 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662.

        [19] 中敕.大唐開元禮[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38.

        [20] 李林甫.唐六典[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124.

        [21]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

        [22] 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156.

        [23] 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M].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120.

        [24] 王涇.大唐郊祀錄[M]//中敕.大唐開元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739.

        [25] 彭定求.全唐詩[M].增訂本.陳尚君,補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803.

        [26] 鄭處誨,裴庭裕.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明皇雜錄 東觀奏記[M].田廷柱,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26.

        [27] 南卓,段安節(jié),王灼.羯鼓錄 樂府雜錄 碧雞漫志[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28] 周振甫.文心雕龍:附詞語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79.

        [29] 李白.李太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華書局,1977:57.

        [30] 李華.含元殿賦序[M]//李昉.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215.

        [3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74.

        [32] 周華斌.祭禮與戲?。荷宵h祭賽的文化啟示[J].中華戲曲,2007(1):1-14.

        [33] 傅熹年.中國古代建筑史:卷二[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323.

        猜你喜歡
        祭祀杜甫
        杜甫的一生
        絕 句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試論《蛙》中的民間文化
        淺析《九歌》祭祀與戲曲之關(guān)系
        紅山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傳承譜系與科儀
        藝海(2015年3期)2015-08-27 14:39:40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蜜芽| 岳好紧好湿夹太紧了好爽矜持 | 精品国产自拍在线视频| 一道之本加勒比热东京| 东京热久久综合久久88|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久久久久久久久高潮无码|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 AV熟妇导航网|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播放|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丝袜美足在线视频国产在线看|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啪啪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美利坚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21区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 91网红福利精品区一区二| 91偷自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