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亞,又名茨瓦內(nèi),是南非豪登省北部的一座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tǒng)府就位于這個城市內(nèi)。比勒陀利亞建于1855年,是以布爾人領(lǐng)袖比勒陀利烏斯的名字來命名的。市內(nèi)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故亦有 “花園城”的美譽。比勒陀利亞完全是一座歐化的城市,街頭幾乎都是白人。市面繁華,街頭清潔,風光秀麗,花木繁盛。該城的街道兩旁還種植了許多紫葳,故又得名 “紫葳城”。今天記者采風的腳步又跨進了比勒陀利亞………
南非一共有三大首都,分別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開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這在全世界的國家中,可謂絕無僅有。其中,擁有200萬人口的比勒陀利亞還扮演著南非政治決策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雙重角色。
比勒陀利亞現(xiàn)已更名為茨瓦內(nèi),但是還保留著比勒陀利亞的名稱。比勒陀利亞完全是一座歐化的城市,比勒陀利亞是南非最大的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教堂廣場四周興建起一組摩天大樓。市內(nèi)保留著保羅·克留格爾故居,建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與露天博物館、紀念館和紀念碑、塑像、天文臺。還有共和國大廈梯形花園、韋寧公園、國家動物園和3處市立自然保護區(qū)。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tǒng),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cè)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xiàn)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cè)摩天高樓林立。聯(lián)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于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坐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nèi)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zhì)、考古文物和標本等。
比勒陀利亞市內(nèi)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韋寧公園最為有名。建于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qū)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jié)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zhuǎn)移,來到這里,遷徙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qū)和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也都是旅游勝地。
總統(tǒng)府坐落在一座山頂上,居高臨下蔚為壯觀,總統(tǒng)府前曼德拉的巨型塑像栩栩如生,猶如在俯瞰整個南非大地??偨y(tǒng)府前的花園很有層次感,非常漂亮,在每年的春秋季節(jié),這里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而特別耀眼的的藍紫楹花是世界聞名的,總統(tǒng)府周圍的道路上,整個被藍紫楹漫天覆蓋,非常浪漫。
除了作為國家的行政中樞,比勒陀利亞也是一座充滿濃厚文化氣息的城市。這座城市擁有南非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南非最大的研究機構(gòu)科學與工業(yè)研究院。比勒陀利亞市內(nèi)分布著為數(shù)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和雕塑。
噴泉谷是比勒陀利亞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閑區(qū)和野餐的地點;魯?shù)缕绽厮畮焓轻烎~、乘游艇、水上運動和游泳的理想地點;萬德布姆自然保護區(qū)有株一顆樹齡1000年的無花果樹神木,13根主干四面擴展在1公頃的土地上;普勒多利亞動物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園內(nèi)的動物超過3500種。
漫步在比勒陀尼亞的大街小巷,可見一片妖艷的紫色,那就是比勒陀利亞最引以為做的標志一一紫薇花(正名藍花楹)。整個城市上空恍若飄浮著紫色的浮云,無論陰睛雨霧,都各有別樣之美。走在人行道上,感受著鋪天蓋地式的紫色洗禮,抬頭是巨型紫傘,低頭是紫色地毯,在空氣中都彌漫著清香的味道。
每年春季是比勒陀利亞最美的時候。這時遍布大街小巷的藍花楹花盛開,大片藍紫色的花兒把全城變成一片紫色的花海。一個令人產(chǎn)生難以忘卻的藍楹花美不勝收。這些美麗的藍花楹已經(jīng)成為南非獨一無二的明信片。茨瓦內(nèi)現(xiàn)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藍花楹之城”。
南非國家動物園位于南非比勒陀利亞市(因此也被稱為比勒陀利亞動物園)。隸屬于南非國家科學技術(shù)文化部的國家研究基金會,是國立動物園。占地面積85公頃,始建于1899年,1916年上升為國家動物園,是世界最大的動物園之一。
比勒陀利亞動物園內(nèi)有3100多種動物,是南非最大、設計最好的動物園。這里有唯一出生在非洲的考拉熊,游客們可以乘坐高爾夫車游覽,另外還有索道。
比勒陀利亞動物園原是一名布爾人富商的花園,被南非政府收購后于1916年列為國家公園對外開放,南非國家動物園其中一半位于市郊的山坡上,主要圈養(yǎng)鳥類、靈長目、羊、馬以及獅虎等貓科動物,需乘坐大型偽裝過的專用觀光車才能入內(nèi)。另一部分較為平坦,主要飼養(yǎng)小型無攻擊性動物,不想步行的游客可以租賃電動車,或選擇自上而下的纜車俯瞰全景,也可以單獨購買水族館和爬蟲館的門票。
作為全球八大動物園之一,比勒陀利亞動物園在動物保護方面的評價很高。1975年增設動物繁育中心后,被聯(lián)合國和歐洲動物保護協(xié)會授予諸多榮譽,以表彰其在動物保護、科研以及繁殖方面做出的貢獻。
南非國家動物園對外開放的園區(qū)也就0.85平方公里,但幾十公里外的科研和繁育中心卻有750平方公里面積,比茨瓦內(nèi)整座城市還大,公園簡介上寫的動物數(shù)量有50多萬,絕大部分都在中心里。
我們坐上了敞篷吉普車,車沿著望不到頭的土路縱深向大山方向慢慢地行駛,大家懷著緊張的心情眼睛四處尋找著動物,車上隨時會有人尖叫,發(fā)現(xiàn)動物,而黑人司機就停下車讓我們盡情的拍照。
最先看到的是斑馬,讓我們興奮不已。繼續(xù)前行,出現(xiàn)在遠處的有黃色的麋鹿、笨拙的犀牛、黑須的角馬、寬牛角的水牛、長角的狷羚,漂亮的長頸鹿。它們或在灌木叢中,或在喬木林下,或在溪邊路旁,都是那么的休閑自在,讓我們感受到它們生活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幸福。看到我們的車它們并不驚慌而是繼續(xù)吃草、玩耍、有的還抬起頭看看我們,絲毫沒有設防的感覺,它們站在那里似乎有意給我們最理想的觀察和拍攝角度。在這里你會感到人與動物都是平等的,可以和睦相處。
一只長耳羚羊在一大片黃草中伸出頭精神地望著我們。一群大象的出現(xiàn),車停了較長的時間,我們可以觀察和抓拍它們各種的行為動作,大象是母系制度的群居動物,每個象群家族由一頭年長的母象帶領(lǐng),看到一個家族,有十幾口,有大有小,老幼相伴,或覓食、或停頓、或前行,一幅美滿幸福的家庭場景。
如果說,在游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尋找和觀賞野生動物的心情是愉悅的、放松的,那么,參觀見證歷史變遷的南非先民紀念館讓人多少有點沉重的意味。因為,這里是南非最有故事的地方。
先民紀念館位于比勒陀利亞南部入口處的一座小山上。遠遠望去,那方方正正的建筑就像一座堅不可摧的古城堡,矗立于山崗上那茂密的叢林中央。先民紀念館是南非最大的紀念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來游覽。
先民紀念館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早期冒險進入南部非洲內(nèi)地的先驅(qū)們的。游人都被眼前的這座莊重肅穆的全石建筑怔住了。循著寬寬的臺階而上,經(jīng)一片綠樹繁茂、草地青翠如毯的坡地時,弧形的大花崗石組成的圍墻令人駐足,只見每一塊花崗石上粉色的部分都雕塑成一輛高2米多的當年移民使用的木制牛車,共64塊這樣栩栩如生的雕塑組成的圍墻像底座一樣把紀念館圍在中央。這樣創(chuàng)意深刻并昭彰了紀念館主題的圍墻恐怕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了。
再上幾十級花崗石臺階,便到了紀念館廣場。寬敞的紀念館廣場依著弧形圍墻的形狀,也是圓形的,地面用不規(guī)則青石鋪就。在此仰望,紀念館外表愈發(fā)雄大而疏朗,敦厚卻豪氣。據(jù)說整個紀念館用360萬噸的米黃色花崗巖建成,整個建筑高達40米,卻沒有一根立柱,那些像壘疊豆腐干一樣壘疊起來的米黃色花崗巖布滿了整個紀念館的基石和外墻,看上去因為有條理而顯得堅實無比。方正的主體建筑四面一樣,精致的鏤空窗花點綴在弧形和直線之間,四個墻角上分別矗立著高大的雙手持槍的先民石雕。而正面座基的石墻上有一龕窟,窟內(nèi)有一尊高高的婦女和兒童三人青銅雕像,中間的白人母親舉頭遠望,目光中透露著憂慮、堅毅的神情,身邊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神情驚恐而渴望著母親的保護,塑像生動地體現(xiàn)了白人移民初到南非時期的遭遇及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狀況。
在圓形大廳的內(nèi)墻是一圈白色大理石浮雕,表現(xiàn)了南非人遷徙、被殺戮、征戰(zhàn)、爭取和平等場面。紀念館的英雄大廳內(nèi)有一根92米長的意大利大理石中楣(世界之最),上面雕刻有描述了大遷徙場景的淺浮雕。此外,還有地下展覽廳和世界著名的紀念塔禮堂。
南非先民博物館,反映南非玻爾人與本地土著祖魯人的斗爭歷史,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玻爾之戰(zhàn)。先民博物館建筑外部的四角有四座人物雕塑,他們分別代表四位沃特勒克斯的領(lǐng)袖。
紀念館大廳的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空井,站在空井的圍墻邊,上可仰望穹頂?shù)膱A窗,下可俯視下層的展覽廳。展覽廳又名“紀念禮堂”,其設計在世界諸紀念館中非常著名,禮堂的中心是一坐有多級臺階的大理石衣冠冢,是所有在大遷徙中犧牲的移民先驅(qū)的象征性安息地。讓世界所有紀念館設計者稱道的是,每年的12月16日這一天的中午12點鐘,一束強烈的陽光就會由穹頂?shù)膱A形天窗如激光般地直射到衣冠冢的石棺上,這是上帝對死難者靈魂的撫慰,令人稱奇。
紀念館的其他部分也都是很有歷史意義和參觀價值的,特別是乘電梯升至樓頂平臺,極目四野,整個鮮花之城--比勒陀利亞的靚麗景觀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