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棚內果部病害增多,灰霉病、細菌性病害、菌核病等,嚴重影響蔬菜生長。建議菜農仔細辨別病害,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
果部易發(fā)病害田間表現(xiàn)
潰瘍病。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果實染病,多由莖部病菌擴展侵染,先致果柄的韌皮部及髓部出現(xiàn)褐色腐爛,然后一直延伸到果內,致幼果皺縮、滯育、畸形和種子帶菌。果面可見略隆起的白色圓點,單個的病斑直徑約3 毫米左右,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有的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規(guī)則形病區(qū),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商品價值。
菌核病。為害果實時初現(xiàn)水漬狀斑,果實變褐軟,稍凹陷,病健交界處出現(xiàn)濃密的白色菌絲,手捏會流出紅色的粘液,發(fā)病后期的果實上可見細小的鼠糞狀黑色顆粒核狀物,常導致果柄處腐爛,使果實脫落。該病在低溫高濕時易發(fā)病,是冬季及早春季節(jié)果實的常發(fā)病害。
細菌性流膠病。瓜條發(fā)病,初期一般表面正常,到中后期果實表面會流出白色或淺黃色的膿狀物,不易流淌,流膿處傷口不明顯,瓜條內部已經變褐腐爛。
灰霉病。該病可侵染植株的花、果、莖、葉等多個部位,初生不規(guī)則水浸狀病斑,隨后變軟腐爛,濕度大時,表面密生灰色霉層。灰霉病病原菌是一種腐生菌,喜歡從腐敗的枝葉和花瓣侵入,可隨空氣、流水、農事操作、傷口及開敗的花葉等進行傳播,適宜的發(fā)病溫度為10益~23益,濕度為80%~90%,當棚內溫度低,濕度大,或者遇到連續(xù)雨雪天氣、霧霾天時,易造成灰霉病流行。
預防措施
清除菌源。通常感染了病害的果實、葉片、花朵等部位,都含有大量的病原孢子,這些都是病害的侵染源。菜農平時要及時、全面清除這些侵染源,避免病原菌遇到適宜的條件后就“復活”繼續(xù)侵染,從而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控制好棚內濕度。白天在保證棚溫的情況下,可適當延長通風時間;澆水時要根據土壤墑情澆小水,且澆水后要及時通風排濕,有條件的菜農最好選用膜下滴灌的澆水方式,降濕的同時也避免澆水時降低地溫;及時將下部染病的老葉、病葉清除掉。
病害早發(fā)現(xiàn)。冬季濕度大,是喜濕性病害的高發(fā)期,如灰霉病、菌核病等,往往最早出現(xiàn)在棚前臉位置,菜農拉起保溫被后,應立即進棚觀察棚前臉位置情況,觀察露水多少,是否出現(xiàn)病斑。提早發(fā)現(xiàn),才能提早防治,尤其是對灰霉病等難以防治的病害來說更為關鍵。
(據《北方蔬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