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獸藥是我國傳統(tǒng)獸醫(y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yī)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質基礎。為了確保中獸藥用藥安全,結合中獸藥的特性,采用顯微鑒別技術對中獸藥的真?zhèn)蝺?yōu)劣進行鑒別。該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中獸藥質控和監(jiān)管水平,還能為中獸藥的標準化生產提供保障。本文針對中獸藥顯微鑒別操作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進一步提高中獸藥顯微鑒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中獸藥;顯微鑒別;關鍵點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4.04.042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n Key Points
GAO Hongqian
(Liaoning Inspection ,ExaminationCertification
〔Liaoning Institute forAgro-product Veterinary Drugs and Feed Control〕, Shenyang 110036,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quality,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use of this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but also provide guarantees for 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article conduct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key aspects of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顯微鑒別技術是研究和控制中獸藥真?zhèn)蝺?yōu)劣的重要手段之一。藥材經(jīng)過搗碎或是磨成粉末后,原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基本消失了,用肉眼很難鑒別藥材或是成方制劑的真?zhèn)吻闆r。因此,顯微鑒別技術有著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它不但可以檢測出成方制劑(特別是散劑)中所含的君臣佐使各味藥的組分,而且可以通過相關的標準檢測出處方中未列出藥的組分或是缺少某味藥的組分,如摻偽、改變處方等。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理化鑒別和薄層色譜鑒別的不足。顯微鑒別技術以其快速、簡便、準確和直觀的特點,在中獸藥的真?zhèn)魏蛢?yōu)劣鑒別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顯微鏡和常規(guī)檢驗試劑,結合檢驗員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觀察到植物、動物等在生物學上的穩(wěn)定特征,而這些特征又具有專屬性,可排除交叉影響,不容易發(fā)生混淆。因此,顯微鑒別技術為中獸藥的質量分析和檢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確保了中獸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顯微鑒別技術操作的過程中,有一些關鍵點需要注意,如顯微鏡的使用、裝片的制作、觀察過程、微粉劑的觀察、顯微鏡下看到的圖片與書上的圖片不同,以及檢驗員的要求等。這些都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接下來本文就顯微鑒別技術在操作過程中的關鍵點進行具體分析。
中藥顯微鑒別是指用顯微鏡對藥材(飲片)、粉末、解離組織或表面制片及含藥材粉末制劑中藥材的組織、細胞或內含物等特征進行鑒別的方法。中藥粉末顯微鑒別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粉末藥材及成方制劑的質量微觀檢測工作中被廣泛應用[1]。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細胞,及其內含物的顯微形態(tài)特征,在特定條件下會展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專屬性,這就構成了中藥顯微鑒定的理論基礎[2-3]。
2.1顯微鏡的使用
在使用顯微鏡做顯微鑒別時,把制作好的裝片夾到載物臺上后,旋轉粗準焦螺旋并從側面觀察載物臺上升的過程,使載物臺逐漸上升,當裝片與物鏡的距離在0.5 cm左右時,就可以從目鏡中開始觀察。切勿在上升的過程中只用目鏡觀察,以免在上升的過程中物鏡的鏡頭和裝片的載玻片接觸,對鏡頭造成損壞。如果在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時,物鏡鏡頭和載物臺的距離小于工作的安全距離,就說明此次調節(jié)失敗,需要重新操作,切勿因為心急而盲目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
2.2制作裝片
制作裝片是顯微鑒別技術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要考慮取樣量問題。因為載玻片和蓋玻片的面積大小基本一樣,所以要在有限的面積內盡可能多地取樣品,但又不能因為取樣太多而導致各個組分的顯微特征相互疊加,輪廓不清晰,給觀察增加難度,不利于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取樣太少不僅費時費力,還會造成觀察到的組分殘缺。因此,要把握好取樣量。其次要考慮透化問題。在載玻片上取完樣品后,滴加水合氯醛溶液并攪拌均勻,用鑷子夾住載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隨著溫度的升高,載玻片上的液體先是產生小氣泡,處于微沸的狀態(tài),這時要把蓋玻片從火焰上移開,載玻片上的余熱可使水合氯醛溶液沸騰,等到氣泡停止產生時再放到酒精燈上,切勿持續(xù)加熱,以免造成載玻片的糊化。之后,再滴加幾滴水合氯醛溶液,重復上述操作,除去細胞中的淀粉和油脂等即完成透化過程。這時如果載玻片處于濕潤狀態(tài),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最后需要考慮氣泡問題。在加蓋蓋玻片時極易產生氣泡,為避免產生氣泡,可將蓋玻片一側輕輕與載玻片上的溶液接觸,然后慢慢將整個蓋玻片慢慢地置于載玻片上,使液體充盈整個蓋玻片,如還有氣泡,可重復上述操作。加蓋玻片的整個過程一定要抓住3個要點:輕、緩、不可操之過急。若有液體未充滿蓋玻片,可從一側縫隙中加入液體。如液體過多,溢出了蓋玻片之外,可用濾紙吸拭溢出的液體。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室溫較低的情況下,透化后應立即觀察,以免水合氯醛結晶析出影響觀察,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在裝片的制作過程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所取樣品的顆粒過大,使載玻片和蓋玻片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這樣通過顯微鏡觀察時,不但看到裝片上的液體在不停流動,無法對樣品的顯微特征進行觀察,而且觀察到的圖像也不清晰。所以最好選取細小的顆粒來裝片觀看,或是制作完裝片后,用鑷子將較大的顆粒去除,直到達到觀察的要求即可。
2.3觀察過程
觀察時要采用從左到右或是從上到下的路徑,呈“Z”字形掃描,切勿觀察時雜亂無章,這樣會造成一個區(qū)域重復觀察或是有的區(qū)域沒有被觀察到,造成漏看的情況。
在做顯微觀察時,經(jīng)常會遇到在一個處方里有兩個組分的顯微特征相似度很高,這時不僅要看顯微特征屬于植物的哪一個部分,還要通過顏色和大小來進行區(qū)分。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20版二部中荊防敗毒散的顯微鑒別,處方中防風和柴胡的顯微特征很相像。防風是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直徑17~60μm(見圖1),柴胡是油管含淡黃色或黃棕色條狀分泌物,直徑8~25μm(見圖2)。
兩個組分首先可以在顏色上加以區(qū)分,防風是淡黃色,柴胡是黃棕色,顏色要比防風深一些。但如果柴胡油管的顏色也是淡黃色,與防風很難分辨時,這時就可以用目鏡量尺來測量油管的直徑,直徑較大者則認為是防風,以此來作為區(qū)分防風和柴胡顯微特征的另一個依據(jù)。
2.4微粉劑的觀察
微粉劑是指飲片粉碎成粒徑為微米級,并均勻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狀內服制劑[4]。微粉劑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20版二部,之前版本的藥典沒有關于微粉劑的相關內容。近年來,市場上微粉劑的產品逐漸增多,但缺少相關標準,給中獸藥的質量把控帶來難度,所以2020版藥典增加了微粉劑的收錄。中藥主要來源于植物,因而在進行微粉劑的顯微鑒別觀察時,重點是觀察植物不同藥用部位的細胞和組織情況。與散劑不同,微粉劑的顆粒粒徑是微米級的,其植物細胞壁都已完全被破壞,導致在顯微鏡下很難觀察到相對完整的結構狀態(tài),大部分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的。這就對檢驗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在顯微鏡下找到完整的顯微特征,還需結合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破碎的組織或碎片來推斷其所屬的藥材組分。
2.5顯微鏡下看到的圖片與書上的圖片不同
做過顯微鑒別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當在顯微鏡下觀察某組分時,其顯微特征與書籍中附帶的直觀圖片并不總是完全一致。書籍通常在顯微特征的文字描述基礎上提供圖片,幫助讀者更快地理解所描述的特征。然而,這種方法存在一個缺陷:在實際使用顯微鏡尋找特定組分時,若僅依賴書籍中的圖片,可能會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與之完全一致的特征。因此,建議在理解了顯微特征的文字描述之后,參考徐國鈞老師編著的《中藥材粉末顯微檢定》一書。該書中,每一味藥材的顯微特征都以手繪線條形式展現(xiàn),這有助于理解其基本形態(tài)。在掌握了某組分的特征并了解其大概輪廓之后,進而比對彩色照片,便能夠精準捕捉顯微特征。通過這種方法,在顯微觀察過程中,可以快速且準確地定位到特定的組分。長此以往,檢驗員對每味藥材的特征都會有深刻的印象,形成一本自己的圖譜集。只有準確把握每個組分的顯微特征,才能在復雜的藥方中輕松識別出具有顯微鑒別意義的特征。
2.6對檢驗員的要求
中獸藥顯微鑒別是一項高度依賴操作者技術水平的鑒別工作。具備扎實的中藥理論知識,還應擁有豐富的操作實踐經(jīng)驗,否則就會在檢測的過程中出現(xiàn)漏看一些顯微特征、錯看某一組分等情況,進而降低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別是在進行中獸藥成方制劑的顯微鑒別時,如果處方中包含的藥材品種繁多,這無疑會增加顯微觀察的難度。若是對某一組分的顯微特征不太確定,建議選取這味藥材的對照藥材制作裝片,并進行觀察,以準確掌握這一組分的顯微特征,然后再重新對成方制劑的裝片進行觀察。通過這樣的實踐過程,檢驗員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積累寶貴的顯微鑒別經(jīng)驗,從而顯著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中獸藥顯微鑒別技術雖然有很多優(yōu)勢,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非原粉入藥是提取物及其制劑入藥的,很難通過顯微鑒別技術來判定其質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目前可以將先進的數(shù)碼顯微攝影采集設備與顯微鏡相連,使得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圖像能實時顯示在電腦的屏幕上。這一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顯微鑒別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另外,中藥材DNA條形碼分子鑒別法的研究也初見成效[5]。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普及,顯微鑒別技術會在藥材物種檢定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傊?,不斷提升和完善中獸藥顯微鑒別技術對于確保中獸藥的安全使用和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并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高光,楊勁松.中藥顯微鑒別和薄層色譜彩色圖集[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3.
[2]張南平,肖新月,劉寶玲.中成藥質量標準中顯微鑒別項存在的問題及討論[J].中國藥品標準,2000(2):10-13.
[3]黃海欣,王定.中藥材粉末顯微特征的專屬性和穩(wěn)定性研究[J].基層中藥雜志,2000(4):3-5.
[4]張仲秋,馮忠武.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20版二部[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20:附錄16.
[5]張偉,李波,羅國安.中國藥典分析檢測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7:842.
【作者簡介】
高紅倩,女,1984年出生,學士,研究方向為畜牧、中獸藥。
(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