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霆
假期,媽媽帶我去了一家非遺泥塑館。
一進大門,就看到泥塑師傅正在忙碌。師傅將泥模慢慢拔高,拔得像杯子一樣,然后慢慢縮小瓶口,又用粗糙的手輕輕地撥動著,最終成了一個底窄中寬上窄的小花瓶。師傅在瓶口處反復用指甲來回摩挲著,讓瓶口成花邊形。我癡迷地盯著,短短幾分鐘,一塊軟泥就成了美麗而精巧的小花瓶。
經(jīng)不起誘惑,我和媽媽也開始了泥塑。
按照師傅的要求,我打開了轉(zhuǎn)盤,用手掌心輕輕地摩挲著泥坯,它很乖,細膩地從掌心劃過,像海綿一樣軟,又不失彈性,和普通泥土完全不一樣。我一邊捏一邊用手掌心把泥坯拔高,再小心地把它按低。
過了一會兒,我和媽媽的泥坯都已經(jīng)捏成了像碗一樣,現(xiàn)在開始掏洞了。我感覺快要成功了,很自信地就將大拇指伸了進去,泥膜居然破了。一回頭,看到師傅正聚精會神,內(nèi)心十分沉穩(wěn)地做著泥塑。我深吸一口氣,認真地捏了起來。這一次我耐心地聽著師傅講解,一點點摸索著。原來在用大拇指掏洞時,不能淘汰太多泥,只能掏半個關(guān)節(jié),底部必須留有厚度,不然就會出現(xiàn)剛剛的情況!
當媽媽和我把泥塑碗交給師傅時,師傅笑了,還沖我豎起了大拇指。
老師小評
小作者開門見山,敘述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先是觀摩師傅的制作,細致的動作描寫,仿佛這位師傅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接著是自己上陣,心理活動展現(xiàn)出泥塑的不易。
【作者系上海楊浦雙語學校六·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張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