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領導干部:“要守住交往關,交往必須有原則、有規(guī)矩,不斷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比俗鳛樯鐣某蓡T,相互間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交往關系,黨員、干部也不例外。
正常、適當、有原則地交往,不僅可以調節(jié)情緒、放松身心,而且可以交流思想、開闊視野,有利于自我完善和提高。但人情之中有原則,交往當中有規(guī)矩。領導干部作為治國理政的“關鍵少數(shù)”和全黨全社會的表率,交往不單純是個人私事,更是關乎能否秉公用權、廉潔用權、依法用權的大事,必須牢記一個“慎”字、做到一個“善”字、追求一個“益”字,講原則、有規(guī)矩、守底線。
“慎”就是交往要慎。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謹言慎行,他在家書中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并告誡家人“擇交是第一要事”。交友之道,古今相通。身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嚴格交往的原則,思之又思,慎之又慎,哪些人該交,哪些人不該交,應該心中有數(shù)。
長期以來,因交往不慎導致落馬的官員不乏其人。從他們痛心疾首的懺悔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與其說是“交往”,不如說是“交易”;一旦有了交往,交易的大幕便由此拉開,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味的感情與日俱增,“友誼的小船”在背離初心的航道上漸行漸遠,最終東窗事發(fā)、身陷囹圄、追悔莫及。這樣的教訓可謂多矣!
“善”就是要擇善而交。曾國藩曾說:“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不惟無益,且大有損?!比嘶钜皇?,不能沒有朋友。但凡事都一個“度”,領導干部交往,既不能喪失原則“遍地是朋友”,也不能囿于原則“老死不相往來”,必須做到既“慎”又“善”;“慎”是前提、是規(guī)矩,“善”是關鍵、是境界。這里的“善”,就是要擇善而交、擇良而處、擇莠而除。
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墨子告誡世人:“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墨子·修身》)交往必須遠離各種“小圈子”“小兄弟”,遠離那些“不足與友”“不足與游”的人,始終保持社會交往的清爽、純潔;要重德、重情、重原則,讓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始終洋溢著清風、充盈著正氣、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益”就是要益身心、利事業(yè)。領導干部交往,必須以事業(yè)為重,堅持原則,守住底線,遠離“獵手”,防止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捧殺、“圍獵”。要棄私而唯公,棄偽而求真,堅決杜絕那種虛于應酬的空泛之交、吃吃喝喝的酒肉之交、拉拉扯扯的圈子之交、投桃報李的勢利之交,堅持從工作出發(fā),從事業(yè)出發(f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fā),以德會友,以友輔仁,多同普通群眾交朋友,多同基層干部交朋友,多同先進模范人物交朋友,多同專家學者交朋友,并從與他們的真心交往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以交往交流感情、裨益身心,以交往交流思想、凝聚共識,進而推動事業(yè)發(fā)展。
(作者系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