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圖書二維碼的應用現狀進行總結、歸納和展望?!痉椒ā繉D書市場調研和掃碼數據分析。【結果】圖書二維碼與圖書類型、圖書生產、數字資源之間具有相互關系?!窘Y論】圖書二維碼的應用方式和建設模式,供圖書編輯和發(fā)行人員參考。
關鍵詞:圖書;二維碼;掃碼;市場調研;數字資源" " " " " "中圖分類號:G25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3)02-087-05"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3.02.017
本文著錄格式:田杰星 . 圖書二維碼應用現狀調研報告[J].中國傳媒科技,2023(02):87-90,103.
1.二維碼在圖書上的應用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常見的二維碼為QR Code,QR全稱Quick Response,是近幾年來移動設備上超流行的一種編碼方式。二維碼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二維碼的應用范圍廣泛,主要有商業(yè)活動、網絡鏈接、信息讀取等。二維碼印制在圖書上的主要應用是網絡鏈接。圖書配套二維碼指向一個網絡地址,像一條通道,將紙質圖書引向數字資源。數字資源具有表現形式豐富、信息量大、擴展性強、共享性強的特點,打破傳統(tǒng)圖書版面的局限,讓圖書的內容有延伸性和多樣性。圖書二維碼通過視音頻、圖文等多媒體的形式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圖書內容,獲得更好的閱讀延伸和互動體驗。[1]
目前圖書二維碼的應用方式主要分為3個類型,一是鏈接圖書的配套數字資源,包括數字資源本身、數字資源網站(平臺、App)等,讀者在掃碼后能夠直接獲取有關圖書內容的數字資源;二是鏈接到出版社、作者、編寫團隊、工作室的微信公眾號、企業(yè)網站(平臺、自建App)等,能夠起到對讀者引流、宣傳的作用;三是通過掃碼后的相關操作,進行讀者身份識別、獲取讀者信息,用于出版社、社群、編寫團隊、企業(yè)等與讀者進行雙向互動。[2]
2.圖書二維碼市場調研
筆者在北京圖書市場的多個線下書店按照預先設定的方式抽取圖書,針對圖書配套的二維碼進行觀察、測量、掃碼測試得到以下的調查結果。
2.1" "圖書二維碼所屬的圖書類型
筆者選擇5個常見的圖書類型,在每個圖書類型中隨機抽取100或50個品種,統(tǒng)計該類型圖書是否配套有二維碼的品種數。
1.抽取各類圖書中配套二維碼的平均比例為40.75%,調查結果中顯示四成以上的圖書都配有二維碼。
2.教材、教輔類圖書配有二維碼的比例最高,考慮到教材、教輔類圖書會配套有大量考題、試卷答案,并且一般有防盜版的要求,因此在圖書上使用二維碼的方式去鏈接數字資源是一個低成本、便捷,且較為安全的方式。調查結果中五成以上的教材、教輔類圖書都配有二維碼,而且多數圖書上都配有多個二維碼;掃碼后鏈接的內容包括試題、答案、教師或教育機構的公眾號、教學視頻、英語音頻等,可見鏈接內容還是非常豐富的。[3]
3.調查結果中,文學類、其他綜合類圖書配有二維碼的比例較低,可能是由于文學類圖書的內容相對獨立,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一般不需要其他數字資源內容來作為補充,即使偶見在圖書上配有二維碼,也多是作者、出版社、工作室的公眾號,主要對讀者起宣傳和引流的作用。
2.2" "圖書二維碼的印制
筆者在調研中抽取的400種圖書里,對配有二維碼的163種圖書進行進一步觀測,主要是對圖書二維碼的印制位置、大小進行觀察、測量和統(tǒng)計,得出以下調研結果。
2.2.1" 二維碼印制位置
由表2可見圖書二維碼印制位置最多的是封四,其次是封一、封二、書脊、圖書內頁部分。在圖書封一上印制二維碼的品種不多,可能是考慮到圖書封面的美觀及突出圖書主要內容的原因;在圖書護封、書脊上印制二維碼的多是作者、編寫團隊、出版機構的公眾號。由于大部分圖書有塑封,筆者不能直接觀察到圖書內文二維碼的情況,所以抽取到圖書內文配有二維碼的只有18個品種,并不能代表整體的情況;如果按照塑封圖書占比70%以上推算,估計有四成左右的圖書在內文上是印制有二維碼的。
2.2.2" "二維碼的大小
由表3調研數據可以看到,圖書二維碼的大小并沒有規(guī)律可循,一般來說尺寸在0.7cm×0.7cm-3.4cm×3.4cm之間,具體根據圖書的排版設計需求進行調整。
不過也可以觀察到一般二維碼的大小是邊長大于1cm且小于2cm。二維碼印制太大會影響圖書封底、封面、正文等位置內容的正常閱讀使用,當二維碼邊上在1cm以上時,便于讀者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掃碼操作,所以二維碼邊長尺寸在1cm以上且小于2cm的是占絕對主流。
2.2.3" "二維碼色彩與形狀
由表4中調研數據可以看到,圖書二維碼的印制色彩常見以單色為主,如果在圖書封面上印制的二維碼,彩色也是較為常見的。
可以看到五成以上圖書的二維碼圖形中帶有Logo,二維碼圖形中的Logo一般是出版社、編寫團隊、第三方網站(平臺、App)的品牌標識。采用特殊形狀的二維碼較為少見,可能是考慮到讀者掃碼習慣,為了便于掃碼操作,一般采用常見的正方形二維碼的印制形狀。
2.3" "圖書二維碼的鏈接內容
筆者在抽取的400種圖書中,對配有二維碼的163種圖書的二維碼進行掃碼,查看二維碼鏈接的內容,并對其進行觀測、統(tǒng)計。
2.3.1" "數字資源內容是否付費
筆者掃碼后,測試到圖書二維碼鏈接的內容,統(tǒng)計表明約有一半以上的圖書品種的二維碼鏈接需要付費方式獲取數字資源,主要有以下幾類。
書鏈App(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Rays技術(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有贊微店(吉林美術出版社);
微信公眾號(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第三方資源平臺(湖南文藝出版社、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企業(yè)App(中信書院);
出版社自建網頁(人民郵電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由表5可見,圖書二維碼鏈接到免費的數字資源較為稀少,付費數字資源占絕大多數,是免費資源的12倍以上。只有不到一成的圖書二維碼能夠提供有實質內容的數字資源,而且主要集中在實用性較強的教材、教輔、旅游、美食等類型的圖書。[4]
2.3.2" "鏈接平臺的類型
筆者掃碼后,觀測到二維碼鏈接到的平臺按建設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鏈接到出版社自建的網站、平臺或App(中信書院、湖南文藝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2.鏈接到第三方網站、平臺或App(人民郵電出版社);
3.關注出版社公眾號(人民郵電出版社:“音樂教程分享”“數藝社”等);
4.關注第三方公眾號,包括作者、編寫團隊或工作室公眾號。
從表6可以看出,圖書二維碼鏈接到出版社、作者、工作室等的公眾號是當下的主流方式。這種做法可以對讀者起到一定的宣傳、引流作用,而且維護運營成本較低,但是讀者一般無法獲得有效的數字資源。
同時可以看到,圖書二維碼鏈接到第三方平臺(網站、App、公眾號)比鏈接到出版社的自建平臺的品種數要高一倍以上。
由于出版社開發(fā)、建設、運營、維護平臺(網站、App、公眾號)等需要技術力量、持續(xù)資金的投入、硬件和網絡安全性的保證,一般來說投入的精力和資金較大,所以規(guī)模不大的出版社或出版企業(yè)往往不會采用這種方式,而是將數字資源交給第三方平臺(網站、App、公眾號)進行發(fā)布。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時需要注意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數字資源的版權所有問題,二是利潤分成,三是第三方平臺的安全性、風險性和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
數字資源的版權所有和利潤分成問題,出版社可以通過與第三方平臺簽署相關協議或合同進行詳細的約定。第三個問題由于運營、內容更新的不可控,出版社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不可能實時對第三方平臺的全部發(fā)布內容進行審讀和監(jiān)控,一旦出現網絡攻擊、停止提供服務的問題,或發(fā)布內容中出現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往往束手無策。所以在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問題上一定要慎重考慮,對第三方平臺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核和考量,如果確定要進行合作,建議預先將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也一并在協議或合同中進行詳細的約定,劃分清楚責任主體,主動規(guī)避出現問題后的相關法律責任。
3.圖書二維碼掃碼數據分析
筆者針對所在工作單位自2022年7月至10月的圖書二維碼的掃碼數據進行分析,并抽取掃碼次數在前100位的品種,結合圖書類型、生產周期,得出了以下表7的數據供參考和分析。
3.1" "掃碼率與圖書類型的關系
根據調研數據,科技類圖書、教材、大眾類圖書的二維碼掃碼率比例,與制作二維碼的圖書類型品種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教材、科技類圖書制作配套二維碼的品種比例較高,所以教材與科技類圖書的掃碼率也比較高。
3.2" "掃碼率與圖書出版時間的關系
出版時間在6個月內的圖書二維碼,平均掃碼率占56%;出版時間在6~12個月內的,平均掃碼率占33%;出版時間一年以上的,平均掃碼率占11%。出版時間包括圖書的重印出版時間。
根據調研數據,圖書出版時間在6個月內的新書二維碼掃碼率高,這與圖書的銷售特點是一致。銷量高的、重印次數多的圖書獲得掃碼率較高。重印圖書較新書的發(fā)行量大,讀者的掃碼率較新書高,尤其是多次重印的暢銷書,讀者的掃碼率更高。筆者進一步走訪調研圖書相關的責任編輯后發(fā)現,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圖書編輯如果根據圖書的重印情況定期更新數字資源,能夠使讀者不斷獲取的最新、最有實用價值的數字資源內容,不僅讓二維碼的掃碼率大幅攀升,而且能夠增加對讀者的黏附,以獲取穩(wěn)定的讀者群體。
3.3" "掃碼率與數字資源類型的關系
根據表7的調研數據,視頻類的數字資源是二維碼指向數字資源中所占數量最多的,占到85%以上;音頻其次,占到10%以上;圖片、PPT、PDF、Word文檔等占比較少。
筆者分析是由于視頻資源能夠充分地發(fā)揮數字資源的優(yōu)勢,表現形式豐富,獲取方式也簡單、直觀,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更加受讀者的歡迎,所以采用這種形式數字資源的圖書較多,同時掃碼率也較高,獲得了很好的受眾效果。
進一步分析,如果按照視頻時長分類進行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3分鐘以內視頻觀看率為35%,3分鐘至6分鐘的視頻觀看率為56%;6分鐘至15分鐘的視頻觀看率為7%,15分鐘以上的視頻觀看率僅為2%。由此可見,編輯或作者團隊在制作配套的數字資源視頻時,如果將視頻內容的時長控制在6分鐘以內可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通過走訪讀者,得到的反饋也是很積極的。
4.圖書二維碼應用展望
4.1" "改善圖書二維碼的應用現狀
二維碼技術由于其呈現效果簡單明了,使用方式方便直觀,承載內容豐富多樣,已然成為傳統(tǒng)出版單位的新救星,被譽為“傳統(tǒng)紙媒數字化的橋梁”。二維碼在圖書出版中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但在其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作為出版從業(yè)人員,應積極探索其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探討解決對策,以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5]
4.1.1" "拓展二維碼的指向
二維碼的指向鏈接可以是儲存巨量的相關數字資源內容,打破了圖書在文字載體空間上的不足;數字內容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文字、圖片、視音頻等,還可以沖破傳統(tǒng),從在線互動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工夫。
根據上文中筆者的調查數據,當下主流的數字資源類型以視頻為主,其他類型的資源為輔,首先可以利用好數字資源的擴展性,融合多種類型的數字資源,使其發(fā)揮不同資源各自的特點,形成更大的合力,并且在互動方式上進行多種方式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深入讀者群體進行調研,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當下讀者的話語權日漸增強,圖書編輯希望能夠通過互動渠道獲得更多讀者關于圖書的閱讀體驗和意見反饋。在線互動是能夠吸引潛在讀者、黏附目標讀者的一種有效方式,在線互動的即時性也能夠幫助讀者及時向編輯或出版社反饋自己的使用心得,并且提出改進意見。這種積極的反饋,能夠幫助編輯及時完善圖書的紙面內容和數字資源內容;反過來也可以促進讀者在社群中找到群體歸屬感,進一步增強讀者的黏性。
4.1.2" "強化數字資源的內容供給
根據筆者的調研數據,現在市面上的圖書二維碼,能夠給讀者直接提供實際、有效的數字資源內容的品種占比不到一成,其余的二維碼鏈接多為網店銷售或公眾號鏈接,這就造成了當下圖書二維碼的雞肋局面。[6]
編輯與作者、工作室加強協作,在有效數字資源的設計和制作上加大投入,同時充分利用好圖書的生產周期,在新書出版、暢銷書重印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做足文章,力爭為讀者提供最新、有實際價值的數字資源,切實提高圖書二維碼掃碼率和有效掃碼,牢牢地抓住讀者。
同時在數字資源內容上,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精準定位的原則。提供給讀者的數字資源要多些干貨、少些套路,做到精準、豐富、實用、便捷,讓讀者感受到圖書二維碼的優(yōu)勢。[7]
4.2" "圖書二維碼的建設探索
4.2.1" "建設圖書二維碼管理平臺
有條件的出版社可以建設新型圖書二維碼管理平臺,管理平臺能夠集成不同資源載體,并可進行管理操作,包括:數字化資源、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在管理平臺上,能夠對出版社多個微信公眾號進行管理,包括消息推送、配套資源的編輯、更新等操作,對讀者信息的管理等。同時可以將各類數字資源與圖書、公眾號進行關聯,實現在線生成圖書二維碼,在線編輯管理數字資源的功能。注意出版單位在自建平臺集成不同資源載體時,需要與二維碼鏈接的資源載體中的數字資源制作者、團隊或工作室簽署版權所有協議。
4.2.2" "開發(fā)多種形式的線上互動
開發(fā)多種形式的線上互動吸引讀者,這里所說的開發(fā)工作,一般是在出版社自建的網站、App上進行的。出版社在自建網站、App上進行開發(fā)的優(yōu)勢,一是可以有效保障數字資源的安全性,二是可以將讀者的用戶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研究用戶的需求,并及時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來更新數字資源。[8]
比如,在線答題、查詢,都是很好的在線互動方式??梢栽O計、開發(fā)在線答題模板,讀者掃描圖書二維碼后,通過系統(tǒng)驗證用戶身份,再進行在線答題,并記錄成績;還可以開發(fā)依托于微信公眾號的付費查詢功能,按照圖書的內容進行匯總、整理數據,同時完成在線付費查詢功能。[9]
4.2.3" "一書一碼
一書一碼指的是,在每一本圖書上印制或粘貼唯一對應的二維碼,作為此本圖書的身份識別碼。購買此本圖書的讀者,掃碼進入資源平臺、App獲取數字資源。出版社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打擊盜版,為讀者提供有效的數字資源[10];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資源平臺、App獲取讀者的信息,實現精準營銷,并且及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運營策略,以提供滿足讀者需求的數字化產品。
[1]桑國磊.二維碼在圖書出版中的運用流程探析[J].信息科技,2022(9):17-19.
[2]鄒貞,陳玲. 二維碼在傳統(tǒng)科普圖書富媒體出版中的應用[J].青年記者, 2020(2) :106-107.
[3] 柳晨.論二維碼在紙質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出版廣角,2016(1):64-65.
[4] 張長舉. 基于二維碼技術的融合出版策略探究[J]. 傳播與版權, 2020(5):140-141+144.
[5]王紅燕.淺析二維碼在圖書出版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傳媒科技,2021(7) :62-64.
[6]趙致真.圖書配二維碼,可以實現全媒體出版嗎?[N].中華讀書報,2018-09-19(006).
[7] 吳學安.別讓圖書二維碼步入“歧途”[N].中華讀書報,2019-06-12(008).
[8] 周舟. 二維碼在“雙一流”高校學報中的功能應用[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9(6):11-125.
[9]田鵬. 教輔圖書內容二維碼的發(fā)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出版廣角,2015(4):99-101.
[10]王銳芳. 基于二維碼加密的圖書防偽識別研究與設計[J].無線互聯科技, 2019(15):51-54.
作者簡介:田杰星(1981-),男,河北,化學工業(yè)出版社有限公司,網絡部網絡運營主管,研究方向為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與運維、圖書配套二維碼的應用與擴展。
(責任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