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道中常常能見到光滑無鱗、長著兩根胡須的鲇魚,有些人認為它以吃垃圾為生,是“垃圾魚”,毫無營養(yǎng),是這樣的嗎?
“鲇”字源于此魚體表黏液發(fā)達,“其涎粘滑”。鲇魚有發(fā)達的黏液腺,并且沒有鱗片。
“吃垃圾”的鲇魚也是有的,名叫革胡子鲇,又叫埃及塘鲺,有著非凡的生命力。這種魚不畏高溫與缺氧,哪怕是在化糞池中都能優(yōu)哉游哉。而擁有這樣絕地求生技能的鲇魚在我國獨此一家。
其余的鲇魚包括我們本土的塘鲺魚(棕胡子鲇)都喜歡干凈的水體。如果水質惡化,它們就算不死也會過得很艱難,因此從衛(wèi)生水平上來看,食用它們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