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et Juliette )沿襲了法國音樂劇制作時專輯先行的傳統(tǒng),在正式演出前發(fā)行了推廣單曲《愛》(Aimer)和《世界之王》(Les Rois Du Monde),占據(jù)了當時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列。音樂劇初版于2001 年正式登上舞臺, 由達米安·薩格(Damien Sargue)飾演羅密歐,希西莉亞·卡拉(Cécilia Cara)扮演朱麗葉,演出獲得巨大成功,風靡全球。當時青春靚麗的兩位主演也成為諸多法語音樂劇觀眾心中的白月光。一頭長發(fā)飄飄的達米安熱烈而張揚,一顰一笑扣人心弦,完美詮釋了觀眾心目中的羅密歐;而希西莉亞演繹的情竇初開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少女朱麗葉也讓人難忘。在2012 年和2018 年,《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經(jīng)兩度獻演上海文化廣場,觀眾反響熱烈。2023 年,該劇開啟中國巡演季,初版的兩位主演應邀再度出演羅密歐與朱麗葉。此番于6 月2 日至11 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的版本主要依據(jù)2007 年的復排版進行編排。該版本彌補了初版在戲劇情節(jié)鋪墊和銜接上的不足, 同時加強了對配角茂丘西奧和提伯爾特的刻畫。
至死不渝的愛情
音樂劇融入了許多現(xiàn)代思想,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羅密歐和朱麗葉對自由戀愛的向往,無疑也呼應了現(xiàn)代青年的婚戀觀點。從劇情銜接上看,上海演出版本凸顯了父母安排婚姻的強勢,為朱麗葉的假死和后來二人的殉情悲劇進行了鋪墊。如凱普萊特夫人第一次在《你應當結婚》(Tu Dois Te Marier) 中對朱麗葉提及婚姻時,態(tài)度嚴厲。夫人對婚姻具有清醒的意識,試圖讓朱麗葉服從父母安排。朱麗葉卻希望擁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這一幕以舞蹈凸顯母女間的沖突。起初兩位替身舞者模仿母女在現(xiàn)實中的動作,后來母女二人駐足談心,扮演女兒的舞者仍在臺上快速旋轉起舞,仿佛在抗拒女性與生俱來的命運,放大了朱麗葉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接著朱麗葉通過《一天》(Un Jour)抒發(fā)對真正愛情的憧憬,戲劇結構更為連貫,呼應她在下半場的《明天》(Demain)中再次拒絕同帕里斯聯(lián)姻。初版在蒙太古夫人向班伏里奧詢問羅密歐的去向后就安排了《一天》登場,羅密歐和朱麗葉在演繹此曲時僅僅表達了年輕人對愛情的向往,不涉及朱麗葉對母親意志的反抗。
在呈現(xiàn)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時,舞臺善于將不同的時空并置,打破單一時空的限制,增強戲劇性表達。如《一天》中,朱麗葉與羅密歐尚未相識, 舞臺上的道具墻同時呈現(xiàn)了朱麗葉的閨房與羅密歐休息的臺階,讓他們隔空對唱與重唱,預示未來的相遇和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定情后,去教堂請求勞倫斯神父施予援手,為他們主持婚禮。同時朱麗葉也在閨房里祈禱,與羅密歐再度隔空合唱,表現(xiàn)二人心意相通和締結婚姻的美好愿望。復排版增添了《祈禱》(On Prie)一曲,眾多舞者加入身處不同空間的朱麗葉與羅密歐的合唱。一些舞者起舞, 另一些則跪在臺上雙手合十祈禱,猶如古希臘悲劇中的歌隊,烘托了踏上流放征程的羅密歐與即將吞下假死藥的朱麗葉對未來的迷茫和希冀。遺憾的是, 此次上海巡演版刪去了這首歌。兩位主角最后殉情時,舞臺重現(xiàn)了他們生前和朋友的對話以及戀愛時的對白,襯托現(xiàn)實的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音樂堪稱經(jīng)典,融合了古典及搖滾風格,并在多處安排了男女主角的重唱來表現(xiàn)其愛情。除上文提到的《一天》和《祈禱》之外,還有兩人互訴衷腸定情的《陽臺》(Le Balcon)、結婚時合唱的《愛》和依依惜別前的《云雀之歌》(Le Chant De L’Alouette)等,既有音色對比,又抒發(fā)了深情。此次上海演出時還刪去了兩人在舞會上一見鐘情時合唱的《幸福的愛》(L’Amour Heureux),改為臺詞念白,并刪去了羅密歐在流放途中思念朱麗葉的《沒有她》(Sans Elle),這些刪改對于具有初版情結的觀眾而言是一種遺憾。制作人兼作曲捷哈· 皮斯葛維克(Gérard Presgurvic)6 月10 日在上海文化廣場劇藝堂的訪談節(jié)目中提到, 他會將那些沒有起到推動作用的歌曲刪去,即使歌曲本身旋律動人。
舞臺主要通過獨唱與合唱的對抗來體現(xiàn)戲劇性沖突。如下半場的《明天》一曲凸顯了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的沖突,朱麗葉面對父母的逼婚,用獨唱與眾人的合唱抗衡。然而就連她一向信任的奶媽也加入了眾人逼婚的合唱中。朱麗葉孤立無援,萬分抗拒,不斷提高音調(diào),甚至發(fā)出一聲撕心裂肺的“不” (Non),最終淹沒在眾人的合唱聲中。獨唱與合唱的對抗也體現(xiàn)了愛與恨的博弈。如下半場的《我們在街上談論》(On Dit Dans La Rue)中,眾人指責羅密歐背棄家族,戀上仇人之女,羅密歐以獨唱抗衡茂丘西奧和班伏里奧的合唱,同時剖白自己對朱麗葉情有獨鐘的心境。在決斗一幕中,茂丘西奧與提伯爾特以及伴舞眾人都在歌頌戰(zhàn)斗,唯有羅密歐沖過去勸架,并極力提高聲調(diào)進行勸阻。最終他的獨唱為眾人的合唱所淹沒,預示他對朱麗葉的愛不敵家族仇恨。最后兩人殉情,兩個家族言歸于好。舞臺上的演員同時唱起了《罪》(Coupables)與《愛》兩首歌曲,《愛》的旋律越來越強,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暗示愛戰(zhàn)勝了恨。
仇恨與死亡的命運
初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通過死神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悲劇與死亡的線索,并通過配舞演員的表現(xiàn)烘托劇情。如羅密歐與死神共舞的《我害怕》(J’ai Peur)一曲中,死神明顯占據(jù)主導地位,如鬼魅般操縱羅密歐的步伐和姿態(tài),預示了未來的不祥。死神由一位女舞者扮演,她身穿飄逸的白衣,幾乎無處不在,出現(xiàn)在兩大家族斗毆、男女主角墜入愛河并秘密結婚、茂丘西奧與提伯爾特在決斗中死去、朱麗葉吞服假死藥等場景中,操縱著眾人的行為, 沒有一句臺詞,卻彰顯了強烈的存在感。這一角色就象征著維羅納眾人無法逃離的“宿命”本身,彌補了初版劇情銜接的不足。所有角色的行為,無論出于愛還是恨,都在死神的控制之下。復排版增強了茂丘西奧與提伯爾特的人物刻畫,讓他們承擔了一部分仇恨和死亡的線索,弱化了死神的作用,凸顯了角色本身的悲劇性。
從戲劇沖突的發(fā)展看,初版中兩個家族的仇恨由來已久。如開場兩位母親演唱《仇恨》(La Haine)這一曲時,一道道光束投射在兩大家族的成員身上,他們或拉扯女舞者的頭發(fā),或將女舞者摔倒在地上,表現(xiàn)出家族間的宿仇。但下半場茂丘西奧與提伯爾特的決斗就缺少了鋪墊。上海演出遵循復排版本的安排,從一開始就在兩人之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并逐步凸顯兩人的矛盾。開場時他們分別代表蒙太古家族和凱普萊特家族針鋒相對,互相看不順眼,火藥味十足。兩人在舞會上也發(fā)生了肢體沖突,為最終的生死決斗進行鋪墊。此次演出進一步加強了配舞演員的肢體表演。在提伯爾特和茂丘西奧決斗時,眾多男性舞者脫下上衣為決斗助勢,烘托緊張氣氛。兩家之間的矛盾如火山般爆發(fā)。決斗后,提伯爾特和茂丘西奧相繼死去,臺上的男性舞者紛紛扛起了女舞者,模仿先前扛起兩人遺體的動作,凸顯仇恨的后果。
演出凸出了茂丘西奧的瘋癲氣質,暗示人物的死亡沖動。茂丘西奧是親王的親戚,一身紫色服飾表明他本應處于中立地位,但他卻堅定地站在身穿藍色服飾的蒙太古家族一邊,經(jīng)常挑釁提伯爾特。這一角色時而怪誕時而戲謔的演繹,也體現(xiàn)了原著的精神。茂丘西奧在《世界之王》結束后演繹了獨唱《我夢想》(Je Réve),肆無忌憚地大笑起舞,無拘無束又滲透了瘋癲氣質,暗示未來的死亡沖動。有了茂丘西奧的歌曲做鋪墊,羅密歐的《我害怕》緊隨其后,更為合理。原著中羅密歐的確帶有一種詩人般的憂郁氣質。但初版中的羅密歐在三人合唱完《世界之王》的歡快曲調(diào)后突然唱起《我害怕》, 人物心緒轉變略顯突兀,有些“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在決斗一幕還增加了茂丘西奧對提伯爾特挑釁的《瘋狂》(La Folie)唱段。茂丘西奧玩世不恭,游戲人間,他質問提伯爾特是否愛上了一個無法回應的女子。這一幕采用了“戲劇性諷刺”(dramatic irony)的手法,臺下觀眾都明白茂丘西奧提到的女子正是朱麗葉,茂丘西奧本人并不知曉這一點。這一問刺痛了提伯爾特的心, 成為他傷害茂丘西奧的重要動機。
茂丘西奧在舞臺上始終情緒外顯,而提伯爾特的心理刻畫只呈現(xiàn)給了觀眾,其內(nèi)心的愛恨沖突極具戲劇張力。原著中并沒有描繪提伯爾特對朱麗葉的情愫;音樂劇版中的羅密歐對提伯爾特而言既有家族宿仇的矛盾,又有奪愛之恨。創(chuàng)作者通過構建提伯爾特自身性格的矛盾增強了人物的悲劇色彩。提伯爾特并非臉譜化的反派,他脾氣沖動而暴躁, 自詡情人無數(shù),內(nèi)心最柔軟處卻為表妹朱麗葉留下一席之地。朱麗葉猶如高嶺之花,可以傾慕而無法靠近。復排版為提伯爾特增加了一首獨白歌,放大了他孤獨的內(nèi)心。更為巧妙的戲劇性安排是在帕里斯前來求婚時,提伯爾特假托帕里斯的意思提出, “但是現(xiàn)在我跪下來請求,請把朱麗葉嫁給我吧, 因為我愛她”,表達了他不敢袒露的心聲。他敵視前來求婚的帕里斯,更遑論仇人之子羅密歐了。上海演出版本利用舞臺語匯充分展現(xiàn)了提伯爾特的心理活動。其獨唱曲《這不是我的錯》(C’est Pas Ma Faute)原本安排在舞會結束后他游走在凱普萊特家眾人之間時演唱。但正式演出時這首歌安排在了舞會第二部分,羅密歐和朱麗葉及其他情侶如同雕塑般凝固在舞臺上。提伯爾特在臺上傾訴心聲,既有痛苦又有幾分自嘲自憐。此時音樂在進行,而劇情是停頓的。這一幕類似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里的《最后一支舞》——全部賓客靜止不動,死神前來邀請皇后跳舞。提伯爾特所經(jīng)之處,一對對戀人轟然倒下,他卻始終無法分開相擁而吻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暗喻二人情比金堅,同時也深深刺激了提伯爾特。提伯爾特對朱麗葉愛而不得,在瘋狂嫉妒心的驅使下決定與羅密歐進行生死決斗,卻被茂丘西奧阻攔。上海演出重新編排了提伯爾特與茂丘西奧決斗時的動作。他氣勢洶洶,刺傷茂丘西奧后仍對其進行粗魯?shù)奶叽?。然而在他發(fā)現(xiàn)茂丘西奧死去時,猶如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用力搓揉雙手,仿佛這樣便能擦干手上沾染的茂丘西奧的鮮血,這種前后反差的行為折射出其內(nèi)心脆弱的一面。
悲喜劇元素交融
相較于初版音樂,上海演出版本的音樂融入了更多悲傷的元素。比如初版的《你應當結婚》,這一曲風格歡樂,由凱普萊特夫人教導朱麗葉淑女的鞠躬和體態(tài),朱麗葉則表現(xiàn)了對愛情的懵懂。演出時該曲風轉為凄清哀怨,展現(xiàn)了兩種不同婚姻觀的沖突,預示了未來的悲劇。德奧音樂劇喜歡采用主導動機暗示劇情,法語音樂劇一般則依靠動人的旋律吸引觀眾。但此次《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演出版本運用了主導動機,如音樂通過主題變奏反映從生到死的轉換。劇中親王兩次演唱《維羅納》(Verone), 開場時聲音洪亮、氣息飽滿,充滿自信和威嚴。親王第二次演唱該曲是在下半場,茂丘西奧和提伯爾特相繼喪生,羅密歐被流放,朱麗葉的假死被家人當成身亡。親王孑然一身立于樓頂,語帶凄涼地再次唱起了《維羅納》,開場音樂的輕快節(jié)奏轉為舒緩,猶如親王無奈的嘆息。即便滿天夜空星光璀璨,親王權力在握,始終無法挽回逝去的青年的性命。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雖然以悲劇告終, 但這部劇仍然不乏歡樂的元素。從市場效應看,適當?shù)南矂夥湛梢砸鹩^眾的興趣,但也會影響劇情的連貫。法國音樂劇經(jīng)常在悲劇中引入喜劇元素,比如《搖滾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 - L’Opéra Rock )中舉止滑稽的反派瓦勒里男爵夫婦?!读_密歐與朱麗葉》也融入了一些喜劇色彩,比如奶媽替朱麗葉聯(lián)絡羅密歐時受到其好友的戲弄,以及勞倫斯神父調(diào)侃羅密歐又愛上了哪個羅莎琳。此次上海演出時,在《世界之王》開始前,親王還會帶著侍女從側門進來在座位席過道處跟觀眾打招呼,歡迎大家來到“維羅納”。
法語音樂劇具有返場傳統(tǒng),《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例外。上半場表現(xiàn)羅密歐及其好友意氣風發(fā)的《世界之王》成為最受歡迎的返場曲之一。復排版增加的返場曲《雙十年華》(Avoir 20 Ans)更是將歡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返場環(huán)節(jié)也是法語音樂劇演出不可或缺的部分,許多坐在前排的觀眾會與演員進行互動,參與合唱或贈送禮物。毋庸置疑,歡樂的曲風也會削弱這部劇本身的悲劇氣氛。如何在藝術性和市場之間進行取舍,也是法語音樂劇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單位:程夢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yè),碩士; 李彩薇,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jīng)濟人文學院法語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