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光伏板表面積灰會降低光伏發(fā)電效率,引發(fā)熱斑、腐蝕等問題,因此開展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提出了一個基于MobileViT模型的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方法,將光伏板的積灰狀態(tài)劃分為5個等級,并以此構(gòu)建了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評價模型。實驗表明,對于5個積灰等級,MobileViT-XXS模型的準確率為99.5%,精準率為99.6%,召回率為99.5%,每幅圖推理時間為2.1 ms。該方法能準確且快速識別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預計未來可以部署在無人機上輔助巡檢工作。
關鍵詞:光伏電池板;深度學習;積灰狀態(tài)識別;MobileViT
中圖分類號:TP391.41;TM61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3)14-0021-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3.14.005
0" " 引言
光伏電池板由于長期暴露在室外,表面容易積累灰塵,積灰會降低光伏發(fā)電的效率[1],引發(fā)熱斑[2]、玻璃破損[3]等現(xiàn)象。因此,開展光伏板積灰識別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的積灰檢測方法多是依靠測量光伏組件的電氣參數(shù),如胡義華等人[4]提出一種輸出電壓、電流掃描方法,對光伏板陰影遮擋進行診斷;陳詠濤等人[5]通過光伏組件的I-U、P-U曲線檢測光伏組件的陰影、短路等故障??梢?,傳統(tǒng)的光伏檢測方法都要以光伏組件的電氣特性作為依據(jù),只能間接識別積灰狀態(tài),無法滿足光伏電站對實時性和準確性的要求。
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光伏板積灰檢測提供了新思路,借助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擺脫對各種電氣參數(shù)的依賴。趙波等人[6]提出一種基于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與分析方法,ResNet50模型識別準確率達到81%,但輸入設備為固定的攝像頭,靈活性不足;Hanafy等人[7]利用KNN、RF、SVM等多種機器學習算法對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進行分類,最高準確率達到95.02%,但分類速度較慢,實時性有所欠缺。
以上學者提出的深度學習模型識別準確率較高,但識別速度較慢,需要較高的算力和大容量內(nèi)存,難以部署在低算力、內(nèi)存容量小的移動設備上。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MobileViT模型的光伏電池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方法,構(gòu)建光伏板積灰識別系統(tǒng),對不同積灰程度的光伏板進行識別。實驗結(jié)果表明,MobileViT模型在訓練數(shù)據(jù)量較低的情況下也具有良好的性能,推理速度快,符合光伏電站對實時性、準確性的要求。
1" " 識別系統(tǒng)實現(xiàn)與設計
1.1" " 光伏板積灰圖像特征分析
光伏板表面灰塵的主要來源是地表土壤顆粒和空氣懸浮顆粒[8],通過靜電吸附、物理黏附等方式附著在光伏組件表面,形成難以清除的積灰。光伏電池板的積灰圖像如圖1所示。圖1(a)中,空氣和土壤中的顆粒輕輕附著在光伏板上,形成松散的灰塵,此類灰塵容易清掃,清掃后也不會留下痕跡。但圖1(a)中的灰塵若不及時清掃,經(jīng)過自然降水的沖刷,容易形成較多痕跡,如圖1(b)所示,這類灰塵不易清掃,對光伏板有一定的危害。若長期不進行清掃維護,灰塵將在光伏板上形成結(jié)晶,牢固黏附在光伏板上,其形狀如圖1(c)所示。此類灰塵極其頑固,難以清掃,對光伏板危害極大,長時間不清除可能導致光伏板形成熱斑。
由光伏板的積灰圖像可知,光伏板的晶硅片多呈藍色、深藍色,導電柵格呈銀白色,與灰塵的形狀、顏色、輪廓等都有較大差異,可以利用深度學習圖像處理技術識別灰塵。因此,本文建立基于MobileViT模型的識別系統(tǒng),識別、分類積灰光伏板,為光伏電站制訂清掃計劃提供依據(jù)。
1.2" " 光伏板積灰識別系統(tǒng)設計
光伏板積灰識別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其中包括光伏板、攝像頭、中繼路由器、上位機等。攝像頭拍攝光伏板圖像后,將圖像通過中繼路由器上傳至上位機。上位機調(diào)用MobileViT圖像處理程序,對積灰圖像進行分類,然后確認是否需要清掃。
MobileViT深度學習算法是整個識別系統(tǒng)的關鍵,以下對MobileViT模型進行介紹。
2" " MobileViT結(jié)構(gòu)
2021年,蘋果公司提出了基于輕量化ViT(Vision Transformer)的MobileViT模型[9]。MobileViT模型既具備ViT[10]優(yōu)越的性能,也具備CNN網(wǎng)絡的輕量化優(yōu)點,能極大程度上減少模型參數(shù),對移動端友好,具備部署于移動設備的可能性。
MobileViT結(jié)構(gòu)如圖3所示。
MobileViT模型主要由MV2模塊、MobileViT Block模塊、卷積層、池化層等結(jié)構(gòu)組成。MV2模塊結(jié)構(gòu)見文獻[11],本文不再贅述。MobileViT Block模塊是核心部分,由局部表征模塊、全局表征模塊、融合模塊三部分組成,具體介紹如下。
2.1" " 局部表征模塊
2.2" " 全局表征模塊
2.3" " 融合模塊
3" " 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4種模型的訓練準確率如圖5所示。
由圖5可以看出,經(jīng)過50次迭代后,ViT-Base、MobileViT-XXS、VGG16、AlexNet的最高準確率分別為100%、99.5%、86.2%、80.3%。
利用測試集數(shù)據(jù)訓練,得到MobileViT-XXS模型的混淆矩陣,如圖6所示。其中,橫向數(shù)據(jù)對應百分比為召回率,縱向數(shù)據(jù)對應百分比為精準率。
由圖6可以看出,MobileViT-XXS模型對5種積灰等級的敏感程度不一,使得對這5種積灰等級的識別率存在差異,但整體偏差不大。
MobileViT-XXS與對照組模型的評估結(jié)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MobileViT-XXS的性能稍遜于ViT-
Base,在精準率、召回率和F1-分數(shù)上均優(yōu)于VGG16和AlexNet,最高精準率為99.6%,召回率為99.5%,說明MobileViT-XXS模型的泛化能力較好,能準確識別未知的樣本。
MobileViT由于具有CNN的輕量化特點,相比其他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的模型,在推理時間上和計算量上都更有優(yōu)勢。表2為MobileVit-XXS與其他模型的參數(shù)量、每秒浮點運算次數(shù)、推理時間對比。
如表2所示,MobileViT-XXS在每秒浮點運算次數(shù)上與基于CNN模型的AlexNet接近,推理時間約為2.1 ms,但參數(shù)量大大減小。MobileViT-XXS模型的參數(shù)量僅為ViT-Base的2.65%,每秒浮點運算次數(shù)僅為4.22%,整體表現(xiàn)更加輕量。VGG16和ViT-Base的模型復雜,參數(shù)量龐大,推理時間也相對變長。
綜合表1和表2可知,MobileViT模型具有準確率高、推理速度快、計算量小等優(yōu)點,可以精準、快速地識別光伏電池板積灰狀態(tài),避免了傳統(tǒng)的以電流、電壓和發(fā)電功率等電氣參數(shù)計算積灰影響的步驟,為光伏電站智能化運維提供了新的思路。
4" " 結(jié)論
(1)本文基于MobileViT模型,研究設計了一種光伏電池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的方法,建立了光伏板積灰識別系統(tǒng)。利用攝像頭采集1 316個數(shù)據(jù)樣本,進行了積灰狀態(tài)圖像識別實驗。實驗表明,MobileViT-
XXS模型在樣本數(shù)據(jù)量較少的情況下,也能擁有良好的識別精準率和推理速度,能準確、快速識別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
(2)不足之處:本文所采集的樣本圖片均經(jīng)過裁剪,剔除了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因此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今后需要收集更多復雜環(huán)境下的樣本,增強算法的魯棒性。
[參考文獻]
[1] 陳菊芳,沈輝,李軍勇,等.廣州地區(qū)空氣潔凈度對光伏電站的影響[J].太陽能學報,2011,32(4):481-485.
[2] 伊紀祿,劉文祥,馬洪斌,等.太陽電池熱斑現(xiàn)象和成因的分析[J].電源技術,2012,36(6):816-818.
[3] MADETI S R,SINGH S N.Online Modular Level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Grid-tied and Off-grid PV Systems[J].Solar Energy,2017,157:349-364.
[4] 胡義華,陳昊,徐瑞東.基于電壓掃描的光伏陣列故障診斷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30(增刊1):185-191.
[5] 陳詠濤,王瑞妙,樊曉偉,等.基于小波特征的ART神經(jīng)網(wǎng)絡光伏故障診斷[J].電力電子技術,2022,56(8):81-84.
[6] 趙波,廖坤,鄧春宇,等.基于卷積神經(jīng)學習的光伏板積灰狀態(tài)識別與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9,39(23):6981-6989.
[7] HANAFY W A,PINA A,SALEM S A.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Photovoltaic Panels Cleanliness Dete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19 15th Inter-national Comput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ICENCO),2019:72-77.
[8] 孟廣雙,高德東,王珊,等.荒漠環(huán)境中電池板表面灰塵顆粒力學模型建立[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4(16):221-229.
[9] MEHTA S,RASTEGARI M.MobileViT:Light-weight, General-purpose,and Mobile-friendly Vision Trans-former[J].arXiv preprint arXiv:2110.02178,2021.
[10] DOSOVITSKIY A,BEYER L,KOLESNIKOV A,et al.An Image is Worth 16×16 Words: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J].arXiv preprint arXiv:2010.11929,2020.
[11] SANDLER M,HOWARD A,ZHU M L,et al.MobileNetV2: Inverted Residuals and Linear Bottlenec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18: 4510-4520.
收稿日期:2023-03-27
作者簡介:蘇如開(1995—),男,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光伏智能清掃機器人系統(tǒng)設計。
通信作者:張志飛(1963—),男,湖南益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大系統(tǒng)魯棒性控制設計、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