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婷
(南昌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能源緊缺成為當今世界的重大危機,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超級電容器具有優(yōu)良的功率密度和較長的壽命周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電極材料是整個電容器的核心,直接決定超級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和整體性能。NiO 是一種最有潛力的電極材料,然而NiO 具有較低的容量保持率,這阻礙了其電化學性能的提升[1]。MnO2作為一種半導體材料,其電阻相較于其他金屬氧化物更大,這導致單一的MnO2作為電極材料會出現導電率低和充放電可逆性差等問題。為了解決MnO2導電率低的問題,科研人員將MnO2和高電導率材料進行復合,可以得到更好的電化學性能[2]。
本研究以泡沫鎳為基底,采用原位生長的方式制備NiO 電極,然后通過二次水熱法制備復合材料NiO∕MnO2,并對材料進行電化學性能分析和物相分析,以期為高性能電容材料的制備提供新思路。
泡沫鎳(賽博電化學材料網);氫氧化鉀(KOH,分析純,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二水合草酸(H2C2O4·2H2O,分析純,金山縣興塔化工廠);高錳酸鉀(KMnO4,分析純,上海試劑化學有限公司)。
1.2.1 鎳網的預處理。裁剪規(guī)格為1 cm×1 cm大小的泡沫鎳網,用稀鹽酸(1 mol∕L)超聲15 min,除去鎳網表面的氧化層,隨后再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重復上述操作,放入60 ℃干燥箱中,烘干2 h備用。
1.2.2 草酸鎳的原位生長。量取35 mL草酸溶液(4.5 mmol∕L)于反應釜中,并將處理后的泡沫鎳網置于反應液中,于120 ℃下反應8 h 后,用去離子水清洗2~3次后,于60 °C下烘干備用。
1.2.3 程序升溫煅燒制備NiO電極。將生長有草酸鎳的泡沫鎳網放入管式爐中,設置升溫速率分別為2 ℃∕min、5 ℃∕min、10 ℃∕min,最終達到溫度350 ℃,煅燒2 h,此時生成黑色富有細小孔隙的NiO電極。
1.2.4 無黏結劑NiO∕MnO2電極的制備。采用水熱法在NiO 電極的表面生長一層MnO2。MnO2的生長是模仿文獻報道進行操作的[3]。具體步驟如下:稱取0.379 2 g KMnO4固體溶于120 mL 去離子水中,室溫下攪拌15 min,配制成一定濃度的KMnO4反應液;移取18 mL配制好的KMnO4溶液轉移到25 mL四氟乙烯不銹鋼反應釜中,在120 ℃下反應4 h,之后將鎳網取出,用去離子水清洗2~3 次,放入干燥箱中于60 ℃烘干2 h。
采用X 射線衍射儀(XRD,日本理學Ultima IV),Cu靶Kα射線,掃描范圍10°~80°,掃描速率2°·min-1,在工作電壓40 kV、工作電流40 mA 的條件下對材料進行物相分析。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捷克TESCAN MIRA LMS)對產物的形貌進行分析。
使用CHI760E電化學工作站,以2 mol∕L 的KOH溶液為電解質溶液,采用三電極體系:Hg∕HgO 電極為參比電極、1 cm×1 cm 鉑片電極為輔助電極、所制備的電極為工作電極,進行循環(huán)伏安法(CV)、恒電流充放電法(GCD)測試。
NiO∕MnO2電極的XRD 譜圖如圖1 所示。在2θ為44.8°、52.1°和76.6°處的衍射峰歸屬于泡沫鎳基底材料的峰(Ni foam),與Ni(PDF # 04-0850)的(111)晶面、(200)晶面和(220)晶面相吻合。除此之外,在2θ為37.2°、43.3°和62.9°處也出現了衍射峰,分別對應NiO(PDF#44-1159)的(101)晶面、(012)晶面和(110)晶面,說明在泡沫鎳基底上生長有NiO晶相。但是MnO2的衍射峰并未出現,可能是因為MnO2的量相對較少。
圖1 NiO∕MnO2電極及泡沫鎳基底的XRD譜
為了進一步分析制備過程中電極表面形貌的變化,對所得電極進行SEM表征,NiC2O4電極的SEM如圖2 所示。NiC2O4晶體呈柱形結構,表面較光滑,顆粒整體較大,大小分布不均勻。NiC2O4煅燒后形成的NiO 電極,經過高溫處理后,泡沫鎳表面的NiO 很好地保留了其熱解前軀體的柱狀結構,但NiO 顆粒更為均勻,粒徑減小,排列更為有序,如圖3(a)所示。將NiO電極進一步放大得到圖3(b),由圖可知,此時柱狀結構表面呈現大量的裂痕,并且在裂痕之間伴有納米線狀物,貌似裂痕由納米線組裝而成。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NiC2O4熱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CO、CO2和水蒸氣等氣體,且熱應力集中。泡沫鎳表面MnO2的電極形貌如圖4 所示,MnO2呈現片層狀。NiO∕MnO2的SEM 如圖5 所示,此時NiO 仍然呈現柱狀結構,片層狀MnO2分散于NiO 柱狀結構中,形成NiO∕MnO2層級結構。
圖2 NiC2O4電極表面的SEM
圖3 NiO電極表面的SEM
圖4 MnO2電極表面的SEM
圖5 NiO∕MnO2電極的SEM
本研究采用三電極體系對上述電極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電壓窗口為0~0.55 V。升溫速率為2 ℃∕min時所制備的NiO、MnO2與NiO∕MnO2電極在掃描速率為10 mV∕s 的CV 曲線對比情況如圖6 所示。NiO∕MnO2復合電極的CV 曲線面積要遠大于NiO、MnO2電極。三種電極在電流密度為1 mA∕cm2的GCD 曲線對比情況如圖7 所示,計算出NiO∕MnO2電極的面積比電容高達1 313 mF∕cm2,而NiO、MnO2電極的面積比電容分別僅為313 mF∕cm2、473 mF∕cm2,這與CV結果相吻合,說明NiO∕MnO2復合材料具有較優(yōu)異的電容性能。
圖6 NiO、MnO2與NiO∕MnO2的CV圖和GCD圖
圖7 升溫速率對電極性能的影響
不同升溫速率下所制備的NiO∕MnO2電極在同一電流密度1mA∕cm2的GCD曲線如圖7(a)所示,充放電曲線基本對稱,說明電極材料呈現標準的贗電容特性和可逆性良好的氧化還原特性。同時2 ℃∕min 所得電極的放電時間最長,說明此條件下所制備的NiO∕MnO2電極的電化學性能最優(yōu)。
升溫速率為2 ℃∕min 的條件下所制得的NiO∕MnO2電極在不同掃描速率下所繪制的CV 曲線及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GCD 曲線如圖7(b)、圖7(c)所示。經計算可知,在電流密度為1 mA∕cm2、2 mA∕cm2、5 mA∕cm2、10 mA∕cm2、20 mA∕cm2下的面積比電容分別為1 313 mF∕cm2、1 247 mF∕cm2、1 127 mF∕cm2、1 018 mF∕cm2、873 mF∕cm2。如圖7(d)所示,由不同升溫速率下NiO∕MnO2電極不同電流密度下的面積比電容量對比情況可知,相對于升溫速率為5 ℃∕min、10 ℃∕min,2 ℃∕min 所得電極其倍率性能及電容量均有較大提高。
本研究通過二次水熱法制備復合材料NiO∕MnO2分級結構,有效提高了材料的電容性能,為鎳基電極的改性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