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作雷
從富陽到臨安有兩條線路可走,一是坐地鐵經(jīng)杭州市區(qū)中轉(zhuǎn)。另外一條是從新登古鎮(zhèn),乘坐開往三口鎮(zhèn)的汽車,經(jīng)松溪村,過板橋鎮(zhèn),在青山湖的牧家橋站再轉(zhuǎn)乘835路公交車到達。
我的兩位好友分別住在這方風水寶地,所以,臨安、富陽,我每來杭州,經(jīng)常來這里玩。
初秋時節(jié),丹桂飄香。車子在蜿蜒綿亙的山間公路上穿梭奔跑,公路邊隨處可見金燦燦的稻谷與高粱,農(nóng)家房前屋后的樹上掛滿了柑橘、棗子、紅柿,田里已經(jīng)有農(nóng)民兄弟在收割稻谷了,好想下車去幫他們割稻,體驗一把久違了的農(nóng)活。前面有一位大嫂在掘番薯,只見她一鋤頭下去,然后用力一撬一拉,好幾個紅紅的番薯從泥土里滾出來,那心情,你懂的。
終于等到了板橋站,我毫不猶豫地下了車,拿出手機,對準大銀杏先拍一張作紀念。只見這棵三人合圍的銀杏樹高高地越過三層樓頂,綠中泛黃的扇狀葉子迎風搖曳,高大挺拔的樹冠氣勢恢宏,像是一把綠蔭大傘為村民遮蔭蔽日,又像一位身穿綠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特立獨行于板橋路邊。片片開裂的褐色樹皮如老龍鱗一般,飽經(jīng)著歲月滄桑。樹腰掛著一個牌子,我走近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銀杏,樹齡500年。編號:018510600002,杭州市臨安區(qū)人民政府,2018年?!绷硗膺€有介紹銀杏的樹種果葉等藥用價值的文字,就像是給這棵樹頒發(fā)了身份證,成為重點保護對象。這真是一棵長青高壽、風霜雪雨全無懼的古樹啊!
不遠處有一幢三間開外的三層樓房,一位老人坐在那休閑。我現(xiàn)場采訪了他:“老師傅,您好!這是你們家嗎?”
“是的,你什么地方過來呢?”老人家精神不錯,微笑著說。
“我從富陽來,要往臨安走?!蔽矣盅a充道,“每次乘車路過,匆匆忙忙地看見這顆古樹,看不過癮。今天臨時下車,仔細觀賞。”
“看完銀杏后,你還要繼續(xù)坐車去臨安嗎?”老人家用較重的本地土話方言問我道。
“是的,我與臨安的朋友約好一起吃中午飯的。”我又問道,“您今年多大歲數(shù)呀?”
“我88歲了?!边@時,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老師傅指著她說:“這是我們家老太婆,她小我8歲,今年也有80歲了?!崩洗竽镄呛堑模稽c兒也看不出來是八旬老太的樣子。她還用手機加了我微信,網(wǎng)名“開心老太”,看樣子既是一個樂天派,又是一位夢想家。
屋前小院種滿了花卉盆景,其中有一盆獅子造型設(shè)計的假山盆景惟妙惟肖,一株長著十幾粒紅色果子的小枸杞樹巧妙地栽在假山一端當作獅子尾巴,很漂亮!每件盆景造型都很講究,屋后有個小院子里種滿了小白菜、蘿卜、蔥蒜、花菜等等,品種不少??磥?,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家庭,與皇家御花園有一比。另外,旁邊有一棵樟樹,一棵柏樹,聽說是老人小時候親手種的,也有八十多年樹齡了。
兩位八旬老人,樂觀開朗,淡泊名利,喜歡栽樹、種菜、玩盆景,這可能是他們建康長壽的秘訣。我羨慕地說:“大爺、大娘,你們和這棵古老的銀杏樹一起生活,家庭美滿,真是好福氣哦!”
老人看了我一眼,笑著說:“你也是一位有福之人?!贝竽锏钠胀ㄔ捴v得好一些,又幫著“翻譯”了一下。
這話聽得我心里溫暖,高興??磥斫裉斓綄Φ胤搅耍档?!
交談中得知,老師傅原來是一位村書記,后調(diào)任板橋鎮(zhèn)信用社當主任,姓周。老太太姓樓,原來在板橋鎮(zhèn)小學教書——怪不得普通話講得比周老好,家里花卉盆景養(yǎng)得也這么講究。
板橋多古樹,民間有高手。樓老師告訴我,這里以前是青山湖區(qū)域,一片汪洋濕地,這株銀杏樹從明朝開始就栽在那里了,是給河邊的小船系繩子用的。
大概這有一座人來人往的木板橋,所以才叫“板橋”的地名。當然,板橋岸邊肯定有才子佳人、風花雪月的浪漫故事,我下次再來,慢慢打聽。
“每逢深秋時節(jié),銀杏樹披滿金黃色的樹葉,一陣風吹過,下面灑滿了一層厚厚的金黃色的小扇葉,美麗壯觀,吸引了很多人觀賞?!睒抢蠋熍d致盎然地對我說。
這時,周老過來,拉著我的手說:“小伙子,你再到我們家后面看一下,那里還有兩株古樹哩!”望著黑黑的叢林,我心里有點兒發(fā)毛,又有點驚奇。
我跟著周大爺,一起走到后院山邊。只見有兩棵雙人合圍的古樹攜手而立,枝繁葉茂,亭亭向上,如兩頂充滿慈愛的大帳篷,春也溫馨,冬也溫馨。
我好奇地問道:“這兩棵樹正好是一對,像是一對生長在民間默默無聞的夫妻樹,它叫什么樹名呢?多少年了呀?”
“青柴樹,我們自出生會記事起,它們就已經(jīng)這么大了。聽祖輩說這兩棵樹也有一兩百年了?!鳖^發(fā)花白的樓老師的普通話咬字還很清晰,“你看,青柴樹上還結(jié)著一粒粒珍珠果,以前沒飯吃的時候,上輩們還拿這果子磨豆腐吃呢!”
又是飽經(jīng)風霜的古老大樹!相比于那棵孤獨的大銀杏,這一對青柴樹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風情。
我俯下身子,從地上撿起兩片青柴樹葉,一片是公,一片是母,夾在筆記本中,把恩愛帶回家。
一邊聽,一邊從包里拿出紙筆快速地記錄著,生怕忘記他們說的內(nèi)容,將重點亮點皆付筆端。今天真是大開眼界,不虛此行。
周大爺好客地說:“請到屋里坐,屋里坐。”這時,樓老師早已從廚房泡了一杯紅茶,款待我。
房間內(nèi)很清潔,各種好玩的東西擺放整齊。墻上掛著一個牡丹國畫鏡框,紅花綠葉,疏密有致,畫得很認真,比較有層次感。右上方題字:“吉祥如意,乙未年初,樓志芳畫,周耀根提”。原來他們還會書法繪畫!“提”字(應(yīng)為‘題)有誤,我向他們予以糾正,下次作畫時就不會筆誤了。這么大的歲數(shù),在那個年代,能寫字畫畫,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此麄兿矚g書畫,我把昨天在富陽寫生的兩張桂花畫送給他們當紀念,權(quán)當付了茶錢。他們看了很喜歡,像寶貝一樣趕緊藏在桌子的抽屜里。
我一邊聽他們講話,一邊看手表。因為我已與臨安的朋友約好吃中午飯,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是不能失信的。
這時,周老說:“小伙子別急,十分鐘后,我以前在信用社工作時帶出來的徒弟開車接我們?nèi)ヅR安市區(qū)玩,你正好乘坐我們的順風車去臨安吧!”88歲的老人思路敏捷,挺牛的。
“那太好了,不用再等公交車,即可直達臨安,正好把剛才玩的時間補回來?!蔽倚廊幌胫?,“今天總算是零距離觀賞了古樹,又沒有浪費時間,真好!”
不一會兒,一輛紫黑色金屬漆的德系越野車開來了。一位身穿綠色風衣的中年男子下車給二老打開車門,小地方能開上這么好的車也非等閑之輩。奇怪,又是湊巧,他的車子品牌、型號、顏色正好與我家的自備車一模一樣。這位兄臺也和我一樣喜歡穿綠色的衣服,志趣與我的所好略同,與他有相見如故的感覺。
平時大多是我駕駛著自備車讓別人坐,今天坐在副駕駛座上看著這位徒弟開同樣的車,好像自己一下子成了連升三級的領(lǐng)導(dǎo)!別有一番滋味。后排的兩位老者談笑風生,整個車內(nèi)其樂融融,我突然感受到,怎么覺得自己也像是周老的一個徒弟!
回首再看一眼那兩棵青柴樹,另一種感覺油然而生。這對淳樸善良、健康長壽、相敬如賓的老人,難道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對幸福恩愛的夫妻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