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楊仲凱的幾部短篇小說,被其中的《退伍新兵》打動,主人公雷寶是一名退伍兵,復員返鄉(xiāng)后,“新”生活卻讓他有些無所適從,“模糊的往事全都清晰起來,逼真得讓人有些怕?!蔽蚁?,作者之所以強調雷寶這個退伍兵的“新”,實際上是為了給主人公自己心理上的一種安慰罷了,全新的逃離、甜蜜、失戀、迷茫、忐忑、憂郁、壓抑、小確幸、貧富落差,無目的每天重復著“待業(yè)”“找工作”“自我一一否定”的過程,讓人揪心。
日本當代作家白石一文,在他的長篇小說《火口的兩人》中說過:“當巨大的外在世界崩壞時,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尋求生存之道。”雷寶的生活一直是平靜安穩(wěn)的,顯然也影響到他的處世心態(tài),成為整部小說中的時隱時現(xiàn)的一條暗線。我注意到,雷寶的人生節(jié)點非常簡單:他與初戀女生方米高考雙雙落榜,雷寶一個人悶在家,沒再去找方米,方米也沒有找雷寶,這場無疾而終的愛情發(fā)生后,他便去當了兵,想早早離開這座城市;幾年后,他退伍了,重新回到了原來的城市生活,內心深處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慵懶的感受,像做了一場夢,不知今夕何夕;他想早一天找到一份工作,于是一次次往街道辦事處的居民科跑,但街道辦只能讓他在家等結果。當找工作這件事變成一件天大的事情時,他帶著刊登著“養(yǎng)豬能手雷寶的先進事跡”的部隊小報再次去找街道辦,但是到了門口他忽然產生了一種沖動,工作不靠他們找了,他決定自主擇業(yè)蹬三輪車,當“板兒爺”。那么,雷寶這個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新兵能養(yǎng)活自己嗎?當他路過那些個無比熟悉的城市角落,路過他和方米初吻的地方,無數(shù)次產生他和方米、阿西、親戚們巧遇的鏡頭,他是如何完成從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過渡呢?作者沒有過多的交代,也沒有對主人公雷寶的未來生活好壞給讀者一個提示,對他的生活態(tài)度沒有任何評價,小說便戛然而止。
小說圍繞著“新”字展開了五條線索:一條是高中同學阿西如今當了一個房屋中介店的老板,一條是他和高中初戀女友方米的愛情故事,一條是他和戰(zhàn)友小三的入黨轉干的故事,一條是與街道辦事處的蘇科長交集的線索,最后一條線索尋找方米。每一條線索,都埋下了作者對主人公雷寶新的心理變化的伏筆,尤其是“雷寶尋找初戀女友方米”這一線索,作者沒有給出結果,那么方米找到了嗎?她和雷寶還能舊夢重圓嗎?種種猜測和情感發(fā)展的指向,不僅沒有削弱故事的完整性,反倒形成了整個故事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留白。幾年后,雷寶退伍復員,方米不知身在何處,兩個人就這樣走在互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上。
小說《退伍新兵》列舉了很多往事,紛亂龐雜,似有泥沙俱下的架勢,如果閱讀時不加以歸納和梳理,很難從作者營造的這種紛亂氛圍中找到故事的核心來。作者的敘事心態(tài)是氣定神閑、從容不迫的,有一點沈從文式的散文化敘事風格。小說和散文的文體各有優(yōu)缺,取長補短才是創(chuàng)作者的出路。每一種文學體裁,都有它的長處和妙處,關鍵在于作者如何選擇,沒有純粹的小說家,沒有純粹的散文家,有的,只有作者真實的情感和清澈見底的善良。從這一點來講,楊仲凱的小說沒有過多的炫技,語言也樸實,但他真實熱烈的情感一次次感染著我。
這里,雷寶疊“豆腐塊兒”被子、喂豬這一細節(jié),尤為可愛,把兩個新兵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描摹得生動有趣,逼真?zhèn)魃瘢?/p>
在新兵連時,日子很苦,雷寶疊被子“豆腐塊兒”疊不好。一聽見起床號聲,雷寶第一個跳起來,打背包手忙腳亂,人家都收拾好了,雷寶也還弄不好;好不容易弄好了,但跑在半路上的時候“盔歪甲斜”,背包散落一地。雷寶有股狠勁兒,慢慢追不放棄,甚至半夜睡覺不脫衣服,號聲一響,第一個從床上彈起來。等到適應了,新兵連就結束了,雷寶感受到了成長的喜悅。
這是雷寶的新鮮體驗。接下來:
雷寶被分配去喂豬,他沒有什么抵觸,覺得喂豬就喂豬吧。
和雷寶關系較好的,有個山東兵小三,對雷寶說,讓你去喂豬呀!
雷寶說,喂豬就喂豬吧。
喂豬,常常被看作是笨人干的活兒,聰明的人誰愿意干呢?雷寶感覺喂豬對于自己來說是一件新鮮事,他愿意干,愿意嘗試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山東兵小三眼里,雷寶你一個大城市過來的兵,卻干喂豬這等笨人才干的活,一點也不挑挑工種,這也太不正常了。
更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是下邊這段:
小三說,我分到導航連了,導航連行嗎?那些日子每當見到小三,小三問雷寶的第一句話都是,導航連行嗎?雷寶他們當?shù)氖强哲姡际堑厍?。雷寶也不知道導航連行不行,他只是覺得養(yǎng)豬還行,太陽光足時,雷寶喂了豬之后,就躺在豬圈旁,聽豬的哼哼聲,他逐漸聽出了韻味兒和樂趣。雷寶渾身被太陽弄得暖乎乎,熱燙燙的,豬糞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臭味兒很親切,和陽光一樣。
兩個人的對話非常精彩,各懷心事,所問所答顯然不在一個頻道上,山東兵小三當兵就是為了入伍提干、奔個好前程,而雷寶的想法,則是想早一天退伍回家。他在考慮自己以后的日子呢!對于雷寶而言,以后的日子畢竟也是新鮮的日子,還有什么比新鮮感更令人激動的呢?相比通篇營造出的悲傷氣氛,我感覺這一處的描寫充滿了暖色調。
另一處值得關注的,就是初戀女友方米。方米和雷寶高考剛剛結束的雨中相遇,充滿了偶然:
雷寶走出考場一時很惆悵。一個人回家,雷寶想,什么時能再見到方米,影子也可以。雷寶走著,忽然看見前面走著的那個人,那不是方米嗎?方米怎么就忽然出現(xiàn)在了前方呢?一前一后,除了雷寶和方米,那天那條路上就沒有別人。雷寶就猛跑幾步,濺起無數(shù)水花。
雷寶說,方米!
就見方米回頭,說,雷寶!
雷寶記得那天他吻了方米,他們就開始戀愛了,但是他們的戀愛隨著那個易折的夏天一起逝去。那個焦慮的夏天太短了,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
情景設計非常自然,符合兩個情竇初開的男生女生的心理。他們戀愛的故事太短了,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但接吻的那個地方、女孩的微笑,卻被雷寶記住了好幾年。以至于后來,他蹬三輪車路過那個地方時,情緒已經(jīng)平靜了許多:
雷寶覺得想起方米,自己好像不再那么心跳,往事過去了,一切都會重新開始。雷寶想,那個夏天自己為什么不能去找一趟方米?去問問方米的打算,和她商量一下接下來怎么辦。雷寶說自己,這些過去的事還要搗鼓到什么時候,拉好自己的車吧!但雷寶已經(jīng)盤算好了,轉過天來就去找阿西,問問阿西為什么那天會提起方米,問問阿西知不知道方米的消息,不管阿西做出怎樣出乎意料的回答,自己也都必須接受。
也就是說,他必須接受方米的現(xiàn)在,必須接受他和方米早已經(jīng)物是人非、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現(xiàn)狀,他和她已經(jīng)不是戀人關系,而是陌生人了。這樣一想,他對自己的這份新工作反倒坦然接受了,不再有這樣那樣的心理負擔。作者說“雷寶拿定主意,決定第二天就蹬著三輪車去,有什么了不起,不丟人。雷寶忽然又想起當年小三問自己,導航連行嗎,導航連行嗎?小三如愿以償?shù)禺斄耸抗?,自己也應該問問小三,蹬三輪行嗎?蹬三輪行嗎?”主人公雷寶通過一連串的疑問,猶猶豫豫的心理漸漸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創(chuàng)業(yè)路上,自己無比堅定的腳步。
不在往事中沉淪,就不會在往事中死去,而接下來的重點,是你如何從往事中走出來,走向更加自信、更加陽光的自己。楊仲凱的短篇小說《退伍新兵》雖然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也并不新鮮,但作品留給我們的啟示,卻遠遠不止“我退伍了,明天該干什么”“我究竟要不要放下我所有的往事,生活精彩繼續(xù)”這么簡單。
最后我還想說,繽紛的往事能帶給我什么樣的未來呢?能帶給我們什么呢?其實往事什么都給不了你,你只有走出往事,生活才不會停下暫停鍵,明天才會變得非常有意義。所以,感謝楊仲凱小說《退伍新兵》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
責任編輯:王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