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賤秀
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盵1]可見,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xiàn),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敏捷性、獨創(chuàng)性、深刻性、批判性。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多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以下是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初步探索。
一、立足課堂教學,精當提問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效率最突出的教學形式,是促進師生互動的重要方法。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的順利進行,把一個個問題拋給學生,有的問題設計得較簡單,有的根本沒有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就匆匆奪回話語權。一節(jié)課下來,始終是教師在講授,看上去把課文的內容分析得很透徹,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中,缺乏自身的體驗和思考,自身思維的主動性被忽略。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得不到培養(yǎng),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課堂教學應該是互動型的,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引領學生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形成主動的建構。所以,問題的設置要精當。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問題設計要適度
教學不是知識的填壓,大量的問題只會讓學生的頭腦處于被“轟炸”狀態(tài),“滿堂問”擠占學生思考的時間,抑制學生對于知識的欲求,何談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效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激發(fā)的前提和推力。為了在課堂上追求與學生有效的交流,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充分思考。刪繁就簡,控制問題的數(shù)量。圍繞教學目標,依據(jù)文本的重難點,設計主問題,進行有效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將學生的思維層層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刷子李》一課時,筆者緊扣主問題“你從哪感受到刷子李技藝高超”開展教學。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通過圈畫詞句、說一說、同桌合作畫一畫,來感受刷子李的動作嫻熟,來品析曹小三心理活動變化,體會作者如何通過正、側面描寫來表現(xiàn)刷子李技藝高超。通過學生的思考、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二)問題設計有廣度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方式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直接”提問方式,轉為“間接”提問,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更大、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已去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探究,在互動中靈活運用知識,發(fā)展他們思維的廣闊度。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閱讀鏈接和課外資料四人合作制作一份威尼斯的旅游攻略,然后上臺分享旅游攻略并說明理由。學生在討論“在威尼斯的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出行路線”等問題中,了解威尼斯的獨特風情,體會動靜結合的寫法。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可極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
(三)問題設計有深度
在教學中,為更好實現(xiàn)分層教學,教師還可以設計遞進式的問題,即契合課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提問。這樣在難度上照顧學情,在思維上層層遞進,步步聯(lián)系,有效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進行探究。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由淺入深,逐步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二、結合教學內容,言語實踐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課標指出:“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盵2]因此,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思維發(fā)展及口語訓練同步推進,課堂與課外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思維與口語統(tǒng)一訓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鼓勵學生質疑,激活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梢妼W生的質疑,能激活思維,促進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質疑,進而促發(fā)深入思考。如在開課時,可針對課題質疑;在文本學習中,可對內容質疑,對課文的特殊表達質疑;甚至還可以站在作者、編者的角度質疑,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問”策略單元,通過《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蝴蝶的家》《呼風喚雨的世紀》一個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提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從而激活學生思維。
(二)加強語言訓練,發(fā)展思維
思維發(fā)展與語言訓練難以分割,離開了語言,兒童的智力活動是無法進行的。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可通過擴大詞匯量、學習各種句式、開展片段訓練等方式,日積月累地發(fā)展語言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
1.閱讀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組織不同形式的言語訓練。第一學段的學生主要是詞語、句式的訓練,第二學段可以進行語言片段訓練,第三學段則進行篇章訓練,發(fā)展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2.口語交際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表達興趣。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路有條理地講出來,適當給予一些幫助和指導。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巡視時關注學生思維狀態(tài)。是否表達清楚了自己的想法?是否聽明白了他人的發(fā)言?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小組內想出了多少不同的方案?能否在大家意見不統(tǒng)一時開展辯論?還要對后進生進行個別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3.習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樂于表達。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多進行情境教學,通過開展活動、回顧場景、啟發(fā)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做到“我手寫我心”,鼓勵張揚個性“差異”,從而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情感性。
(三)發(fā)揮想象說話,創(chuàng)新思維
想象是在頭腦中對原有知識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毕胂竽艽蚱扑季S定勢、思維慣性和思維封閉,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想象是語文閱讀思維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技能。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在文本的空白處補充,在結尾處續(xù)寫,對文本進行改編等,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特別是童話故事的學習,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王國”單元,共安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那一定會很好》《一塊奶酪》,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學生編童話、寫童話打好基礎。
(四)進行概括、復述,訓練思維
在小學第二、三學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概括和復述能力。依托課文內容練習概括和復述,可以極大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創(chuàng)造性。
概括要求對文本進行精要的提煉。首先,要抓住文本的脈絡,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教學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好的方法。如寫事的課文,可以抓住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來概括;寫景的課文,可以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及景物特點來理清;寫人的課文,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來概括。其次,要學會借助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來概括。
復述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表達出來。不同學段的學生,復述的要求不同。第一學段要求能結合課文插圖等進行簡要復述;第二學段要求圍繞課文的關鍵內容,有條理地進行詳細復述;第三學段則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當然,“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是在不改變故事原意的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在練習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的復述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如孩子會怎么把織女被帶走的事告訴牛郎;還可以補充人物的對話,如牛郎和織女在天橋上相會時會說些什么。為設置懸念、吸引聽眾,還可以變換順序,如先講結局,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其思維能力。
(五)開展交流討論,增強思維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就要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在課堂上圍繞文本的疑難處、思維的開放處開展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活動。在這種集思廣益的思維訓練中,學生暢所欲言,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通過比較、對照、切磋,使思維能力潛移默化得到提高。
三、拓寬學習空間,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素養(yǎng)
思維的訓練,僅僅依靠課堂40分鐘的訓練顯然不夠,語文更要走向生活。我們要將思維訓練與課外閱讀、課外活動相結合,拓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平臺。
(一)從課內外閱讀中發(fā)展思維。書香校園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每個班級的學生都養(yǎng)成了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教師會結合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推薦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書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各種思維能力得到訓練,第二、三學段的同學還會做好讀書的相關摘記,積累好詞佳句。書籍類型多樣化、內容理解多角度、閱讀方式多樣化,從而全方面地鍛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在課外活動中發(fā)展思維。我們在校內也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第一學段主要有“你說我猜來識字”“成語接龍”“故事表演”“古詩誦讀”等,第二、三學段可以在課前三分鐘開展“講故事比賽”“每日新聞播報”“同學,我想對你說”“課本劇表演”等。每日的活動一般以班級為主,主要安排在每天的課前;每月,學??啥ㄆ谝阅昙墳閱挝婚_展各類語文主題比賽,全面提升學生思維素養(yǎng)。
教育大計,立德為本。作為新時代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當以“語”為媒,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注釋: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2022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頁,第5頁。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萬科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