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記載昭君出塞故事、銘文中兩次出現(xiàn)了“中國”字樣——國家一級文物昭君出塞銅鏡如此珍貴,卻經(jīng)歷了8年的“流浪”:2014年12月,何大羅等4人在一漢代土坑墓中盜掘出昭君出塞銅鏡,經(jīng)呂盛文等人多次倒手,最終轉賣給廣東富商鐘志。檢察機關依法介入偵查后,從多個維度深挖漏罪漏犯,查清文物犯罪鏈條,摧毀文物犯罪網(wǎng)絡,同時圍繞涉案文物追繳持續(xù)發(fā)力。最終,在這起特大倒賣文物案中,呂盛文、何大羅等21人被判處有期徒刑,總計1000余件文物被追回。
作為被追回的文物之一,國家一級文物海獸葡萄鏡被非法 “修復”的遭遇也引起了檢察人員的注意。經(jīng)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023年6月1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對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全部予以支持。同年10月,這起特大倒賣文物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文物局評為依法懲治文物犯罪典型案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發(fā)揮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職能,以法治力量服務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是檢察機關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體現(xiàn)。
昭君出塞銅鏡是目前已知最早記載昭君出塞故事的文物,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