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佩,孫昭睿,梁祥祥,宋斐
1.連云港市中醫(yī)院 兒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連云港市中醫(yī)院 急診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3.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種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1]。以病毒多見,細菌感染占20%~30%,以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常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是兒童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2]。臨床癥狀可持續(xù)7~10 d,主要癥狀包括發(fā)熱、頭痛、咽痛、噴嚏、鼻塞流涕等[3]。雖然是局限于上呼吸道的一種自限性疾病,但反復發(fā)作可導致患兒機體免疫能力降低,同時可能引發(fā)其他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對患兒造成嚴重影響[4]。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菌增加,單純的抗生素治療可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5]。清開靈顆粒具有清熱解毒、退熱、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呼吸道病菌的繁殖,從而緩解發(fā)熱咳嗽等臨床癥狀[6]。苯唑西林鈉屬于青霉素類抗生素,能有效抑制鏈球菌、肺炎球菌等細菌的增長,降低局部炎癥反應狀態(tài)[7]。本研究采用清開靈顆粒聯合苯唑西林治療小兒細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顯著。
選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連云港市中醫(yī)院收治的80 例細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 例,女37 例;年齡2~13 歲,平均年齡(7.51±0.67)歲;病程1~4 d,平均病程(2.53±0.20)d。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8 年)》[8]診斷標準;(2)患兒年齡不超過13 歲;(3)完整的臨床資料;(4)患兒家屬同意簽訂知情書。排除標準:(1)先天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疾病者;(2)藥物過敏史;(3)傳染性疾??;(4)患有嚴重的免疫性疾病;(5)有家族遺傳精神病史。
注射用苯唑西林鈉由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0.5 g/支(按C19H19N3O5S計),產品批號202008016、202203011。清開靈顆粒由哈爾濱一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3 g/袋,產品批號202009018、202207029。
隨機數字法將患兒分對照組(40 例)和治療組(40 例),其中對照組患兒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11 歲,平均年齡(7.64±0.76)歲;病程1~3 d,平均病程(2.31±0.24)d。治療組患兒男21 例,女19 例;年齡4~13 歲,平均年齡(7.72±0.79)歲;病程2~4 d,平均病程(2.43±0.2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退熱、補液等)治療。對照組患兒靜脈注射注射用苯唑西林鈉,按體質量50 mg/kg,2 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清開靈顆粒,1 袋/次,3 次/d。兩組患兒連續(xù)用藥5 d 觀察治療情況。
顯效:上呼吸道相關癥狀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有效:體溫下降接近正常,咽部分泌物減少,白細胞計數改善明顯。無效:患兒治療后仍發(fā)熱,白細胞計數未見改善,其他癥狀無緩解。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5.1 癥狀緩解時間 治療期間,記錄患者出現的發(fā)熱、咳嗽、咽痛等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將數據進行分析。
1.5.2 血常規(guī)指標 所有患兒均采集靜脈血3 mL,采用貝克曼LH750 型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分析儀檢測,對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計數(N)測定,遵照標準操作。
1.5.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患兒清晨空腹抽取外周血5 mL,應用TDL-500 型離心機(半徑13.5 cm),分離10 min 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白細胞介素-8(IL-8)、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測定;同時采用免疫比濁法對C 反應蛋白(CRP)水平測定,按照試劑盒說明執(zhí)行。
藥物治療過程中,記錄所有受試者因藥物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分析比較。
采用SPSS 18.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7.5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后,治療組出現的發(fā)熱、咳嗽、咽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vs control group
治療后,兩組患兒WBC、N 均比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WBC、N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WBC 和N 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n WBC and N between two groups ()
表3 兩組WBC 和N 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n WBC and N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血清因子IL-8、PCT、CRP 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IL-8、PCT、CRP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學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ological indicator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4 兩組血清學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ological indicator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n adverse event between two groups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屬臨床較多見的感染性疾病,隨著環(huán)境惡化、氣候異常,該病的發(fā)病率仍居高不下[10]。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常見病原菌有溶血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11]。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臨床中許多病原菌己產生耐藥性,導致抗生素的治療效果欠佳,且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的抗病毒藥物相對缺乏[12],這對西醫(yī)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中醫(yī)藥有其特有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顯著[13]。中醫(yī)學認為該病歸”傷寒”“傷風”等范疇,《素問·骨空論》中記載:“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14]。因小兒具有“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肺常不足,腠理不密,衛(wèi)外不固,寒溫不知自調,更易受風邪侵襲,且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等兼證[15]。清開靈顆粒由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金銀花8 味中藥材組成,該藥可抑制細菌在呼吸道黏膜的黏附和生長,對上呼吸道致病菌有抑制擴散作用[16]。苯唑西林鈉的抗菌譜與青霉素G 相仿,可以有效地殺滅耐藥的細菌感染,顯著緩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17]。機體在細菌感染后,大量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被激活,并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引起炎癥反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是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指標之一。IL-8 由巨噬細胞產生,是聚集中性粒細胞的介質,其水平升高可激活粒細胞介導組織損害,導致機體出現局部的炎癥反應,使上呼吸道癥狀加重。PCT 是細菌感染后刺激細胞釋放的蛋白質,在細菌感染下,其水平表達會發(fā)生較明顯的增高[18]。CRP 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表達水平可隨著上呼吸道炎癥加重而升高,并對機體炎癥的敏感度較高[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發(fā)熱、咳嗽、咽痛等癥狀均明顯緩解,且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發(fā)熱、咳嗽、咽痛等癥狀緩解時間均較短。治療后兩組WBC、N、IL-8、PCT、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WBC、N、IL-8、PCT、CRP 均較低。提示清開靈顆粒與苯唑西林鈉協(xié)同治療明顯有效,對患兒臨床癥狀緩解較好,并能降低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使炎性因子得到有效降低,從而達到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目的。
綜上所述,清開靈顆粒聯合苯唑西林鈉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確切,能顯著緩解臨床癥狀,并有效減弱炎癥反應,且安全有效,值得借鑒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