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交通運輸局,貴州遵義 564100)
公路橋梁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容易出現結構開裂問題。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橋梁內部受力條件會重新分布,導致承載能力和安全性下降,無法滿足正常使用需求,部分橋梁甚至在未達到預期使用年限就被迫退役。文章主要對公路危橋加固改造施工技術進行分析,探索全新的加固措施,以期有效解決橋梁結構的開裂問題,提升其承載能力和安全性,以滿足公路橋梁的長期使用需求。
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部分公路橋梁面臨老化、腐蝕等問題,導致結構穩(wěn)定性下降,存在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行加固改造??梢圆捎娩摻罨炷?、鋼結構等材料和技術手段,對公路橋梁的梁、墩、臺等關鍵部位進行加固,提高其抗彎、抗剪和抗震能力,有效預防公路橋梁倒塌和事故發(fā)生,提高公路橋梁的荷載承載能力,確保其在各種荷載和環(huán)境條件下穩(wěn)定運行。
灌縫加固是一種常用的公路危橋加固改造技術,通過使用灌縫技術修復和密封公路橋梁的裂縫,防止水分和其他有害物質進入裂縫內部破壞公路橋梁結構。
第一,清理公路橋梁裂縫,去除裂縫中的雜物和松散混凝土碎屑,確保裂縫表面干滑。
第二,將環(huán)氧樹脂等灌縫材料注入裂縫中,使其完全填充整個裂縫(見圖1)。在灌縫過程中,需要進行質量控制,以保證灌縫施工效果。
圖1 灌漿施工
外包混凝土加固技術是一種常用的公路危橋加固方法,旨在提升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延長使用壽命和保障結構的安全性。該技術基于混凝土材料的良好性能,在原有公路橋梁結構外部施加一層新的混凝土層,以修復公路橋梁表面損壞,避免裂縫擴展,提高公路橋梁的橫向和縱向承載能力、彎矩承載能力,改善結構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提高橋墩抗震性能等[1]。
首先,在施工過程中對原有公路橋梁結構進行評估和檢測,確定加固的需求和范圍。
其次,對公路橋梁表面進行相關處理,提高外包混凝土與原有結構之間的黏結力。
再次,進行混凝土拌和與澆筑,采用適當的施工工藝和模板,以提高混凝土的質量和美觀性。
最后,進行養(yǎng)護和監(jiān)測,確保外包混凝土層充分固化,并通過監(jiān)測手段對加固效果進行評估。
粘貼鋼板加固是一種常用的公路危橋加固技術,通過將鋼板直接粘貼到需要加固的公路橋梁部位上,使原有的混凝土結構與鋼板共同承擔外部交通產生的作用力。該技術只需將鋼板粘貼到指定位置,不需要大規(guī)模拆除或改變原有結構,通常不會對公路橋梁的外觀產生過大的影響,對施工空間的要求也不高,施工過程更加便利,能夠有效降低對交通和周邊環(huán)境的干擾。同時,采用粘貼鋼板的方式,無須進行混凝土澆筑,可以提高加固施工效率,適用于需要迅速恢復公路橋梁使用功能的情況[2]。
此外,粘貼鋼板加固技術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受彎、大偏心受壓、受拉部件的加固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粘貼鋼板加固法可以有效提高公路橋梁的強度和承載能力,提高其抗彎和抗壓能力,延長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然而,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公路橋梁結構的銹蝕情況,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此外,對于結構部件加固效果較差、穩(wěn)定性嚴重受損的部位,在粘貼鋼板之前需要進行螺栓錨固處理,以避免發(fā)生鋼板脫落等問題。同時,施工過程應符合相關標準,確保加固后的公路橋梁能夠實現安全、可靠運行。
碳纖維布加固是一種常用的加固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先對公路橋梁表面進行清潔和處理,然后將特定的膠黏劑涂抹在公路橋梁表面,再將預先剪裁好的碳纖維布貼附在公路橋梁加固部位表面,確保其與公路橋梁結構緊密黏結。碳纖維布具有高強度和高模量的特點,能夠在公路橋梁結構中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將碳纖維布粘貼在公路橋梁表面,可以提高公路橋梁的抗彎、抗剪和抗壓能力,提高整體結構的承載能力。同時,由于碳纖維布具有良好的韌性和耐久性,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荷載,提高公路橋梁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風險,碳纖維施工現場如圖2 所示。
圖2 碳纖維施工現場
某公路橋梁項目投入運營的時間超過30 年,該項目采用工字梁和T 梁組合形成,跨徑尺寸較大,包含人行道、行車道等結構,行車道采用雙向橫坡結構形式。近年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迅速,交通流量不斷增多,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橋梁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車輛安全通行要求。對該橋梁進行勘查發(fā)現,橋頭混凝土面板、伸縮縫等處出現嚴重裂縫問題,嚴重影響橋梁正常運行。掌握相關病害問題后,主管部門通過綜合分析,決定對項目進行加固改造。
在公路橋梁運行過程中,承載力性能降低主要是由于長期運行和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侵蝕,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等損壞,潮濕氣體進入內部導致鋼筋腐蝕。長時間的超載運行會提高公路橋梁結構的病害發(fā)生率,這時會存在應力不均勻分散的情況,破壞結構的受力平衡,從而引發(fā)結構損壞。在該公路橋梁中,工字梁的主梁結構未沿縱向設置橫隔板進行整體連接,僅通過預彎和橋面現澆層結構組合形成,這種結構容易發(fā)生斷裂,導致公路橋梁結構的受力變形嚴重。
此外,該公路橋梁沒有設置支座結構,伸縮縫嚴重損壞,結構變形無法控制,內力明顯增大,承載能力不足。因此,必須采取必要措施改善舊橋的變形體系,使其符合靜力平衡標準。此外,橋頭混凝土板嚴重破損,出現明顯沉陷,兩側的橋頭與路基連接部位也受到嚴重破壞,導致路面下沉明顯,影響了公路橋梁的美觀性與車輛的通行平順度[3]。
為了提高該公路橋梁的通行質量,滿足交通通行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要求,提高工字梁的整體性能,采取以下加固改造方案。首先,在工字梁的兩側和中間設置橫隔板,以提高工字梁的整體連接性,并將原有公路橋梁鋪裝層清除,鋪設一層厚度為13cm 的防水鋼筋混凝土表面。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材料的監(jiān)督和檢測,確保其性能和質量符合要求。對于斷裂的工字鋼和彎板,及時進行修復處理,并在底部粘貼碳纖維布以提高承載能力。采用GQF-C60 型伸縮縫更換原伸縮縫部件,在墩臺帽挖槽部位安裝支座結構,并按照要求設置泄水孔。對于損壞的橋頭部位,進行清理處理,并進行橋頭搭板與鋼筋混凝土板過渡處理,以確保車輛通行的順暢性。
3.4.1 加固步驟
進行公路危橋加固改造時,需要封閉施工區(qū)域,防止車輛和行人進入,確保人員安全。橋面清理后,使用千斤頂逐段將工字梁頂升到合適的高度,并安裝支座。同時,進行橫隔板結構澆筑,以提高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進行修補處理時,采用工字梁修補方法,將修補材料填充到裂縫處,恢復其原有的結構強度。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確保公路橋梁的排水效果,如安裝伸縮縫和完善泄水孔等設施,以防止水分對橋梁結構的損害。
3.4.2 加固要點
在公路危橋加固改造過程中,使用輕型機械設備對鋪裝層進行有效的清理和拆除。在新舊混凝土的連接部位,采用鋼筋連接或鋼板連接,確保新舊混凝土之間連接緊密、順暢,從而提高結構的連貫性和強度。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選擇適當的工具和設備,確保鑿除和連接工作的精確性和質量。同時,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jiān)督和管理,確保施工過程符合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以確保加固改造工程的順利進行,確保最終的施工效果達到預期目標[4]。
第一,灌縫施工。灌縫施工需要對灌漿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確保其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在施工過程中,要確保灌漿材料充分混合均勻,以保證其性能和效果。同時,對裂縫處理的準備工作也要認真細致,確保裂縫表面清潔、無雜質,并采取適當的預處理措施,如打孔、埋設鋼筋等,以提高灌漿材料與結構的黏結效果。操作過程中要均勻地將灌漿材料填充到裂縫中,避免出現空洞等情況。這便要求施工人員熟悉灌漿設備的操作和調整,能夠合理調整施工壓力和速度,以確保灌縫材料充實、緊密地填充。同時,要合理控制施工過程中的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以保證灌漿材料的固化效果和質量。
第二,裂縫封閉。裂縫寬度在0.1mm 以下時,無論尺寸大小,都應在灌縫的同時進行封閉處理。裂縫封閉可以采用粘貼碳纖維布的方法。在現場施工過程中,要先對裂縫進行找平處理,確保表面平整且與碳纖維布的貼合度符合要求,再將碳纖維布粘貼到結構表面,使用浸漬樹脂進行固化處理,以確保粘貼處理的牢固性和耐久性[5]。
在公路危橋加固改造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質量控制要點:
首先,應根據公路橋梁的實際情況和工程要求制訂詳細的施工方案,并選擇合適的加固材料,施工過程中應全面控制加固工藝和工序。
其次,施工人員需要仔細研究施工圖紙和設計文檔,確保了解每個加固區(qū)域的具體要求,包括材料規(guī)格、加固方法、張拉力和灌漿材料等。在實際施工中,預應力鋼絞線的穿束、張拉、灌漿等需要按照規(guī)范進行。在預應力張拉過程中,需要使用專業(yè)的張拉設備來確保拉力的準確度,以達到設計要求的預應力水平。同時,灌漿工作也必須仔細監(jiān)控,確保灌漿材料充滿填充部位,以實現良好的黏結效果。
再次,加固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現場監(jiān)測和檢測,實時監(jiān)控關鍵節(jié)點和重要參數,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施工中的問題和缺陷。同時,要全程記錄施工過程,注重施工記錄和檔案的完整性,以確保施工質量的可追溯性和可驗證性。
最后,施工結束后需要進行質量驗收,對加固改造工程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以保證加固改造工程的質量可靠性和持久性。
綜合以上分析,在公路危橋加固改造工程中,采用加固技術能夠有效修復公路橋梁的裂縫,提高防水性能,提高其承載能力和抗震性能,提升整體改造效果。為更好地實現公路危橋加固改造效果,今后要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和實踐,進一步完善施工技術,促進公路橋梁加固改造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