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穎
我12歲那年,衡表弟出生,舅舅當了父親。有人說,小男孩的成長,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衡表弟的成長經(jīng)歷,雖不敢用生死那樣夸張的詞來形容,但打碎了碗,攆跑了雞,從樓梯上奔上奔下之類的事,倒是沒少經(jīng)歷,特別是在兩三歲時,不許摸的偏要摸,不許碰的一定要碰,執(zhí)拗和堅決的程度,與大人的阻攔和反對程度成正比,這讓舅媽很傷腦筋,生怕他被磕到戳到傷到,恨不得用一層柔軟的泡沫,將整個世界包裹起來,以免兒子在懵懂莽撞中傷到自己。
但不管大人們采取什么措施,效果都不明顯。衡表弟依舊如往日一樣,該亂摸亂碰就亂摸亂碰,該受傷就受傷。
這天,衡表弟又和一杯開水杠上了。舅舅是畫家,每天都要早起畫畫,總會習慣性地燒上一壺開水,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將這片寧靜,當成生活難得的一次饋贈。衡表弟看到冒著裊裊香氣的茶杯,總想伸手去摸一下。舅舅的一個寧靜早晨,就在防范衡表弟的手伸向茶杯的各種阻攔中,破碎成一片慌亂。胸有成竹的畫作,也變得像心情一樣紛亂煩躁起來。
看著衡表弟因受阻而焦灼和急切的樣子,舅舅的表情,忽然從煩亂和焦躁,變得堅毅冷靜起來,他一咬牙,像頓悟了什么似的說:“那就滿足你,讓你嘗一下燙是什么滋味!”于是,他不再阻攔。衡表弟終于摸到了一直想摸的茶杯。他被燙到了,但沒有哭,只是本能地把手往后縮,眼睛里噙著淚水。他似乎也知道,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點代價。他的小手并沒有如擔心的那樣被燙傷。他的自我保護機制,還是起了作用。
自那以后,衡表弟再沒碰過那個熱氣騰騰的茶杯。而舅舅在這次經(jīng)歷之后,也不再過度提心吊膽,而是漸漸明白:有些痛,只有孩子們親自嘗過之后,才知道是什么滋味,才能作出更為理性的判斷,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和阻攔的。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我的一位90后小同事經(jīng)常對我說,她的媽媽每次見到她時,恨不得將全世界的倒霉事情都想象在她身上,然后不厭其煩地給她講各種預防和規(guī)避的措施,令人忍不住去想象人生下來就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而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沒有出生。
而她的媽媽,與我同齡,偶爾和我聊起的時候,總忍不住把自己的擔心,也分了一些給我,她覺得歷經(jīng)了大半個人生且已為人父的我,能夠理解她的心情。她總害怕自己吃過的虧受過的苦和經(jīng)歷過的磨難,原封不動地又降臨在孩子身上。希望我也能認同她那些恨不能將孩子的前路,用溫柔的泡沫包裹起來的愿望。
但我對此,卻沒有表示認同,因為我知道,那樣做并沒有用。雖然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們避開我們走過的彎路,逃過我們度過的劫。但在孩子們親自痛過之前,所有的好意,只會被視作阻撓、干涉和嘮叨,反而會激起他們?nèi)L一嘗的沖動。越是阻攔,越是讓他們躍躍欲試。
許多親人間的糾結和苦惱,甚至爭執(zhí)和怨意,也就由此而生。